蔡畅与中央苏区妇女运动论文

蔡畅与中央苏区妇女运动论文

蔡畅与中央苏区妇女运动

扈颖钰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管理部,广东广州 510080)

【摘 要】 蔡畅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在中央苏区她积极开展妇女运动,健全各级妇女组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妇女群众发展生产,破除迷信习俗,注意解决有关妇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有效地支援了红军战斗,赢得了中央苏区妇女群众的爱戴。此外,蔡畅知人善任,重视对妇女干部的选拔培养,为党培养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妇女干部。蔡畅在党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妇女观,为中央苏区妇女的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后来中国妇女运动的全面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蔡畅;中央苏区;妇女运动

妇女群众历来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酵素,是争取、巩固和发展胜利不可缺少的力量,但是在当时的中央苏区,妇女们由于长期受到封建男权思想的打压,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她们在经济上无法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婚姻上被视作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独立的社会地位。党中央认识到,只有发动和组织妇女群众这支力量,发挥她们的优势,同男子并肩战斗,党的事业才能取得长远发展。作为妇女运动领袖人物的蔡畅,于1932 年2月奉调到江西省委工作,任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兼省妇女部长和省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1](P.83)她根据党在苏区的中心工作任务,从妇女干部、妇女群众的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摸清妇女群众、妇女工作的实际,发动生产,维护妇女权益,帮助她们摆脱封建束缚,加强对她们的培养教育,引导中央苏区的妇女干部、妇女群众树立崇高的信念、坚定的革命人生观,极大地提高了中央苏区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党中央的指导下,由蔡畅所领导的中央苏区妇女运动,为妇女的解放、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推动建立各级妇女工作机构,发挥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蔡畅一贯重视基层妇女组织、基层妇女工作。她常常教导妇女干部:基层妇女干部生活在妇女群众之中,基层妇女组织直接联系妇女群众,只有有了健全的基层妇女组织,开展经常的妇女工作,妇女群众的问题才有人关心,有人帮助解决;妇女群众的意见、建议、创造才能反映到党、政府及上级妇联,这样才能据此制订出正确的方针政策;而这些方针政策要落实到妇女群众中,成为妇女群众自觉的行动,也只有依靠基层妇女组织进行工作。[2](P.51)1932 年,蔡畅到达江西省委后,推动建立、健全了江西各地妇女工作机构,从乡到县的各级党组织,都有专门为妇女工作而设的工作机构或专职工作人员。在各县县委都设有妇女部,区委和乡党支部都设有妇女委员或妇女运动干事。除了各级党组织以外,各级政府也都设立了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基层有群众选举产生的女工农妇代表会。[1](P.84)这些专门的妇女工作机构的设置,保证了妇女群众的困难、意见和要求有了向上反映的畅通渠道,有力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为她们更好地投入革命斗争的大潮之中排除了后顾之忧,为中央苏区妇女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也让政府了解到了妇女群众的所思所想,加强了党和政府与各阶层妇女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制定出正确的相关政策和中央苏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深入妇女群众,提高妇女参加生产积极性

蔡畅非常注意与妇女群众接触的工作方式,时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兼组织部长的她,丝毫没有摆官架子,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她都背着她的挎包,穿着她的布草鞋,步行或骑马,去遍了兴国、博生一带的大小村庄走近群众。到群众家后,她一边帮助妇女做农活、抱孩子、做针线、摘菜、烧火…… 一边和妇女群众聊天[1](P.84),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增加了妇女群众对她的信任与了解,又让她看到了基层妇女最真实的情况,了解了妇女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掌握了妇女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向妇女群众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苏维埃政府公布的各种法令。在广泛的接触中,广大妇女群众知道了红军进行革命斗争的原因,知道了贫苦农民为什么要分地主的田,知道了什么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知道了在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下,怎样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处于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之中,城乡经济非常困难。因此,动员与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成为全党全民粉碎敌人“围剿”,保证革命战争胜利的一项艰巨任务。然而,当时青壮年男子大多上了前线,发展生产的重担落到了妇女身上。江西妇女勤劳、勇敢,但是却不会犁田、耙田,因为在江西农村,流传着“妇女犁田、耙田,会遭雷劈”的封建迷信说法,妇女们受此影响,都畏惧犁田、耙田。农耕时节不等人,蔡畅立即将各县妇女干部召集起来,给她们讲雷电发生原理,鼓励她们要多学习科学,不要为封建迷信所惑。蔡畅亲自卷裤腿下田,仅用一天的时间,就跟当地老农学成了犁田技术。[1](P.86)蔡畅先做通妇女代表们思想工作,又手把手教她们犁田,她们学会后,通过一人带一片的办法,江西苏区农村掀起了一个妇女学犁田耙田的热潮,当年的农业生产获得了大丰收。妇女群众生产热情高涨,各县趁热打铁,“组织起妇女耕田队、劳动互助社、犁田合作社等生产组织,”[1](P.87)妇女成为生产的主力军。老年妇女也积极发挥余热,她们组织起来编箩筐、晒垫,制作扁担、锄刀等小农具。此外,妇女还熬硝盐、晒干菜、薯干,送往前线;自愿地组织起洗衣队、担柴队、运输队、看护队,支援战争。[1](P.87)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苏区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与革命之前相比,苏区的农副产品产量不但没有因为战争的影响而下降,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重视保障妇女权利,解除妇女后顾之忧

蔡畅所到之处,关心妇女的切身利益,支持妇女反对封建压迫、争取婚姻自由、实现男女平等的斗争。江西妇女在革命之前,受到反动统治者剥削压迫的同时,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在文化上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在婚姻上,她们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总是被作为商品,任人买卖。强迫、包办、买卖的婚姻,给妇女带来的是公婆的虐待、丈夫的凌辱,她们只能低头干活和生儿育女。在重男轻女封建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妇女生了女孩还要被歧视。蔡畅对妇女的这些切身问题十分关心,“对于婚姻纠纷,蔡畅依据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婚姻条例》,支持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的权利。对虐待妇女的现象,蔡畅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发动群众进行说理斗争,对严重的还开公审大会,批判教育。”[1](P.85)

蔡畅还积极发动妇女走出家门参加革命工作,热情地帮助她们学习文化,提高政治觉悟,为她们参加革命创造条件,成为许多妇女干部参加革命的“启蒙者”。许多同志在她的关怀之下,成长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比如危秀英、李美群。危秀英原本没有任何文化知识,蔡畅给她制定学习计划,手把手教她识字,帮助她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李美群出身于江西兴国农村,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思想品质,对文化的学习热情也特别高,蔡畅敏锐地发现了李美群是妇女干部的好苗子,积极说服存有思想顾虑的李美群家人,让李美群走出家门,成为了江西兴国当地优秀的妇女干部。[1](P.89)这些本地成长起来的妇女干部,成为中央苏区妇女运动的中坚力量,对于发挥动员本地妇女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多样化的培养形式,蔡畅一方面为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妇女干部,推动了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让中央苏区的广大妇女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了她们的文化水平,唤醒了她们的革命意识,用知识的力量砸碎了束缚自己的精神枷锁。

处于战争阴影笼罩之下的江西革命根据地,青壮年男子大部分上了前线,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的担子落到了妇女头上。而要想搞好政权建设,妇女就需要具备文化知识。蔡畅认为,要发展我国的妇女运动,必须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妇女干部。蔡畅号召妇女组织协同文化部门,开办农村夜校、列宁小学,动员所有妇女和文盲上夜校学习文化。在师资力量极其匮乏的大背景下,蔡畅把有过两三年读书经历的人都充分动员起来,以能者为师,聘请他们担任夜校教员,妇女干部和农村的青壮年妇女学习热情高涨[1](P.88)。蔡畅不仅重视文化教育机构的设立,她还亲自进行现场教学,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教妇女学习文化,如利用下乡劳动的休息时间,在田间地头教妇女认字写字,用石头和树枝摆成算盘的样子,教年轻妇女打算盘、记账,以易于被农村姑娘接受的方式来教大家知识[1](P.88)。除了列宁小学和夜校外,妇女训练班在当时也是最常采用的一种培训模式。1932 年11 月,蔡畅在江西宁都县(今博生县)主办两期妇训班,集中训练乡村妇女干部,每期100 多人,学习文化、政治、军事,授课内容精炼。培养了一批妇女干部,其中有不少人任乡政权主席[2](P.13)。曾经没有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权的苏区妇女,开始参加到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四、知人善任,注重对于妇女干部的培养教育

当时的中央苏区由于刚刚建成,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托儿所,妇女参加劳动或去河边洗衣服,都需要把孩子锁在家中或带在身边,而这无疑也产生了安全隐患。蔡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各村妇女干部,将村里的老年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带孩子组”[1](P.86),保证了苏区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为妇女们参加生产和参加革命斗争解除了后顾之忧。蔡畅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党的关怀送到了广大苏区妇女的身边,在她们心中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

矿浆中生成Fe3O4粒子吸附在矿物表面,从而增强矿物表面的磁性,进而实现磁化目的。Fe3O4生成反应可为:

那是大一,颜晓晨刚到这个城市,人生地不熟,只知道做家教挣点生活费,后来急需一笔钱,她都去卖了一次血,可依旧差三千多块。那时候,沈侯正沉迷魔兽世界,懒得做作业、写论文。一个急需人帮忙,一个急需钱,机缘巧合下,颜晓晨和沈侯谈成了交易,她帮他做作业、写论文,一个学期四千块钱。

结语

蔡畅为中央苏区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在带领妇女谋生存、破枷锁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一套科学工作方法。而她的这套工作方法是建立在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牢固掌握的基础之上,也是建立在坚定维护中央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之上,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妇女观与中国革命、中央苏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同时,她还注意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住中央苏区妇女解放的中心环节,看到组织妇女劳动生产的重要性,帮助妇女摆脱低下的经济地位。此外,作为妇女运动的领袖人物,蔡畅保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她走向基层、贴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真诚倾听妇女群众的呼声,做她们的“知心大姐”,为妇女群众解决事关她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取得了妇女群众的信任,也让妇女群众看到了党所培养出来的好干部是什么样。蔡畅艰苦朴素、以身作则的这种工作作风,为中央苏区的妇女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更是对当下的妇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同时,作为群众的“知心大姐”,蔡畅并没有因此而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领导下妇女干部的身份,她始终坚持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开展中央苏区妇女解放工作,她带领中央苏区妇女群众所开展的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当时党中央在中央苏区的工作大局谋划而展开。在中央苏区,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政策,如婚姻上,专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对婚姻自由、禁止近亲结婚、一夫一妻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土地政策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对男女享有同样的土地分配权利进行了规定;文教方面,1932 年临时中央政府下令明确要求各级文化部门设立妇女半日学校、妇女识字班和田间流动学习班等,这些与中央苏区妇女群众权利密切相关的各项政策,为蔡畅开展各项妇女工作提供了政治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保障。[3]蔡畅是这些政策的有力实践者,她根据以往自己妇女工作的经验积累,将当时党中央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投身于中央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之中,为妇女经济独立、政治独立、婚姻自由、教育水平的提高等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蔡畅为当时妇女解放所作出的努力,给后来中国妇女运动的全面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于我们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当下,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继承以往妇女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妇女群众工作的创新,使我国妇女群众事业的发展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

该项目建成将减少运行管理人员80~100人,每年可节省工程运行管理费630万元。实现了“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的运行管理目标,实施信息化建设,今后向智能化管理迈进,开启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智慧水利”的先河。

进一步从矿里范围来看,金矿化的有利突变,主要是娟英岩化以及黄铁矿,这两种主变过程较为明显的较为强烈时,可以看到石英脉落的穿插现象,则表明该地区深部存在有盲矿体。越是靠近矿源层接触带,则矿物质越丰富集中,更易形成富矿体。

参考文献:

[1]苏平.蔡畅传[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2]董边,蔡阿松,镡德山,编.我们的好大姐蔡畅[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刘国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兼论客家妇女地位变迁[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19)010-0025-03

【作者简介】 扈颖钰(1990-),女,湖南邵阳人,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管理部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博物馆宣传教育。

[责任编辑:马雅兰]

标签:;  ;  ;  ;  

蔡畅与中央苏区妇女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