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滨海葡萄园风险分析论文_陈青山

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滨海葡萄园风险分析论文_陈青山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农业技术推广站 天津市 300480

【摘要】:葡萄花翅小卷蛾属于世界性的检疫害虫,一旦入侵,将会给滨海葡萄园的葡萄种植造成惨重的损失。本文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制定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的规定,参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PRA),建立它的入侵风险分析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定性以及定量的风险评估。【结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风险评判值(R)为2.38,属于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本文同时介绍了它的形态鉴别特征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葡萄花翅小卷蛾;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 botrana Den. Y Shiff.)是能够严重为害多种经济作物的害虫,被许多国家列为禁止入境的有害生物,为害多种植物的花与果实。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即PRA) 是WTO 出台的《SPS协定》中明确规定的,将检疫行为对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的规定各国制定并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主要是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给予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措施力度的过程。它作为一个有效阻止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预警系统,对保护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5]

1.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形态特征与鉴定:

1.1卵:椭圆球状,约0.8mm长,0.5mm宽,初期呈白色,后期有彩色光泽。

1.2幼虫:共5龄,最初为淡黄色,老熟幼虫呈绿色,体长约11-12mm。

1.3蛹:长约7.6-7.9mm,初期呈淡绿或淡蓝色,随后渐渐变为浅褐色。

1.4成虫:体长约5.5-6.0mm,翅展约10-12mm,头部以及腹部奶灰色,触角丝状,前翅接近直角三角形,遍布褐色以及蓝灰色斑纹,翅膀合并时呈倒钟形状。雌、雄成虫仅在腹部末端生殖器具有差异,雄虫腹部末端无簇生毛,雌虫具有喇叭形簇生毛。

2.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入侵风险定性分析:

依据葡萄花翅小卷蛾所导致的风险,可从本区域分布状况(R1);潜在的经济危害性(R2);可为害植物的经济重要性(R3);移植的可能性(R4);风险管理的难度(R5)五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2.1本区域分布状况(R1):

该虫最早发现于意大利,目前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以及北美部分地区分布,在四十多个国家发生危害,目前国内并未发现。

2.2潜在的经济危害性(R2):

该虫属于世界性的害虫,在我国被归列于检疫性有害生物。它主要为害葡萄(Vitis vinifera L.),也对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石榴(Punica granatum L.)、柿(Diospyrus kakis)等多种水果产生严重危害。幼虫可以通过钻蛀果实内部来取食果肉,导致果实干瘪,开裂,甚至脱落,从而使其完全丧失经济价值,同时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幼虫体内以及排出的粪便均是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寄生场所,可导致青霉菌、链格孢属真菌等侵染诱发病害,使得葡萄大量腐烂,损失达30%以上,果实被害率可达50%。受害部位也会吸引绿盲蝽、实蝇等次生害虫。一般葡萄串密集紧实的品种受害较重。[1]

2.3可为害植物的经济重要性(R3):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为天津市最大的玫瑰香葡萄生产区,其种植面积约为2.4万亩,约占汉沽区域总耕地面积的45%,年产优质玫瑰香葡萄5万吨,年产值约2.8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玫瑰香葡萄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著名的七大葡萄产区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产的玫瑰香葡萄以优异的品质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前来考察,产品在全国葡萄评选中屡次获奖,茶淀玫瑰香葡萄已成为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其知名度越来越大,市场十分畅销,现已成为汉沽区域农业支柱产业,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大幅增加。但同时也给葡萄花翅小卷蛾提供了数量巨大的寄主和适宜的生存条件。

因此,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入侵将会对天津滨海葡萄种植园区产生严重的威胁,对天津滨海汉沽农业也是毁灭性的打击。

2.4移植的可能性(R4):

天津滨海葡萄园坐落于天津市东部原汉沽区,与渤海湾相邻。所在辖区的天津港是中国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枢纽。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得葡萄花翅小卷蛾极其容易从国外传入我国。同时滨海新区内道路密集,葡萄种植园区附近有很多高速收费口,这就给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扩散与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该虫主要靠寄生在植株上的卵、幼虫、蛹随着寄主的果实(葡萄运输)以及植株(葡萄引种以及苗木调运)开始远途传播,成活率较高。成虫飞行能力有限,不易进行长距离传播。一年可发生多代,在部分适宜地区可达到3代,成虫一般在日落黄昏后开始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该虫抗逆性很强,对环境有极高的适应性,除去高原、沙漠等比较极端的气候环境条件外,大部分地区均可成为其潜在适生区。[4]

2.5风险管理的难度(R5):

葡萄花翅小卷蛾通常栖息于果实阴面,幼虫通常选择在干瘪的果实里面化蛹,主要选择在干果、土缝、藤皮中越冬,因此隐蔽性极强,针对该虫的检疫与防控难度较大。由于国内暂时并没有葡萄花翅小卷蛾发生,因此一旦其入侵,以现有的虫害防治手段是否能在田间根除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3.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入侵风险定量分析:

依据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估指标以及评判标准,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模型为基准,将该虫风险定性分析赋值。综合各项指标以及危险性R值,将有害生物风险的等级划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特别危险四个等级。其中危险值R的范围对应的危险性级别:2.5-3.0为特别危险,2.0- 2.4为高度危险,1.5-1.9为中度危险,1.0-1.4为低度危险[3]。

根据公式表明:

R1=3;

R2=0.6×R21+0.2×R22+0.2×R23=2.4;

R3=MAX(R31,R32,R33)=3;

R4=1.52=

R5=(R51+R52+R53)/3=2.33

R=2.38=

经计算:该虫属于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4.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控制与防治:

严格把控口岸,加大检疫力度,杜绝该虫传入;密切关注其在国外疫区的发生情况,[1]对滨海葡萄主产区加强防范,全面监测,保障滨海葡萄产业安全生产;如果发现为害,应及时剪除并销毁受害部位,清理院内落叶、杂草、枯枝,对周围土壤进行翻耕;目前已知该虫与其他鳞翅目害虫有相似的特性,因此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吡虫啉等杀灭鳞翅目害虫的药剂对它有一定防效,发现危害时可定期喷施;也可用杀虫灯或生物性引诱剂对成虫进行诱杀或检测。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喻峰. 世界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J].生物安全学报,2017,26(1):52-57

[2].吴广超.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桔小实蝇的风险分析[J].林业科技,2006,09(5):31

[3].蒋青,梁忆冰,王乃扬. 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植物检疫,1995,4:9

[4].牛春敬,刘勇,廖芳. 检疫性有害生物—葡萄花翅小卷蛾[J].检验检疫学刊,2013,5:23

[5].陈虹军,范晓红.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历史与现状[J].植物检疫,2002,1(16)

论文作者:陈青山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滨海葡萄园风险分析论文_陈青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