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梅俊雷[1]2014年在《高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自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先后颁布并修订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强调数学课程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此次改革己进行10多年,各地已陆续实施新课程,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改的效果究竟如何,令人期待,所以希望通过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调查,以了解高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现状,并从学习动机角度反映新课改的效果。本文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已有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动机的研究,编制数学学习动机量表,并在部分地区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数学学习动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也得到了数学学习动机的叁个维度:表层性数学学习动机、深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和成就性数学学习动机,并据此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整体而言,高中生表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强度处于中等偏下,深层性数学学习动机是中等强度,成就性数学学习动机是中等强度;表层性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深层性和成就性维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深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和成就性数学学习动机显着高于女生:高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叁个维度在叁个年级之间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深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和成就性数学学习动机递减,表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先增后减;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是不同的,文科生的表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强于理科生,理科生的深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和成就性数学学习动机强于文科生。2.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成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是负向的,深层性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是正向的,但影响程度并不大,成就性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成绩基本无影响,数学学习动机能够解释数学成绩12.27%的差异量。深层—成就型和典型深层型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高,典型成就型和普通型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矛盾型、表层—成就型和典型表层型学生的的数学成绩较低。3.新课改前后,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变化并不大。应试的思想还是很普遍,数学本身的广泛应用性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看法,数学的魅力依旧吸引着部分学生为之奋斗,还有部分学生是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追求更贴近于现实,却缺乏远大的崇高理想。最后,针对不同数学学习动机类型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张红芳[2]2012年在《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数学学习动机是指由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某种需要引起,能将数学学习愿望转化为数学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它能激发、维持并导向数学学习行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它产生于对数学学习的某种需要。因此,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对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和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小学二年级与五年级学生共264人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学者编制的问卷为基础,自编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问卷为测验工具,经检验信效度良好。本研究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和解释小学生数学动机的现状,结合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以及与数学成绩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论如下:1.从均分看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总体表现和特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均分为54.57,得分结果集中在54-56分间,数学学习动机较强。女生数学学习动机水平与男生相近,但稍高于男生。而两个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水平基本持平,但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稍高于五年级学生。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二年级学生在掌握—接近定向上显着高于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在掌握—回避定向和避免失败动机上显着高于二年级学生。3.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女生在掌握—接近定向和避免失败动机上显着高于男生;男生在成绩—回避定向上显着高于女生。4.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中追求成功动机与数学成绩存在显着正向的相关关系。研究者针对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教育建议。

颜昌明[3]2008年在《兴趣激发模型及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趣研究出现了复兴”。兴趣及兴趣研究得到了学者、教师和家长的再次青睐,兴趣培养成了不仅仅是教师的渴望,兴趣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进步。为有效地进行兴趣培养,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兴趣的本质和兴趣发生机制的研究。教师从经验的层面对兴趣培养提出了各式的策略,专家学者则从理论的高度对兴趣发生机制提出过系列设想。本研究针对当前兴趣培养策略纷繁杂乱难以适从的状况,希望建立一个一般化的、易行的和基于根本的兴趣培养策略。因此本研究在大量归纳演绎已有的兴趣理论和兴趣培养策略的基础上对兴趣激发的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感知需要模型,并通过访谈调查、文献调查和个案等研究方法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的一般策略。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指出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研究兴趣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兴趣激发机制的感知需要模型;二是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提供一套基于兴趣本质的策略。第二章在归纳演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兴趣激发的感知需要模型。影响兴趣的因素是多样的,我们综合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兴趣的作用机制或关系,归纳出兴趣激发机制的初步模型。第叁章对兴趣激发的感知需要模型给出理论上的进一步推演论证,着重论证了从需要到兴趣的基本条件和环节。第四章通过文献调查、访谈调查和个案研究对兴趣激发的感知需要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基于感知需要模型提出了初中数学兴趣激发的一般策略。第六章是小结和展望。本研究提出的激发兴趣的感知需要模型和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般策略在兴趣研究领域是一个新探索,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的双重意义。

郭祥娟[4]2012年在《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现状及课堂管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动机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是中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既是制约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又决定着学生对未来的人生目标。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越高的学生,他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热情也就越高,遇到困难、克服困难、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意志就越强。作为21世纪的中坚力量,当代初中生是否能够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是所有教育者共同的责任。但是,在现在的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却出现了一些学习兴趣不浓、数学能力低下、成绩下降、厌学等不良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的时期,是学习的基础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能否拥有终身受益的学习动机,是个充满挑战的问题。为此,我借鉴了奥苏贝尔对学习动机的观点,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叁个方面寻找学生的外在表现,从兴趣需要、认知需要、心理需要、自尊心需要和奖励、惩罚需要入手设计调查问卷,对潍坊市高新区两所初中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对本区内的14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访谈,借鉴国内外文献研究结果,找出了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优越的生活条件导致了学生学习目标的欠缺,认知内驱力不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受社会性的影响很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志力有待加强和提高等原因,并从学习动机的培养入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管理策略: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为学习动机提供方向;励志教育为学习动机提供动力;多种管理策略形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教学环境;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刘金华[5]2011年在《不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的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潜能得到发展。国内外对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集中研究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现状,男女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等,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对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从动机理论整合角度出发来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还寥寥无几。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了自编的“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其效度和信度通过验证得到有效的保证。调查主要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共455名。利用SPSS16.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来分析学生是否存在学段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叁个学段的学生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利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及回归分析来探究数学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发现:(1)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存在显着的学段差异,小学与初中、小学与高中生之间都存在显着性的学段差异,其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均值高于初中和高中生,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均值也高于高中生。(2)小学和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3)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成就存在显着正向的相关关系,但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成就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

孙晓康[6]2008年在《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学习内驱力就是指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数学学习内驱力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数学学习自觉性和对数学的认识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理成分。数学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数学的目的或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数学学习自觉性是逐渐形成的,它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家庭和学校所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个人数学学习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密切相关。数学学习内驱力不仅对数学学习行为起着驱使和维持的功能,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鉴于数学学习内驱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现状做调查研究。本研究主要是以数学学科为载体,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驱力理论及学习动机理论运用到数学这一特定的学科上,掌握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寻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然后对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构成因素。在相关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抽样调查问卷。通过对368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深度访谈,总结出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理论研究,提出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培养途径,并针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教学建议。在论文的最后总结了一下所做工作的价值以及不足之处,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孙丽丽[7]2012年在《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而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的基础,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发生和维持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对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乃至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总体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2.小学男生数学学习动机强度高于女生,具体表现为男生对数学更加喜爱,男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3.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强度存在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强度下降具体表现为,对数学学习的喜好度下降,主动性下降,目标感下降,同时,一年级到二年级时动机强度、数学喜好度和主动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五年级到六年级是学习目标感发展的关键时期;4.小学男生数学自我效能感要高于女生,具体表现为男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更有信心;5.小学阶段,年级与自我效能感相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逐渐下降,并且这种下降主要集中在一年级至二年级与叁年级至四年级阶段;6.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和与数学学习动机强度存在正相关,随着效能感的增强,数学学习动机也在逐步增强;7.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学生自身因素,另一类包括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其中学生自身因素起决定作用,是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动机策略包括:(1)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尊重和关注。(2)设计新颖的教学手段,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3)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在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5)及时评价,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王婉芳[8]2009年在《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数学学习动机是指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对数学学习具有激活、选择和强化功能。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研究结果都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效果,而且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迁移和泛化的作用。中职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动机模糊,成绩不理想,这样又影响到他们对其他科目甚至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的一线教师,调查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研究其激发策略,对改进中职学生的数学教学,以提高学生有效掌握数学应用知识的效果有很大的直接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理由,本文在整理相关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对本校学生进行了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对任课教师也进行了问卷及个别访谈,归纳出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几种倾向,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六点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有了理论依托,事实根据,本人就着手对所执教的两个班级06幼儿教育1班和2班进行实验对比研究。把06幼教1班作为实验对象,有意识地运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大胆实践,与2班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①克服了学生的畏难情绪;②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③让各位学生都有收获;④老师和学生能做到教学相长;⑤数学学习动机的端正,促进了专业学习的发展等等。本人试图通过本次研究,分析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状况,为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供切实可行能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想法,更利于有效教学,达到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启示的良好愿望!

沈百洲[9]2007年在《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数学是普通中专教育中的一门重要文化基础课,它对中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的中专生普遍忽视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探究提高中专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略,具体地说,笔者从编制“中专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入手,对中专生的数学学习观、数学基础、数学学习自信心和数学学习自律能力等方面展开调查,了解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探索提高中专数学学习兴趣的方略。本文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律能力四个角度提出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略。最后,笔者将本文所提方略运用于数学教育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实践证明本文所提方略对提高中专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实效。

陈丽华[10]2005年在《关于职高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习动机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对于当前职高生的数学学习则更显意义重大。职高生是现时代的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由于他们所在学校的性质及所学专业的影响,他们在认知、情感、价值观、意志行为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笔者在本文中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数学学习动机进行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首先回顾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如成就动机论、成败归因论、自我效能论、人本主义论、强化动机论等,并以此为基础对职高生的特点进行剖析,进而通过数学学习动机的访谈与问卷等调查研究手段,了解职高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现状和影响职高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和培养职高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策略。 调查问卷及访谈的主要结论如下: 1.职高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现状不容乐观。 2.影响职高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有: (1) 认知因素。它包括职高生数学学习的诱因价值和期望,职高生数学学习中的目标意识,职高生数学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职高生数学学习中的成败归因,职高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 (2) 情感因素。它包括数学教师的情感因素,职高生自身的情感因素,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3) 价值观因素。它包括职高生的理想,数学学习信念与数学学习兴趣。 (4) 意志行为因素。它包括数学学习中的意志因素与行为因素。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激发与培养职高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1) 让职高生愿学数学,它包括对职高生进行理想与信念的教育,培养职高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 使职高生会学数学,它包括对职高生加强目标意识培养,对数学学习及时反馈、合理评价,提高数学学习中的积极自我概念,学会在数学学习中正

参考文献:

[1]. 高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D]. 梅俊雷. 西南大学. 2014

[2]. 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研究[D]. 张红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12

[3]. 兴趣激发模型及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讨[D]. 颜昌明.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 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现状及课堂管理对策[D]. 郭祥娟. 鲁东大学. 2012

[5]. 不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比较研究[D]. 刘金华.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6]. 中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调查研究[D]. 孙晓康.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7]. 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孙丽丽.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研究[D]. 王婉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09

[9]. 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D]. 沈百洲.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10]. 关于职高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D]. 陈丽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