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滞留应用脐静脉注射缩宫素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尹秀娟

湖南省洞口县盛华医院妇产科 湖南洞口 4223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胎盘滞留的临床治疗中脐静脉注射缩宫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8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胎盘滞留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胎盘滞留,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肌肉注射缩宫素后行胎盘剥离,治疗组患者则在胎儿娩出后进行脐静脉的缩宫素注射后行胎盘剥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患者的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胎盘滞留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脐静脉注射缩宫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胎盘滞留;脐静脉注射;缩宫素;疗效观察

胎盘滞留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1],在胎儿娩出后进行胎盘滞留的及时准确处理非常关键,此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减少人工剥离的附加损伤,并减少产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近年来,有临床采用脐静脉注射缩宫素进行胎盘滞留的治疗。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胎盘滞留患者进行脐静脉注射缩宫素治疗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8月在我院产科治疗的胎盘滞留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43岁,平均年龄为29.8岁,其中初产妇6例,经产妇44例,其中32例产妇有人工流产史,产妇的分娩孕周在37~42周,平均为38.5周,所有产妇均为经阴道分娩;治疗组产妇年龄在22~42岁,平均年龄为29.9岁,其中初产妇7例,经产妇43例,其中31例产妇有人工流产史,产妇的分娩孕周在37~42周,平均为38.7周,所有产妇均为经阴道分娩,两组产妇的年龄、性别以及分娩孕周和产次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肌肉注射缩宫素后进行人工胎盘剥离治疗,其肌肉注射剂量为20U;治疗组患者则在胎儿娩出后进行脐静脉的缩宫素注射,在脐带剪断部位止血钳上端进行脐静脉消毒,然后在上端进行缩宫素的注射,剂量为20U。观察缩宫索注射后10 min、20min及其以后的胎盘剥离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患者的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方法[3]

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胎盘娩出时间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胎盘娩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胎盘娩出时间在五分钟以内的有47例,占94.0%;五分钟以上的患者3例,占6.0%;对照组患者胎盘娩出时间在五分钟以内的有36例,占72.0%;五分钟以上的患者14例,占2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于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胎盘娩出时间对比[n(%)]

注:经对比卡方值为X2=3.840,P<0.05

3讨论

在分娩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子宫在持续约五分钟的休息后则要进行继续收缩,胎盘的附着面会有明显的缩小,同时胎盘和子宫的海绵蜕膜层分离,胎盘后会出现血肿块,从而促进胎盘从子宫壁上的剥离,并且子宫收缩促进胎盘下降至子宫下端,进一步到达阴道上部。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定的腹压和助产人员的协助则可很容易娩出胎盘[4]。在胎儿娩出后的30min胎盘还未娩出则可定义为胎盘滞留,是导致其产后出血和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率在0.5%左右。而在胎盘滞留的治疗中结合脐静脉缩宫素注射则可以局部增加缩宫素水平,同时提升胎盘部位的缩宫素浓度,并且刺激子宫肌收缩,能够减少子宫部位的胎盘附着面积,进一步促进海绵蜕膜层的分离,并且在裂隙间形成血肿,从而加速胎盘的分离,从而促进分娩的形成[5]。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胎盘娩出时间在五分钟以内的有47例,占94.0%;五分钟以上的患者3例,占6.0%;对照组患者胎盘娩出时间在五分钟以内的有36例,占72.0%;五分钟以上的患者14例,占2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比较中,治疗组患者有1例患者产后出血量超过400 mI,比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有5例患者产后出血量超过400 ml,比率为10.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产褥感染发生率2.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6.0%(3/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因此,在胎盘滞留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脐静脉注射缩宫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茂兰,涂建军.脐静脉注射缩宫素治疗胎盘滞留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7,04(33):398.

[2]杨生兰,昊梅秀.脐静脉注射缩宫素联合可控性脐带牵引在第三产程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01f15):80-81.

[3]张志勤.脐静脉注射缩宫素在预防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01(26):80-81.

[4]李杏梅,刘香兰脐静脉推注缩宫素联合舌下含化卡孕栓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5,02(27):24-25+56.

[5]李健和.曹俊华.周冬初.易利丹.彭六保.长效催产素受体激动剂卡贝缩宫素的药理作用

论文作者:尹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胎盘滞留应用脐静脉注射缩宫素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尹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