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策略论文

修辞格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策略

刘 惠,刘自晖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网络语言具有经济性、时尚性、反常规性、口语化、个性化等特点,修辞格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凸现了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其运用策略主要有四种:基本保存原形,保留原意;部分保存原形,湮灭原意;部分失却原形,保留原意;大多失却原形,湮灭原意。网络语言喜用修辞格,其对修辞格的选用可以从语言文字、文化和心理等方面探究原因,而修辞格运用的效果可以从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两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 网络语言;修辞格;修辞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语言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指的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网络语言的发展独具特色,主要集中体现在网络流行语上。网络流行语是指网络交际中由互联网用户创造、使用,并在一定时期内广泛传播应用的语言符号,主要是在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字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表达模式。本文以普通互联网用户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中频繁使用的网络交际语,或是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网络语言特点的网络流行语为分析研究的对象,从中分析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特点。

一、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与时俱进,其别具风采的修辞特色集中于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中,彰显了网络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网络语言通常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经济性。网络语言的经济性是在一般语言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其经济性主要表现为程度加深的语言意义和简练多变的语言形式。第二,时尚性。网络语言紧跟网络时代,是能快速融入当下流行的网络交际而被人们崇尚才得以流行起来的一种社会语言。网络语言的时尚性既表现在语言形式的前卫,也表现在语义的创新。第三,反常规性。网络语言的反常规性在于因修辞格的运用而突破传统语言的表达,可表现在语音的开放、语义的创新、语用的颠覆和语法的偏离等方面。第四,口语化。网络语言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其中不乏日常用语中的口语内容。在网络普及的今天,网民母语的多元化,使得各地区的语言具有超地域性,而各地方言的介入加强了网络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第五,个性化。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极具个体差异性的网民,他们在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不尽相同,因而能在传统规范的汉语之上,运用灵动的修辞实现网络语言的个性化。

二、 修辞格的运用策略

网络交际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在没有有声语言或身体语等非语言手段介入的情况下,要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通常要借助许多富有强表现力的手段,生动、灵动、有个性的修辞手段在网络语言中即大受青睐,如比喻、借代、夸张等。网络语言的特点与修辞的运用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请参照下表:

圆通和其他的民营快递企业一样使用是加盟制,在加盟制下以管代罚,快递员社会地位较低,公众尊重缺失,从工作环境看环境差,完全是户外工作,强度又高,员工的风险得不到保障,因此有许多的快递派送员都转行去了外卖平台,这是直接导致圆通快递人员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 网络语言的特点与辞格对照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特点中包括对修辞的使用,而运用了修辞的网络流行语特点更鲜明。主要策略有以下四种:

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手法不胜枚举,修辞的运用不仅传情达意,更能促进高效、深入的交流。运用层递修辞的网络流行语有“羡慕嫉妒恨”等,简短的五个字表达了一种此起彼伏、递进深入的情绪;“好好好”“是是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XX,XX,XX,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iubiubiu”等为反复修辞,反常规地表现对某事的重视和强调,并带有一种幽默的韵味;“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我不要面子的吗?”“元芳,你怎么看?”等反问句式多用于口语中,也不需要听者对此作出正式的回应,而是在交际中对方破坏合作原则时,用来缓解气氛达到继续交际的目的。在新兴的网络平台上,网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借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网络语言的特点,使互联网中原本静默的网络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趣味十足,增强了交际的愉悦感。

三是部分失却原形,保留原意。网络语言中还有一部分这样的流行词,虽然它们身上基本没有规范汉语的影子,但意义并没有什么变化。带有谐音修辞的网络流行语特别能体现这一点,尤其是数字谐音和外文谐音。谐音是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网络语言中的谐音分为汉语谐音、外语谐音、数字谐音和混合谐音。具有经济性的数字谐音如“1414(意思意思)、282(饿不饿)、7086(七零八落)、8384(不三不四)”等;富于时尚性的汉字谐音有“海豹(海报)、围脖(微博)、墙裂(强烈)、童鞋(同学)、我有点方(我有点慌)”等;具有口语化的混合谐音有“不好14(不好意思)、深藏blue(深藏不露)、谈cellphone生(谈笑风生)、V587(威武霸气)”等;富于个性化的外语谐音如“怀挺(fighting)、茶包(trouble)、卡哇伊(kawaii)、萝莉(lolita)”等。透过以上例子不难发现,网络谐音词大多数是从规范的汉语、外语或是各地的方言而来。从文字书写上看,不了解网络语言的人看到恐怕难以理解,但听到发音又会恍然大悟。可知,大多网络谐音词的语音未改意义不变,明显的变化是在书写形式上。

四是大多失却原形,湮灭原意。网络语言中的比喻、借代等辞格正是这样,改变规范语言的形式、意义,而后通过修辞化用为网络交际的流行语。比喻是文学创作中应用广泛且重要的修辞手段,而网络语言中的比喻也不少。网络语言中带有时尚性的比喻辞格多是从娱乐圈流行起来的,例如流行语“走花路”,完整的说法是“一起走花路吧”,类似于“康庄大道”的比喻,含义为祝福自己支持的偶像一帆风顺、前程似锦。“彩虹屁”意为连屁都能面不改色地吹成是彩虹,现用来比喻粉丝们花式吹捧自己的偶像完美无瑕。还有“玻璃心”,“玻璃”与“心”看似毫无瓜葛,实则有相似之处,是将“心灵”比喻为易碎的“玻璃”,专指内心脆弱敏感,容易受到伤害的人。还有口语化的“单身狗”等。借代这一修辞手法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它的精炼传神在于利用本体和借体相似的特点生成一种替代关系。网络流行语中有许多借代手法的运用。例如“小公举”是追星族代指偶像周杰伦,因周杰伦自称“有公主梦”,拥有少女心得名,后指代有少女心的人。“白富美”“高富帅”从形容词变为名词传播开来,以这些形容词的特质言简意赅地指代具有这些条件的人。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特点以比喻、借代等辞格表现出来的时候,在使用上已经改变了原形与意义。

根据植物的生活史差异,可将本研究所涉及的植物分为草本、乔木和灌木。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草本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平均值要高于灌木和乔木植物生长的土壤,草本植物生长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是灌木和乔木植物生长土壤的 1.19-1.24倍、1.57-1.71倍、1.59-1.71倍、1.16-1.17倍和1.13-1.49倍,这是由于草本植物每年有大量的枯落物进入土壤,增加了土壤的有机物质投入,从而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灌木生长的土壤养分略高于木本植物生长的土壤,但二者差异不明显。

其次是语言的浅易对后世影响极大,语言的通俗易懂为李渔当时打开戏剧正常开辟了捷径,也对同时代小说创作影响极大。语言用词浅显为文化下移提供了可能性,促进了戏剧的兴盛,清代各类戏种的兴旺发展与此不无关系。

二是部分保存原形,湮灭原意。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流行词,它们保留了规范汉语的原形,却丢失了原来的意义。这类词常见于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流行语中。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赋予了比喻义的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交际中基本只取其化用意义。例如“青蛙、恐龙”一旦进入网络环境,就不再是我们认知里的动物,而是形容长相不佳的男女。“造砖、抛砖、拍砖头”也不是简单地指在建筑界中使用的术语,在网络交际中指“用心写帖、跟帖、批评某帖”。“不在一个频道上”也不是指通信系统中传输的通道不一,而是比喻两人没有共同话题或是不能领会对方所言之义,无法沟通。“打酱油”指事不关己,而非真的拿瓶子到商店买酱油。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做出不符合实际的描述,网络语言有不少极为夸张的流行语。无论是越发日常的“优秀”“男神、女神”,还是脱口秀《金星秀》中的堪称经典的“完美”,在网络交际中都呈现一种泛用的趋势,这些词随着人们使用的泛化也越发地降低标准。“巨婴、宝宝”则是夸小,网民们在交际中为了更显亲近常以此相称。

一是基本保存原形,保留原意。网络语言中融入了仿拟、节缩等修辞的网络流行语大多是留存规范汉语的原形和原意。仿拟这种辞格是依照已有的表达形式,临时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运用仿拟的网络流行语中的固定格式往往是与时下热点事件相关,例如“佛系NP”意为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有“佛系父母/复习法/生活”等;“没想到你是这样的NP”常用来表示某人某事显示出与之前给人印象截然不同的一面,有“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薯片/老师/撒贝宁”等;“教科书式的VP”指某事做得非常标准、完美,起到典范作用,有“教科书式的执法/演技/撒娇”等;“一言不合就VP”指在毫无意料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做出意料之外的事情,有“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表扬”等。从这些例子中得到一个启示,即更换句式中的中心词语,保留了固定的格式来表示给人的总体印象,所要表达的内涵却相差无几。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有“节缩格”之称,即节短文字,以达到表达明快的效果。[注]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2页。 在网络交际中,为节省时间提高信息接收率,常用节缩的修辞手法,既缩短保留了部分语言文字,又不影响解读原始意义,其中汉语节缩最见效用。例如“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城会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活久见(活的时间久了什么事都可能见到)”“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同九年,何汝秀(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你这么优秀)”等等。

4)选择创建材料对话框,修改材料名称。将密度添加到命名的材料中,修改密度数值。同理可以添加弹性模量等材料参数。

三、 修辞格选用的原因

教师为主导,管理工作室整个进程。在工作室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项目小组的管理者,除了知识点的讲授,教师被赋予了项目洽谈、技术管理、项目评价等职责[3]。因此,教师在工作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甚至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工作室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为了提高工作室制的运行效率,当下很多工作室都采用了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合作的“双师”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效率高”、“成本低”和企业“项目多”、“技术新”的优势。

网络语言偏好使用修辞格,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一) 语言文字方面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拥有五十六个多彩的民族,拥有对外来文化开放包容的心态。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缔造绚烂的网络语言提供了开放的语言环境。宽松的网络环境给了不同网络群体接触、创造、使用个性化修辞的机会,人们的交流也越发频繁和自由,能够超地域性地吸纳各地区方言和各外国语。网民们敢于从语音、词汇、语用等方面接纳、吸收不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为网络语言谐音、夸张、仿拟等修辞的选用提供了条件。

(二) 文化方面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确立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规范性,而汉语方言的复杂性(有七大方言区[注]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则表明汉语口语的规范化是有限的。网络语言正是在这种书面语与口语中夹缝生长的,以规范汉语和地区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和而不同为依托,运用多种富于感染力、生命力的修辞格,加大了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可能性,才能不断创造、不断发展。我们知道文字是语言的记录形式,那么汉语的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构造方式,也为网络流行语融入修辞格创造了准备条件。第一,汉字的音。从发音来看,汉字同音语素较多。一般来说,网民们打字采用的是汉语拼音输入法,在输入拼音后会出现音同的词或词组,如此一来给了网民多重选择性,因交际的需要,自然而然地运用了谐音辞格,网络语言中的谐音词层出叠现。第二,汉字的形。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于是有网友将这种左右结构的合体字进行了拆分,例如“月半”为“胖”,“丁页”为“顶”,“超强”变为“走召弓虽”等,这种拆分式的仿拟,起到一种加强原本意义的作用。另外,还有网民们根据字形创造的网络热词,例如“囧”,本义为“光明”,因“囧”字酷似一张方脸上的八字眉和嘴巴,被赋予“郁闷、无奈、尴尬、困窘”等网络新意,淡化了它原本的意义;再有“槑”,音同“梅”,古同“梅”,现因两个“呆”的组合被网友用来形容某人很蠢笨,很天真。第三,汉字的义。汉语词义丰富,网民们为达高效率的交际目的,希望在网络交际中能突出表达的中心,因此概括性强的修辞格运用成了最佳选择,融入了比喻、借代、节缩等辞格,不仅能增加语言的内涵,更是能提高表达效果,说出来另有一番滋味。

(三) 心理方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注]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好奇、求异又跟风的复杂心理可以说是与生俱来,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渴望以独到的方式表达出来。从网络语言使用的主体——网民来看,中国网民在20—29岁年龄段的占比最高,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思维活跃,渴望求新求异的“80后”“90后”“00后”是创造和使用修辞化网络流行语的主力军,他们一方面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公众参与意识,对热议事件进行评价的时候会不自觉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在表达输出自己想法时,善于也乐于选用简洁易懂且易于为人们接受和使用的辞格。网民年轻化、低龄化,加速了网络语言的生动与多样,丰富了修辞格的使用和网络语言的文化内涵。

四、 修辞格运用的效果

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或发展都有两面性,网络语言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修辞格的运用效果。简言之,网络语言修辞格的使用产生了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对个人或社会有意义,有益于自身、社会发展的效果为积极效果;反之则为消极效果。

(一) 积极效果

修辞效果是实现修辞目的的结果。[注] 胡习之:《论修辞效果及其评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81页。 网络语言修辞格使用的积极效果是经过合适的选用,从而实现了某种交际意图和交际目的。对于交际的双方,积极效果就是能达到高效交流,即说者能表达自我,听者能有言语理解的反应。再者,修辞格的运用使得网络语言立意新、形式美,使人感受到达意传神。例如被誉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表现现代人在生活重压下,内心渴望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背后的意义却令人深思,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增添一定的艺术魅力。此外,许多网络流行语是对当下某个热点事件的浓缩,体现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展现网民复杂的心理情绪,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有时是对社会事件的一种凝练的概括。如“红黄蓝”,如今一提到这三种“颜色”,听者随即借代等同于幼儿园虐童事件。这种以事件某个关键词借代整个事件的网络语言,为传统语言注入鲜活的血液,对于人们提升对相关社会事件的关注度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社会事件背后事实的关注,推动了事件解决的进程。

(二) 消极效果

宽松开放的网络语言环境给网友提供了言语自由空间,但相对地也会丧失一些监督和约束力,产生了一些消极效果。网民在追求简洁新奇的语言风格时,可能会强行运用一些修辞格,使得网络流行语出现词语搭配不当、与原意相违背或造成歧义等不规范表达现象,而这种缺乏规范化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书写习惯,人们运用规范语言的能力也会下降,尤其是对学校教学及社会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网络语言也会受到媒体关注和传播,而网络媒体是一个特殊的传播媒介,有些媒体为博人眼球增加浏览率,在报道中可能会误用修辞格,误导人们偏离正确的方向,如“无fuck说”等带有粗俗词汇的网络语言,从清朗网络空间的角度来看就不宜传播,影响语言的规范化和社会风化。

近年来,网络语言学勃兴,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网络语言作为当下的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新兴语体,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运用修辞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实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体现了语言的含蓄美,也是对传统语言学的一种突破。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出发,结合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的修辞格探究网络语言的修辞特色,有助于我们更多角度更深入地了解网络语言并把握其规律,这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具有积极意义。

收稿日期: 2019-01-11

作者简介: 刘惠,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刘自晖,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902( 2019) 03-0077-04

(责任编辑: 钟玖英校 对: 刘 倩)

标签:;  ;  ;  ;  

修辞格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