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选择性吸痰在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进展论文_邵冰

浅谈选择性吸痰在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进展论文_邵冰

邵冰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机械通气是常规的抢救措施之一,吸痰是最基本的操作技术[1],可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如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如生命体征的改变、气道黏膜损伤 、支气管痉挛 、感染 、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重症监护室病种复杂多样,行机械通气患者居多,气道护理是关键,如何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吸痰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的吸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15-01

1.常规吸痰法

1.1深部吸痰法

按《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中的关于吸痰方法操作要求:不带负压状态下将吸痰管插至支气管分叉处,遇到阻力或患者咳嗽时,向外退出1cm ,打开负压 ,旋转向上吸痰。

近年来国外和香港地区学者认为,长期的刺激使气管分叉处极其容易发生气道黏膜破损、炎症,分泌物增加,势必使吸痰次数增加,而吸痰次数增加更加引起气道破损。长期采用这样的操作,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气道变狭窄,更加不利于气体交换,VAP发生率增加[2]。同时对患儿刺激性强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疼痛、颅内压等不良反应,患儿极不舒适]。长期会对患儿的病情及颅脑损伤等造成不良后果。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如果不及时清除 ,易导致误吸或坠积性肺炎 ,而且随着病情发展 ,颅内压的增高,频繁的呕吐易导致窒息的发生。另外,吸痰管对气管隆凸和气管黏膜的机械刺激可以导致气道压力急剧增高,造成颅内压增高、呼吸抑制、心率减慢、氧饱和度下降等不良后果。

有文献报道,通过对机械通气病人深浅两种吸痰深 度的应用观察提出:两种吸痰深度对心率、血压、呼吸频次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建议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及分泌物较多的呼吸衰竭病人宜深部吸痰,可以减少吸痰频次,缓解气道阻力,有效改善缺氧时间。

1.2浅层吸痰法

浅层吸痰,吸痰前标识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需要吸痰时测量需插入人工气道的长度,采用边吸引边插管的方式,先将浅部分泌物吸除,再逐步深入,将吸痰管插入插深度为气管插管深度减0.5 cm 确保吸痰管没有伸出气管导管并触及隆突,才进行吸痰边插入至所需长度,停留2 ~3s,吸尽人工气道前端痰液后退出。

李见章等研究证明浅层吸痰法在机械通气重症患儿护理中减少了日平均吸痰次数,大大降低了对患儿的刺激造成的不良作用,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浅层吸痰法可以降低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黏膜损伤和V A P 的发生 ,可有效地提高患者 的人工气道护理质量。浅层吸痰方法可有效降低气道 黏膜损伤及VA P 的发生。

陈香凤等对50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浅层吸痰法的观察提出 ,浅层吸痰法可有效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维持稳定的血流力学和循环功能 ,有利于脑组织的灌注,但护理过程中须保持气道的充分湿化,并严格掌握适时吸痰指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改良吸痰。

2.1改良深部吸痰法

采用改良深部吸痰法与深部吸痰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吸痰手法的变化 ,即在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末端0.5 cm 时 ,减慢吸痰管插入速度,直至遇到阻力。

毕娜等研究认为改良深部吸痰法可以降低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缩短吸痰时屏气时间;可以达到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目标,即预防和减少肺内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是改良深部吸痰法实施的关键设计的气管切开吸痰管长度测量尺,来确定吸痰管插入的长度。改良深部吸痰法主要针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因此具有临床使用局限性和操作的复杂性。

2.2改良浅层吸痰

采用改良浅层吸痰法,使用带有刻度的密闭式吸痰管 ,将适用于患者的吸痰管刻度记录于床头,插人深度为气管插管深度减0.5cm ,同时采用边吸引边插管的方式 ,将浅层部分的分泌物先进行吸除,再进行深入吸痰,然后按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浅层吸痰法是对深人气管的长度进行控制 ,避免吸痰管触及气管黏膜和气管隆突处 ,降低了对患者及其气管黏膜与气管交叉处的刺激,同时边吸引边插管 ,先将浅表的分泌物吸除,防止浅层部分的分泌物进入深部 ,同时也减少了吸痰时间。

3.其他吸痰法

3.1吸痰管留置深部吸痰法。将吸痰管留置深部吸痰法应用于昏迷患者或咳痰无力患者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加速肺部感染治愈进程。 吸痰管留置深部 吸痰 法对排除深部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肺部感染的痊愈有很好的疗效。留置吸痰管深部吸痰法能够有效清除呼 吸道分泌物 ,改善通气 ,纠正缺氧 ,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 ,促进患者的休息 ,减少加重肺部感染的几率 ,利于病程的缩短 ,易于被患者 (尤其是拒绝气管切开的患者 )及亲属所接受。

3.2表面麻醉吸痰法。为了减轻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产生的局部刺激,例如持续性呛咳、憋气、小气道痉挛等症状,同时为避免患者因惧怕而不合作,可在吸痰前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经人工气道滴注。

3.3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法。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吸痰方法,护士配合医生从气道内注入0.1%利多卡2ml因进行气道表麻后,支气管纤维镜从人工气道进入气管,吸出痰液并可进行冲洗,必要时留取痰培养标本或向气道注入抗生素。但在吸痰前必须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与耐受性,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对一般情况极度衰竭,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主动脉瘤的患者不宜用此方法。

综上所述,吸痰方法的选择不可采用单一的标准去判断,在临床工作中,密切观察病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吸痰方式,以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减少感染,降低吸痰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李庆印. ICU 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55.

[2]王淑华.运用循证护理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策略[J].临床医药实践,2009(14):16;34.

论文作者:邵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浅谈选择性吸痰在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进展论文_邵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