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发行市场是未来投资热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刊发行论文,未来论文,投资热点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跨入新的世纪,中国报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改革的深入,以及世界大的跨媒体集团对中国媒体市场的日渐进入,中国媒体市场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国媒体最先面临的挑战来自报刊的发行领域。
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的传媒产业(不包括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700亿元人民币,而全国报刊发行市场规模在2002年就已达到了300亿元人民币。这一丰厚的收入如今已不再是单为我国发行公司奉上的美餐,因为从2003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允许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市场上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零售业务。这给我国本来就散乱无序的报刊发行市场带来更多的变数。认清当前中国报刊发行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报业制定新的发行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5月1日,我国开始允许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市场上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零售业务。根据新出台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外国投资者可在中国境内与中国投资者合作建立或者独资建立书、报、刊分销企业,外商投资书、报、刊批发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投资书、报、刊零售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这标志着我国图书、报纸、期刊分销市场正式向世贸组织成员开放,从此,中外投资者可以在这一领域公平竞争,各显其能。这一决定的颁布反映出我国出版发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
专家预测,随着新政策的颁布,未来两年最大的传媒投资热点将是报刊的发行市场。统计显示,2001年全国书报刊发行收入总额接近660亿元人民币。另据测算,2002年全国报刊发行的市场规模是300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全国报刊广告收入的总和。由于中国目前的发行市场处于散乱无序的竞争状态,尚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有明显实力优势的发行网络,因此报刊发行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改善余地。有专家称,目前中国的传媒产业(不包括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700亿元人民币,因此,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进入发行领域都是可能的。目前,部分外国公司已经在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国内书报刊的经营权。
一些媒体投资商早在去年就已未雨绸缪。2002年8月23日,香港泛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人民日报社成立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进军中国媒体发行服务市场。合资公司投资额为2.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泛华公司与人民日报社分别持有合资公司49%及51%股权。大华媒体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中国公开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的全国发行分销。据称,大华媒体公司将通过企业收购行动,在中国主要城市逐步建立分销站点,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的报刊及图书发行网络。
中国本土的发行代理公司也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网络覆盖,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报纸发行网络也已经或正在形成。例如北京的每日报刊发行公司,作为中国报业协会联合有关企业成立的一家专业的报刊代理发行公司,在北京已形成五大报刊批发中心,发行业务覆盖北京2000多个报摊,而该公司的未来规划也是以北京为中心,逐步发展成覆盖全国的强大的全国性报刊发行网络。
另外,全国各大报纸成熟的发行网络也正在逐步走向互惠合作。从1999年8月起,全国73家省市日报开始代理《北京青年报》的发行,而在北京地区,《北京青年报》也代理着全国40余家兄弟报的发行工作。现在已有不少报纸把各自的发行网络联合起来,共同组建了跨区域甚至全国的发行网络,目前这种趋势仍在加强。
2002年3月,中国报协发行工作委员会与参加发行年会的代表在共同讨论组建报刊发行联合体的方式时,提出了1+1报业联合发行模式。即以股权加盟与战略合作为操作基础,先以全国拥有发行网络20家以上的报社或报业集团为基础,建立起以股权为核心的集团。该集团同时与1000多家媒体签订产品经营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逐渐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发行网络。如果该联合发行模式能够成为现实,那将是我国报业自己拥有控股权的最大的发行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