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会话教学中言语功能意识的培养_英语论文

英语会话教学中言语功能意识的培养_英语论文

英语会话教学中言语功能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言语论文,意识论文,功能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交际教学理论产生以来,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已经由以形式的准确为目标转向关注表达的流利和得体性。按照交际教学途径,语言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包括语言结构,还包括意念和社会功能(Melce-Murcia,1991)。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言语功能作为语言知识的组成部分,并在各级目标中对功能目标有具体的描述。学生达到八级目标时,在功能学习方面应具备:“在更广的语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项目;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教育部,2001)显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离不开言语功能知识的积累。

      然而,新课程实施十多年后的今天,不少学生并没有明显的言语功能意识,也缺乏得体使用语言的认识。笔者多年在高校承担“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近几年发现,无论在哪个任课班初次提到“言语功能”的概念时,学生都表示不知其意。问及中学教材中罗列的功能项目,学生们说从来没有在意过。对于功能知识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就更没有人知道了。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言语功能意识是英语教学中还需加强的一个方面。

      一、言语功能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在交际语言教学语境中,功能就是语言功能(language functions)(Harmer,1983),或叫言语功能(speech functions)(Stem,1999),是指人们具体使用语言时的意图或想做的事情,如询问、邀请、道歉、问候等等。一个语言形式可以表达多个功能,反过来,一个功能也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Hedge,2002)。我们在表达一个功能时,不是随便用一个句子就能有效实现的。有效的语言运用应达到准确、流利、得体,在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中,如果忽视得体因素,即使说出的句子在语音和语法方面达到完美,如使用的语境不对,也可能会有冒犯对方的风险。所以,语言学习者有必要知道一个句子结构可以表达什么功能,在具体情况下一个功能应该用哪个结构表达。

      如果缺乏言语功能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违背社会语言学的得体性规则,就会导致语用失误,也会导致理解的偏差。Richards指出,当学习者违背了目的语的会话准则时,其危害可能比句法和语音错误严重得多,因为这种危害会影响到“自我形象的展现”(Odlin,2001)。根据语言迁移理论,语言学习者的母语对其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Odlin(2001)指出,如果学习者的母语形式对其有不当的影响,那么他使用的目的语就会显得不得体或不连贯,他还会依照自己的母语规范把目的语本族语者符合他们文化言语准则的得体行为误认为是不礼貌的。Olshtain和Cohen(1991)认为,如果学习者在他熟悉的社会情景中使用目的语,他自然地会首先试图将最符合母语习惯的表达方式逐字翻译成目的语,而这种翻译即使语法正确,也常常导致交际失败。

      中国人在用英语与外国人交往时,应该展现良好的交际行为,而良好的交际行为主要体现在礼貌的语言,另外非言语行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Becker等(2004)根据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结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学者说起话来很容易显得咄咄逼人、缺乏礼貌,其原因仅仅是老师起初教给他们的是简单的“Open the window!”而不是稍微复杂一点但在社交中正确的“C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所以她认为帮助初学者学习社交得体的语言非常重要。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了解人际交往方面的言语功能知识应该是英语学习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二、言语功能知识在教材中的体现

      新课程实施以来所出版的中小学英语教材都把功能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在前言中就说明其遵循“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编写原则。各种系列教材的编写框架中都体现了功能大纲,如《英语》(新标准)、《英语》(Go for it!)、《剑桥国际英语教程》在目录中都有专门一栏列出功能项目。《剑桥国际英语教程》虽然没有Functions一栏,但在Speaking一栏所列的内容实际上是功能项目,如Expressing likes and dislikes。

      功能通过结构来表达,对于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教材采用间接呈现和直接呈现的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有些教材尽量把功能和语法直接联系起来。例如,《剑桥国际英语教程》有的单元在Grammar板块直接说明某个结构是用来表示什么功能的,如第一册Unit 12 Grammar Focus部分就有如此表述:Modal verbs can,could,and may for requests; suggestions。

      任何教材都体现一定的教法。当把交际作为教学内容对待时有两种教学途径:一种是分析法,另一种是非分析的体验法(Stem,1999)。分析法通过学习言语行为(speech acts)、话语规则和社会语言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交际,体验法不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结构或功能方面,而是鼓励学生自然地使用语言。两种途径并不矛盾,其根本区别在于对学生注意力的引导。在处理言语功能方面,目前的教材两种途径都有采用。如2013年版《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5,该单元的功能项目之一是Make suggestions。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项活动,意图是让学生练习使用“Let’s…”结构表达建议,以及用“That sounds…”结构对建议作出回应。在活动指示语中没有明确写出这方面的要求,但在右边提供了表达建议及回应的例句,显然是希望学生在做该活动时仿照例子使用这两个结构。通过使用感悟其用法,这里采用的是体验法。

      具有分析法特征的例子见2004年版《英语》(新标准)高中第一册Module 3。

      教材在呈现会话之前先点明该部分将学习Function:Being polite,以帮助学生产生言语功能意识。接下来在活动2的讨论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表现礼貌程度的语言,即检票员所说的“I want to see your ticket”,使学生意识到语言形式对交际效果的影响。然后在活动3里列举多种礼貌的表达方式,并要求学生练习使用,以培养其得体使用语言的意识。

      三、言语功能在会话教学中的处理

      教学中言语功能的处理可以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从教学目标设定来看,大多数教师具有清楚的功能意识。在第八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16位展课教师中76%的教师在会话教学中把功能设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其中有些教师对功能目标的描述极为具体,如北师大附中何煜老师在教案中这样写道:Language focu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proper structures in the situation of arguing and compromising,especially the following ones from the video clip:“It's… for… to…”“…is/are… than…”“… could…”这种表述把结构与功能密切联系起来,体现了结构教学服务于语用能力培养的理念。

      从教学观察看,多数教师在会话教学中重视单元中的新功能和新结构,围绕本课的新功能和结构设计教学活动,注意在情景中呈现新结构,也注意给学生创造机会运用新结构,但对于会话语篇中说话人为什么用某个结构表达其意图(即功能)却涉及得不多。这样,学生事实上会用某些结构表达某些功能,但是头脑中并没有“功能”的概念,也不知道在特定语境中应该用恰当的结构表达功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教材中重视功能,教师设定教学目标也包括功能,然而学生言语功能意识淡薄,并缺乏语言运用得体性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言语功能意识的建议

      学生言语功能意识和语言运用得体意识淡薄,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学中缺乏对“功能”概念的明示。在语言知识的学习方面,中国学生有很强的语法意识,因为我们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直接教授语法的方法。如果我们对功能知识的教学更直接一些,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言语功能”的含义,讲明功能知识的作用,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关注功能知识的学习。

      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使用语言的意图离不开社会语境。教材通过会话型课文呈现语言使用的语境,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会活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语言功能意识。

      1.增加直接会话教学的成分

      Richards(2002)把会话教学途径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解决问题的互动任务培养会话能力。直接法关注会话过程和会话中使用的策略,如话轮转换、话题控制、修复、会话套语、流利、发音、正式与非正式会话风格。目前教师们一般采用的是间接会话教学法。在大学阶段,尤其在英语专业,可以采用直接会话教学法,但对于中小学生则没有这个必要,采用一种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折中法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在会话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简单的会话知识,如会话有开场白,有话轮转换,有结束语。学生有必要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因为在英美文化中,突然开始谈论话题而不使用开场白会显得不礼貌、过于直接或唐突(Hedge,2002),会话过程中沉默或长时间停顿都被认为是令人尴尬的(Richards,2002),一个人喋喋不休也是不受欢迎的,突然结束会话也是不恰当的。

      在处理会话型课文时,除了设计学习生词和结构、理解课文、语言运用等活动,还可以增加分析会话的活动,分析情景、人物关系、关键句的功能等。例如,《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第一册Unit 8的会话“I'm your new neighbor”这样开始:

      Jack:Excuse me.I'm your new neighbor,Jack.I just moved in.

      Mrs.May: Oh,Yes?

      这个片断中Jack的话是开场白,其中“Excuse me.”是用来向陌生人发起会话的礼貌用语,其意图是引起注意。“I'm your new neighbor Jack.”的功能是自我介绍,两人刚成为邻居,有必要彼此认识,所以Jack主动说出自己的名字是礼貌的做法。“I just moved in”说明自己的情况,为后面的问路做铺垫,使对方知道会话的意图。Mrs.May的“Oh”是对Jack的礼貌回应,“Yes?”用升调表示请对方继续说下去。这里的分析意在使学生知道该社会情景中的会话规则。

      2.根据教材编写意图采用相应教学策略

      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要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如果教材中有直接介绍会话知识的内容,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方便的教学资源,这时教师需要分析教材编写意图,综合考虑课时、教材容量、学生接受情况等因素,然后决定怎样处理相关内容。如《英语》(新标准)高中第一册Module 1的Everyday English and Function板块“Making conversation”,其活动1里面有一段会话,要求是:Read this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Rob and Diane.Look for the expressions they use to keep the Conversation going and underline them.该活动意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让会话继续进行的话轮转换策略。会话中Diane运用“How are you doing? Which language are you studying? How was it? And what do think…?”等特殊疑问句把话轮交给Rob,也就是把说话的机会交给后者。那么,对于该板块的会话策略究竟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教材在“编写原则概述”中对Everyday English and Function板块这样说明:The focus is on under standing everyday English rather than on inviting the learners to use it in their own speech.教材在会话之后设计了活动2:Work in pairs.Have a conversation about one of your classes.Use the conversation in activity 1to help you.这里让学生仿照活动1进行会话,可以加深对相关会话知识的印象。至于是否要求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则要根据各种具体教学情况而定。

      许多教材中普遍缺少结束会话的功能句,因为教材上的会话毕竟不是真实生活中的会话,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某些语言项目编写的,所以会话常以片断的形式呈现。这一点需要向学生讲明,以避免他们在真实交际中完全仿照教材语言的模式。

      3.通过演剧形式加强体验式学习

      演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把戏剧元素引进学校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艺术素质。在语言教学中,学生经常进行角色扮演或演剧能够提高他们根据不同的社会语境调整语言的能力(Melce-Murcia,1991)。在会话教学中,可以用控制性角色扮演,也可以用非控制性角色扮演。做控制性角色扮演时把会话课文当剧本,也可以从其他来源寻找剧本;做非控制性角色扮演时,教师给学生交代情景、分发角色信息卡、提供语言支持,学生自己编剧。要求学生熟记一些会话套语和固定相邻配对是学习地道英语表达的有效方法。表演时学生要投入到角色中,揣摩角色在特定情景中的情感态度及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要想演好戏学生就需要熟记台词,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和语气。如果有相关录像,最好观看录像,观察英语本族语者的神态和肢体语言。演剧式角色扮演不同于分角色朗读课文,它要求学生投入到角色中,体验在此情此景中对语言的运用。不看对方面无表情地说“Nice to meet you”是读课文,而目视对方面带笑容地说是对语言运用的模拟,是体验。

      把言语功能知识与对话教学相结合,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言语功能意识和语言运用得体意识,从而在跨文化人际交往中避免或减少交际失误。在会话教学中增加直接教学的成分,能够促进学生交际行为的改进,正如Olshtain和Cohen(1991)所说,即使学生不一定能像英语本族语者那样说话,但是这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也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机会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并对英语本族语者所说的话做出更加得体的反应。

标签:;  ;  ;  ;  

英语会话教学中言语功能意识的培养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