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邓海燕,成金焕,郑惠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 目的:探讨初产妇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10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侧卧位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引导产妇使用侧卧位进行分娩,不仅能够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也能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初产妇;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068-02

第二产程是指产妇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妇约需1~2h左右的第二产程,目前临床在第二产程中主要会鼓励产妇选择多种不同的体位,如蹲位、坐位、趴、自由走动等等,但不同体位也有其不同的优点与缺点。本研究选择我院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鼓励其采用侧卧位进行分娩,效果十分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年龄在20岁到35岁之间的足月初产妇,平均年龄为(24.17±3.10)岁,孕期无并发症,妊娠37周~41周,平均(39±1.2)周,体重在2500g~3500g之间,平均(2900±121)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分娩,双腿屈曲朝外伸展,双脚可放于踏脚之上,利用腹压进行分娩[1]。

观察组:采用侧卧位进行分娩[2-3],侧卧位组产妇在产程中实行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待产过程中助产士给予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入量管理,经阴道检查确定宫口开全,胎方位枕前位,无胎儿宫内窘迫的因素存在,经宣教产妇及家属同意后采取侧卧位用力。由助产士协助产妇采取侧卧位,床头放平,抬高脚架,产妇一脚放在脚架的下方,一脚在自然放在脚架的上方,双膝关节自然弯曲,身体前倾呈C字形,两手交叉扶住床边,或者双手抱膝,在宫缩期指导产妇向下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期放松休息。助产士每5~10分钟监测胎心音一次,还要及时评价产妇的用力效果,评估产妇的精神状态,待胎头拨露约2cm时洗手上台接产。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Apagr评分,评分在≤7分即为新生儿窒息。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比较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相关文献报道,截石位分娩是为了方便助产接产,不方便产妇用力,因为截石位分娩时骨盆的可动性受限,胎头下降的阻力增加,导致产程长,易发生产后出血。在宫口开全后,采取侧卧位分娩,能够使产妇腰骶段脊柱改变幅度,避免骨盆过分倾斜以及耻骨的身高,从而使骨盆出口更利于分娩,扩大了后三角区,有利于胎头的下降,在临床中,产妇取侧卧位分娩时,臀部会往后往上翘,产妇的便意感明显,间接提高产妇的力量,缩短第二产程耗时。同时侧卧位分娩还能够降低分娩对产妇腓总神经的压迫,在宫缩的同时配合床上自由体位,这样就能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舒适的状态,也能降低产妇产后下肢酸麻症状[4-5]。

本研究选择我院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两组产妇第二产程中分别指导其使用膀胱截石位和侧卧位进行分娩,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Apagr评分比较,观察组组产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由此可见,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侧卧位分娩,不仅能够缩短第二产程时间,也能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的阴道顺产率,有利于增强产妇分娩的信心,并且能够提高产妇产后的恢复情况,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蕾,韩翠存.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255.

[2]温瑞珍,吴南波,付微等.大角度侧卧位分娩对第二产程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21):309-310.

[3]韩翠存,姜梅.侧卧位接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0):3608-3610.

[4]倪小凤,蒋小华.两种不同分娩体位对第二产程中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6):95-96.

[5]雷慧中,涂新.助产手册[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2014-116号.

论文作者:邓海燕,成金焕,郑惠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初产妇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邓海燕,成金焕,郑惠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