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湾当局生存的前提_一个中国原则论文

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湾当局生存的前提_一个中国原则论文

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湾当局生存的前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则是论文,中国论文,台湾当局论文,前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论证了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湾当局求生存的前提。重点论述了蒋氏父子虽未完成统一事业,但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粉碎了美国搞“两个中国”的图谋,发展了台湾经济,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利国利民;同时揭露了李登辉放弃一个中国原则、搞“台独”的阴谋,分析了制造“两个中国”是不得民心、行不通的。台湾当局欲求生存,必须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立场上来,加速祖国统一,否则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近半个世纪来,台湾当局之所以能够维持“偏安求存”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如果搞分裂、搞“台独”,放弃一个中国原则,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这“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1〕因此,“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也是台湾当局生存的基础与前提。台湾当局欲求生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必须加速祖国统一的进程。本文拟就蒋介石、蒋经国和李登辉不同时期的求存意识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一初步探讨。

一、蒋介石时期

1949年4月23日,南京政权被中国人民推翻,标志着统治中国22 年的“中华民国”结束。但将介石率200万国民党各类人员迁至台湾, 仍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帜,与中共抗衡,开始了台湾当局“偏安求存”局面,导致人为的两岸分裂和祖国不能统一。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因蒋坚持“反攻、反共”立场,增加了统一难度,延缓了统一进程。

蒋介石迁台后及时总结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产生出强烈的求存意识。他说:1949年的失败,使我感到无地自容、万分惭愧,这“是我平生最大的遗憾”,也是我“深重的罪孽”。由于“中正领导无方”,才遭到如此惨败,“应负全责”。在一次两千多人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他提出要“不顾感情和颜面”,虚心接受失败的“惨痛教训”。他说:如果不接受教训、不承认过去的错误,台湾就难以维持,国民党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连最后的基地——台湾,亦都不能确保”!〔3〕因此,必须打开一条生路,否则死无葬身之地。他号召台湾军民“同舟共济”,“与台湾共存亡”。

在蒋介石统治台湾时期,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但他仍不甘心失败,提出“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和“多则七年,少则五年”的“反攻复国”口号。其实他比谁都清楚,吃掉大陆,东山再起谈何容易!所谓“反攻、扫荡、成功”,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吴国桢曾面告江南,蒋虽高喊“反攻大陆”,实际上“自始至终没有这个打算”。〔4〕江南说:他听厌了蒋的“反攻”口号, 这是“明知其不能也要为”的空头支票。“常识告诉我,‘反攻’是无望的,可能长期偏安”。〔5〕三年、五年、十年过去了,“反攻”化为泡影, 他又提出“经营台湾”、“建设台湾”的方针,以发展经济作为求存的基础。

蒋介石的求存重点:一是乞求美国的保护,在美国支持下与大陆对抗,达到苟且偏安的目的。二是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势力,排除威胁蒋氏政权的障碍。三是坚持反共,与中共争“正统”。三者是矛盾的,理论上实践上都不能解决蒋氏政权长期生存的问题。如美国助蒋是让他反共、把台湾当成美国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制造“两个中国”。美国并不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反“台独”。如蒋坚持一个中国,严厉打击“台独”分子,本应与中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事业,但他又坚持“反攻、反共”立场,企图吃掉大陆。这就不可能实现祖国统一。那么,蒋迁台后生存下来的原因何在?主要是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以及致力于台湾经济建设。这虽使他赖以生存,但蒋氏政权是在动荡中维持的。由于求存与求统相分离,求存意识与一个中国的原则既统一又矛盾,所以决定了他在坚持一个中国和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具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效应。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又未实现统一;他保住了国民党和个人在台的统治地位,又导致两岸分裂,使台湾问题复杂化,损害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负面效应由于学术界论述较多,本文从略。重点谈一下正面效应。

1.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 美国企图将台湾由联合国“托管”或“独立”,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谬论。美国分裂中国的行径,遭到蒋的反对,表示“死守台湾”,绝不把台湾交给盟国。以后美英不断制造“两个中国”,干涉中国内政,均遭蒋的反对。2.1955年2月,针对美国策划“台湾国际化”阴谋,他驳斥了“两个中国”的谬论,说大陆、台湾皆我中华民族领土,不容割裂。〔6〕他说:“在4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统一”。〔7〕3.1957年底,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同时鼓吹“台湾国际化”。台“外长”黄少谷说:台湾归回中国,“由开罗宣言提供保证,并由艾德礼和杜鲁门亲笔签字的波茨坦宣言再度肯定”。“如果有人建议纽约州或是威尔斯地位的国际化,将不被他们欢迎,因为它们各自构成美国和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国际化的建议都是荒谬的”。〔8〕4.1958年8月,金、马和大陆发生炝战,本属中国内政,但英国提出金、 马应非军事化,反对蒋在金、马驻扎重兵。9月美国也提出台湾“在金、 马驻防大军是不明智而有欠谨慎的”,并以蒋拒撤金、马的用心在于引发中美直接战争相威胁。10月美总统提出“金门、马祖这两个岛屿并不是极为重要的”,在这里驻军“并不是一件好事”。〔9〕英美联合逼蒋放弃金、马的目的,是“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企图在台湾海峡划一条永久停火线,使美侵占台湾合法化。针对美英的“台湾国际化”,金、马“中立化”、“非军事化”,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统一的阴谋,台湾当局再一次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反对英美的荒谬主张,态度是坚决的。蒋把英美在金、马问题上大作文章,“视为有损我合法权益”,表示“不对任何压力屈服”,对于美总统的讲话,也“无接受的义务”,“谁也无法叫我们把这些岛屿非军事化”等。〔10〕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反对西方势力分裂中国的问题上,国共两党立场一致。为支持蒋顶住外来压力,我军在炝战中改变了收复金、马的战略,有意将两岛留给台军驻守。两党共同粉碎了美国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由于蒋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和致力于台湾经济建设。所以台湾经济高速增长,民众生活不断提高,民心较为稳定。有利于严打“台独”分子和挫败美国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致使台湾当局在台立住脚。

在蒋介石向蒋经国过渡时期,他们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严打“台独”分子,强化经济建设。1971年10月联大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在这之前美国策划“双重代表”、制造“两个中国”。但遭到国共两党的共同反对。同年8月, 美国发表了支持中共政权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又反对驱逐“国民党政权”出联合国。针对美国搞“两个中国”和“双重承认”,中国政府声明:绝对不容忍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领土,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荒唐主张。蒋也同时声明:决不接受外来干扰,绝不对外来势力妥协,宣布台湾退出联合国。由于两岸共同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立场,才挫败了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

二、蒋经国时期

1972年6月,蒋经国任“行政院长”,开始进入“蒋经国时代”。 1975年4月蒋介石逝世后他接任“总统”和国民党主席职位。 新强人体制形成后仍以强烈的求存意识经营、建设台湾,大力推行“革新保台”措施,以维持国民党在台统治地位。他提出了“第一是求生存,第二是求发展,第三是求进步,第四是求成功”的策略。重点是求生存和求发展,以“确保台澎金马”。由于“革新”是“确保台湾”、“扎根台湾”,所以他较好的把求存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结合起来,并为促进祖国统一做了一些好事。他继续同“台独”分子作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80年代中期以后,他深刻的反省了两岸关系,做了许多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实事,这是难能可贵的明智举措。1.在19 8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坚持“中国只有一个, 中国必须统一”的原则,坚持1981年确定的“偏安不能自保,分裂必然灭亡”的基本理念。2.对“不接触、不谈判、 不妥协”作了一些松动和修改。1986年5月,台华航波音747货机在从曼谷返飞台北,途经香港时,机长王锡爵转航降至广州。事件发生后,经中航和华航代表协商,以“业务会谈”名义在港办理了机、货、人员交接手续。这是由蒋经国同意后两岸首次接触、谈判,是对“三不”政策的重大突破,为改善两岸关系开了一个好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19 87年10月,台湾当局解除了长达38年的戒严令和允许台湾民众有条件地赴大陆探亲;接着进一步放宽政策,允许大陆同胞在一定限度内赴台探亲奔丧;在他临终前还说,只要不影响“安全”,对大陆的政策还可以更开放一些。解严开禁,允许两岸同胞往来,是改善两岸关系、消除双方“敌对”情绪的历史性突破。它打破了四十年来两岸近在咫尺、互不往来的封闭状态。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不可缺少的条件。

蒋经国是一个既有历史包袱又有历史使命感的政治人物。江南说:“他是位‘聪明的政治家’,一位有良心的独裁者,倒行逆施的事,雅不为也。他随时在关心国计民生,兢兢业业”。〔11〕他与蒋介石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有较大差别。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用李登辉,促使国民党政权“本土化”,当时虽有利于缓和省籍矛盾和新的核心班底建立,但为李爬升提供了良机,为李搞分裂、搞“台独”铺平了道路。他一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表示“不做中华民族的罪人”,一面又抱住国民党的“法统”不放,跟中共争“正统”,幻想用“三民主义”吃掉大陆,统一中国。他既有念念不忘对于历史作出交待的宏愿,又有维护“中华民国法统”地位不变的理念。他处于种种矛盾心态之中。邓小平说:如果国共两党能共同完成统一事业,“蒋氏父子他们的历史都会写得好一些”。〔12〕在蒋经国时期虽未完成统一事业,但他在后期所做的几件实事,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营造了两岸同胞之间你来我往的祥和气氛,为消除两岸民众之间的隔阂、促进祖国统一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产生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在蒋氏父子治台的40年中,因坚持了一个中国,才得以“偏安求存”。在统一问题上他们有功有过。过是:他们“反共、拒谈”,与中共争“正统”;他们与国际反华势力结合,对大陆军事进攻、政治渗透,梦想颠覆大陆政权;他们拒绝接受中共和谈建议和“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致使两岸长期分离,统一事业在他们治台时期不能完成。功在:他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严厉打击“台独”势力,始终不给“台独”分子生存空间;他们顶住外来压力,同“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美国反华势力进行了有效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领土完整;他们在求存思想指导下,长期致力于台湾经济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台湾实际的经济发展策略,推动了台湾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为提高台民生活、推进两岸经贸发展、振兴中华民族经济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蒋经国允许两岸民众交往,改善了两岸关系,顺应了民心民意,促进了两岸经济发展,利国利民。

三、李登辉时期

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 李登辉接任“总统”和国民党主席后仍具求存意识,但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他背叛了曾多年追随主张不搞“台独”的蒋经国。李是一个亲日亲美、埋藏较深的分裂主义者,具有潜藏不露和随机应变两大特点。

李于1923年1月出生台北。先后赴日、美留学,1968 年获美康奈尔大学农业博士学位。1972年任“政务委员”,1978年出任台北市长,踏入国民党核心圈。后任国民党中常委、台湾省主席,1984年出任“副总统”。他由一个学者爬升到“副总统”仅用了12年时间,在国民党政坛上是罕见的。其奥秘是他经常说自己是一张“白纸”,政治不是他的爱好,力求避免自我标榜。与人交谈,语气诚挚,好像他不善外交辞令。所以人们对他“颇具好感”,认为他稳实可靠、没有野心。潜藏不露的特点,决定了“他在政坛上没有太明显的敌人,位高而不太为人忌”。也“颇为当局所信任,益增其政治资本”。这是他“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13〕

李登辉上台后为摆脱困境、站稳脚跟,大谈“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必须统一”。说“台独”在国内外都无法生存,“任何分裂国土的主张,均是全民的公敌”,要反对“任何分裂意识”。声称一个中国的立场是“不会改变的”等。

具有随机应变特点的李登辉在一个中国和“台独”问题上出尔反尔。当他羽毛丰满、地位巩固后,就撕去了伪装,露出分裂国土的真相:一是放弃一个中国原则。声称一个中国政策妨碍了他对外关系发展,要突破“联合国构架”,维持台湾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赤裸裸地放弃一个中国原则,抛出“两个中国”主张。他宣扬“重实轻名”新观念、一个中国过时论和“双重承认”新构想。为同中央平起平坐,1991年3月首先承认大陆政权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意在换取中央政府也承认台湾是一个合法的“独立政治实体”。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和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两个中国”事实。他明明讲过一个中国的原则,又偏偏矢口否认。说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共“统战阴谋”,“简单地讲‘一个中国’就是中了中共的圈套”。〔14〕他同外国人说“应尽量忘记一个中国”。李公开放弃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了和平统一的基础。二是推行“台独”路线。李登辉具有强烈的分裂意识,与“台独”分子勾结由来已久。早在日本、台大就读时就与彭明敏政治观点相近,成为“莫逆之交”。1964年彭搞“台独”被捕的前一天还和李在一起。掌权后他竭力包庇“台独”分子、推行“台独”路线,成为“台独”的保护伞和总后台。他特赦“台独”分子、亲令撒销彭的通辑令并特邀彭参加“国是会议”。他的“分裂分治、生命共同体、参加联合国、康大之行”等无一不是出自彭的言论或安排,“有很多都是唯彭意见是听”。〔15〕在李的纵容下,“台独”分子气焰十分嚣张,公开提出建立“台湾共和国”,并走向街头打出“告别中国”的旗帜,要求“台湾主权独立”。对此李登辉称一个中国“不合时代”,向民进党人交底:“统一只是说说”,他想的跟他们是一样的。为搞“台独”开绿灯,与“台独”分子沆瀣一气,使“台独”活动公开化合法化。与此同时,他压制、排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反“台独”的力量。相继逼退俞国华、李焕、郝柏村出局,基本分化瓦解了对立面。〔16〕三是破坏两岸关系。1995年1月江泽民的讲话, 强调了两岸要加强经贸等往来与交流,增进双方了解与互信,得到两岸民众的欢迎和拥护,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指导,双方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但李倒行逆施,不顾两岸民众经过长期努力,在经贸交往中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加速搞分裂、搞“台独”,使两岸关系严重倒退。他把两岸关系定位“两国”关系,搞“分裂分治”,把主权和治权分离,使之长期化、合法化。企图先“台湾主权独立”,再和平过渡到“台湾共和国”。〔17〕用“和平分离”代替“和平统一”。他蓄意制造两岸敌对情绪,军方屡屡打死打伤我沿海渔民。他要中央政府承认台湾是一个“对等的政治实体”、放弃使用武力、给予国际生存空间。他对两会商谈及两岸人员往来、经贸交流设置种种障碍等。四是挟洋人以自重,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他亲美日,甘愿充当外国人打击中华民族的工具。邓小平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政策就是把住不放”,把台湾当作美国的“航空母舰”和势力范围。“美国的当权人士从未放弃搞‘两个中国’或‘一个半中国’”。〔18〕“现在国际上有好多人都想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障碍,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两国关系中爆发性的问题。如果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对台湾来说也没有损失。“再没有比‘一国两制’的办法更合理了”。〔19〕但李背道而驰,不惜卖国求“独”,充当洋人遏制中国统一的棋子。1994年说“他22岁以前是日本人”,1995年利用美国人给他的讲坛公开,露骨地鼓吹分裂,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他提升反共向洋人靠拢,“感情投资”讨好反华势力,看洋人脸色行事换取对他的“务实外交”、“双重承认”的支持;以挖中央政府的外交墙脚推行分裂路线、树立台湾国际形象;以牺牲台胞切身利益去收买贿赂美国人、换取武器和访美门票等等。当然,这是徒劳的。邓小平说: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20〕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在台湾问题上如果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不会像美国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中国“会把台湾问题吞下去,这不可能”。〔21〕“一国两制”正在“深入中华民族的心坎”,一个中国原则谁也改变不了。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也就有能力解决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一个中国是台湾当局生存的前提,李登辉必须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上来,加速祖国和平统一,这是台湾当局的最佳选择。

注释:

〔1〕〔12〕〔18〕〔19〕〔20〕〔2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和219、31、86和31、220、97和36、3页;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77页。

〔2〕〔15〕〔17〕《人民日报》1995年1月31日;1996年2月7日和2月17日。

〔3〕[台]《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二卷,第2149至2150页, 1984年,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

〔4〕〔8〕〔9〕〔10〕茅家琦:《台湾30年》,1988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第435、433、61、62页。

〔5〕〔11〕江南:《蒋经国传》,1984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第9、481页。

〔6〕〔7〕郭传玺:《中国国民党台湾40年史纲》,199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第173、174页。

〔13〕李达:《李登辉与台湾》,1988年香港广角镜出版社,第27—29页。

〔14〕《辽望》,1995年第32期,第10页。

〔16〕荆尧:《九十年代台湾政治》,1991年华艺出版社, 第252页。

标签:;  ;  ;  ;  ;  ;  ;  ;  ;  ;  ;  ;  

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湾当局生存的前提_一个中国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