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杨锐杰

35kV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杨锐杰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供电公司 四川 甘孜州 626000

摘要:输电网络中的35kV及110kV输电线是最为常见的,但其运行维护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地理和人为外力等方面有所体现,这不利于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质量,因此,研究和分析35kV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其在生活当中的实际运用。在这里,本文结合电网建设理论,对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对35kV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满足电网建设和输电需要的管理模型,以提高输电线路的稳定性,确保电网安全。

关键词:线路控制;运维管理模式;输电线路

1我国输电线路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电力电网越来越智能化,并且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智能输电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功能方面看智能电网主要有线路管理和信息平台这两大功能。借助电网智能化,可以大大提高电力在电路运输方面的管理和维护能力。在电力中充分运用智能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效率,从而让电力运维管理达到自动化水平,推动电力事业加速发展。

2 35kV 输电线路方面

(1)提高日常维护力度

输电线路的日常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他能够为整个线路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在35kv输电线路的维护中,应根据管理的具体要求,建立巡查组和检查组,检查人员对输电线路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控。在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除了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在一些地区,输电线路还会受到人为异常行为的破坏,这对输电线路的影响非常恶劣。在操作和维修管理方面,应成立一个特别视察队来监测人为破坏。同时,输电线路的维护管理部门还应结合社会媒体渠道,借助媒体的影响力,增加电力设施的保护和宣传,帮助人们理解中国电力建设的法律、法规,减少人为破坏的影响。

(2)针对不同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

自然环境会对整个电路网造形成外力破坏,例如闪电会对电力造成巨大的破坏,他会产生热效应以及电效应和机械力等,他是引起传输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的一些地区,这类事故的发生率很高。高压线路雷电引起的总跳闸次数约为40% ~ 70%。输电线路的雷击后,可以生成雷电过电压,从而降低设备的绝缘强度,甚至损害敏感的电子设备,并沿着输电线路传递,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南方部分城市,会受到雨季影响,输电线路将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雷电危害。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为寒冷,因此在35kV 输电线路当中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冰冻现象,这种现象对于输电线路的破坏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控好这些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事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合理运用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获取输电线路的实时运行情况,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现阶段的异常现象进行归纳总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出现严重的输电安全问题。例如,在受雷电影响严重的地区,避雷器和绝缘避雷针是运行和维护管理的主要选择。通过合理安装防雷装置,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水平,保证输电质量。

(3)划分各岗位职能

目前,我国有很多智能电网都采用35kV 输电线路来进行建设,这就要求35KV输电线路建设规范化,不断的提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划分明确的岗位,才能够更好的跟上智能电网建设步伐。例如在35kV 输电体系运维管理体系当中,可以设置两名负责人,负责人的管理工作,是对 35kV 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同时还要负责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运维管理工作一般由值班管理人员完成。在城市输电线运维管理的建设中,输电线平台的运维管控主要是将智能管理与人工值勤系统有机结合。设置三位班组长,安排不同班次的管理工作和管理内容。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方法,提高工作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规范安全管理。

(4)人为方面

我国有部分电力设施是人为因素引起破坏的,这里包括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线路故障,是由于人疏忽、故意或知识的缺乏而引起的电力故障。近年来,人为失误造成的输电线路故障日益突出。例如:砍伐树木、放火、机械耕作、岩石爆破、交通事故和放风筝。由于输电线路长期暴露在野外,有些线路又长又宽,或者在人口密集的地区,输电线路经常受到人为外力的破坏。这不仅影响电力公司的安全生产,还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3 110kV 输电线路方面

(1)开发监控系统

可以通过开发监控系统,来对部分输电线路进行监控,掌握其实时动态,从而大幅度提高系统的保护能力,让整个110kV 输电线路的平稳运行得到保证。在之前的工作中,发现在判断故障信号的过程中,后台使用的监控单元设备大多是不准确的。这主要表现为无法区分故障信号的严重程度,无法帮助运维管理人员形成控制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构建智能系统的过程中,应根据故障信号的传播特性建立智能报警窗口。在窗口内,设置特殊的报警分类和报警级别。监控软件对故障信号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并根据具体指标输出故障的重要程度。在信号报警中,通过量化信号的重要程度,形成报警方案和决策辅助方案,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此外。在过去的设备维修过程中,运维人员发现信号干扰比较强,因此在系统设置中应安装信号屏蔽装置,以屏蔽受干扰的信号,确保设备维修顺利完成。

(2)有效的预防雷击

雷电等自然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不确定的,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以减少雷电对输配电线路造成的影响。例如,可以安装避雷针,可以安装耦合地线,还可以安装避雷线。一旦雷击产生强电流,它可以将强电流直接引到地面,减少对建筑物本身的损坏,从而降低雷击损坏的可能性。此外,安装耦合线可以帮助建筑物减少绝缘子串的供电,有效避免因接收大量电流而产生跳闸现象。此外,还可以建立接地集电极,有效降低电流过负荷引起的电压不稳定。所以,大部分地区都会在线路部分安装防雷装置,同时可以使用一些新材料或新技术有效地防止雷击,从而避免损失。

(3)加强专业操作。

目前,110kV 输电线路是我国智能电力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110kV 输电线路建设中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大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的提出技术革新,引进新的专业技能。通过熟练的专业技能,高效率的对输电线路进行维护,确保110kV输电线路的安全。对于一些具有建设实力和资源的输电控制平台,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具有自身输电线路运行特点的监控操作系统。在传输管理平台的构建中,传输管理平台通过后台机和模块化控制实现顺序操作。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操作对输电线路的传输情况进行自我校正,从而更准确地获取传输情况。远程控制技术、遥测技术,都是员工必须具备的控制技术,员工使用后台机器完成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合理控制风险因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35kv和110kV输电线路作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环节,他的完善能够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运输的稳定性,对整个电力网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模式可以依托智能平台来建设,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加强对输电运行状态的信息采集,能够更好的对输电线路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国家电网的稳定运行,最终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本位主要对35kV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峻伟.探析输电线路智能化运行维护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6(09).

[2]陈植,李勇.温州电网 110kV 及以上隔离开关运维检修管理新模式[J].浙江电力,2016,35(02):72-75.

[3]杨留柱.GPS/GIS 智能巡检系统在输电线路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11):254-25.

论文作者:杨锐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1

标签:;  ;  ;  ;  ;  ;  ;  ;  

35kV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杨锐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