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临床观察论文_孙国宏

孙国宏

(云南省红河州武警公安边防支队卫生队 云南 红河 6614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的治疗疗效。方法:将在我卫生队收治的慢性末端回肠炎的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时间均为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联合服用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关键词】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甲硝唑;慢性末端回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092-02

慢性末端回肠炎属于肠炎的一种,由于属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明显症状出现的几率较少,大多数患者的常见的症状为下腹部隐痛,时间较长。因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都未能引起注意,但本病若未经治疗的长期发展下去可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患者可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了提高对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效率,本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我卫生队治疗的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我卫生队胃镜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末端回肠炎的2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人。对照组男69人,女21人,年龄在22~60岁,平均年龄为43.6±2.18岁。观察组男68人,女22人,年龄在25~61,平均年龄为44.5±2.23岁[1]。两组患者在以上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根据结肠镜加组织学活检确诊为慢性末端回肠炎;②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一周没有服用任何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药物;③观察组患者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甲硝唑药物进行治疗;④患者有完整的检查结果和随访记录。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使用方法为每日三次,一次一片(10mg)。观察组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对患者进行治疗,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剂量同上,甲硝唑为一日三次,一次一片(10mg)。治疗的时间均为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4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有效:患者病状有所改善,但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存在。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为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的 Excel 表中,经SPSS.19(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显效、无效和总有效率上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n(%)]

*

3.讨论

慢性末端回肠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的居多,男多于女,病情轻重不一,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趋势,患者的结肠镜可见回肠末端课件部分粘膜糜烂,周围粘膜充血水肿,表面附有污秽苔,回盲瓣呈帽状,表面粘膜充血水肿,阑尾开口清晰。距肛门5~10厘米直肠可见粘膜散在点片状红斑,所见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无充血、糜烂、溃疡及新生物。 病理诊断:小肠粘膜慢性炎,粘膜下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数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由于慢性末端回肠炎属于肠炎的一种,因此也具有肠炎的常见症状,便秘与腹泻相交替,少数患者因慢性疾病的发展可出现身材消瘦、贫血貌、间歇性头昏等。慢性末端回肠炎在侵犯回肠后,可沿着回肠的长轴往下发展,病变的早期为局部结肠黏膜广泛的充血水肿,随后形成炎症,并可发展为无数微小的脓肿,破溃后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殊性,应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等进行鉴别诊断。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属于酪酸梭菌活菌的药物制剂,因为有胶囊外衣的作用可不受胃酸的破坏而进入回肠发挥作用,本药的产生作用的物质主要为酪酸,酪酸可对回肠黏膜进行修复,对于已被破坏的回肠黏膜可进行再生修复,消灭末端回肠存在的细菌,恢复肠道的菌群平衡[4]。此外酪酸梭菌活菌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减少肠道毒素对肠粘膜的破坏。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能显著的抑制炎症介质的过量表达,减少回肠末端的局部炎症,本药物可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的免疫功能,并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减少IgG抗体的过量表达[5]。同时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可提高T细胞的淋巴转化率[6],提高患者本身的免疫耐受力。由于酪酸梭菌活菌属于一种益生菌,还可帮助患者对进食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减少营养不良的出现。由于慢性末端回肠炎主要是由于厌氧菌所引起,因此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的使用具有必要性。甲硝唑作为消灭厌氧菌的第一大类药物,可高效率的消除患者回肠末端的厌氧菌,本药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较高,维持的实践较长,与肠道内的葡萄糖醛酸进行结合后经肾脏进行代谢,未与葡萄糖醛酸进行结合的则滞留于体内。本文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与安丽婷[7]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对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联合服用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参考文献】

[1]姚佳,马瑞军,原丽莉等.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疗效评价[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12(03):1104-1106.

[2]杨静.丁酸梭菌及其磷壁酸与肠道细胞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2014,03(11):87-88.

[3]肖蕊.GnRH、SS及其受体的表达在颅脑火器伤下急性末端回肠炎中的变化[J].南华大学,2013,01(19):193-195.

[4]张善亭,张淑丽,王海宽等.丁酸梭菌的研究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3,09(21):27-33.

[5]吴丽丽.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34(04):3821-3827.

[6]蒋珍.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青海大学,2015,19(07):31-32.

[7]安丽婷.美沙拉嗪颗粒联合培菲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指标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2014,25(13):87-89.

论文作者:孙国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  ;  ;  ;  ;  ;  ;  ;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临床观察论文_孙国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