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诊疗分析论文_周丽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诊疗分析论文_周丽

黑龙江省勃利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勃利 154500

【摘 要】目的: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病例分析,制定出综合系统的诊疗措施,并做出全面的经验总结。结果:病程多缓慢进展,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的病征表现,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肺疾病;内科;诊疗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的总称,包括200多个病种。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呼吸病理生理学和胸部影像学特征。病程多缓慢进展,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下面将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诊疗分析阐述如下。

1病因和发病机制

IP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甚清楚,可能与接触粉尘、金属微粒、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吸烟、慢性反复微量胃内容物吸入、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致病因素导致慢性弥漫性肺泡炎及肺泡结构损坏和纤维增生修复,最终导致肺纤维化[1]。

2临床表现

IPF主要症状为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仅于活动后易疲劳和气短,随病情进展,发作性干咳和气促逐渐加重,合并感染可伴发热、黄痰或血痰,通常没有肺外表现,可有食欲减退、乏力、消瘦、体重下降等伴随症状。

3辅助检查

3.1胸部X线片

病变多分布于基底部、周边部或胸膜下区。多为双侧弥漫性,相对对称,单侧分布少见。常表现为网状或网状结节影伴肺容积减小。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直径多在3~15mm大小的多发性囊状透光影(蜂窝肺)。

3.2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扫描可见次小叶细微结构改变,如线状、网状、磨玻璃状阴影,并有助于评估肺周边部、膈肌部、纵隔和支气管一血管束周围的异常改变,对IPF的诊断有重要价值。HRCT扫描显示病变多分布于中下肺野周边部,常表现为网状和蜂窝肺,亦可见新月形影、胸膜下线状影和磨玻璃影。

3.3肺功能检查

典型肺功能改变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量减少。表现为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下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l /FVC)正常或增加。

3.4组织病理学改变

开胸/胸腔镜肺活检是诊断IPF的重要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IPF病变分布不均匀,以下肺为重,胸膜下、周边部小叶间隔周围的纤维化常见。

3.5血液检查

IPF的血液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丙种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

4治疗

4.1药物治疗

4.1.1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或其他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每天0.5mg/kg(理想体重,以下同)口服4周;然后每天0.25mg/kg,口服8周;继之减量至每天0.125mg/kg或0.25mg/kg隔天l次口服。

4.1.2环磷酰胺 按每天2mg/kg给药。开始剂量可为每天25~50mg口服,每7~14天增加25mg,直至最大量l50mg/d。

4.1.3硫唑嘌呤 按每天2~3mg/kg给药。开始剂量为25~50mg/d,之后每7~14天增加25mg,直至最大量l50mg/d。

4.2机械通气治疗

4.2.1无创正压通气

对于慢性肺纤维化和临床情况尚稳定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将无创通气试用在IL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发现大多数患者的通气状况、氧合状况及呼吸困难症状均得到缓解,患者呼吸肌得以松弛,肺顺应性改善,气道阻力降低,气道、肺泡的机械性扩张作用使肺气容积增加,肺功能残气量减低,膜弥散能力增加,肺通气/血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得到改善,呼吸功能不全得到纠正。

4.2.2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对于急性加重(如慢性肺纤维化基础上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或急性ILD患者,发生严重呼吸衰竭无创通气不能改善氧合时,应及时考虑给予气管插管和有创辅助通气,其呼吸机的参数设置与调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相同,最重要的区别是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设置,因为这些患者的肺或胸壁顺应性是减低的,因此潮气量必须减小,以便降低肺泡峰压。设置的潮气量(VT)常<8ml/kg,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将VT 减至4ml/kg。然而为维持适当的分钟通气量,通气频率必须增加,常允许增加至15~30次/分 [2]。

4.2.3机械通气期间常见的问题处理

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纤维化的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往往比较难治,因为抗菌药物很难通过血流进入肺实质,使肺组织中的抗生素浓度减低。治疗应选用强效并对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足量应用,并适当延长疗程。但应对肺纤维化与肺炎的阴影进行仔细鉴别,以避免将纤维化的阴影误诊为肺炎而过度应用抗生素。

②过度通气

常因患者自主呼吸过快而使呼吸机频率过快触发,导致过度通气。

处理方法:减低过快的自主呼吸触发频率。可应用小剂量的镇静药和呼吸中枢抑制药,如静脉给予2~3mg吗啡抑制自主呼吸频率。减低触发敏感度的方法可增加人机不协调和增加患者的触发功,不可采取。增加机械无效腔,如在“Y”形管以下,气管导管之上接一段10~12cm长的管子。减小潮气量。

③气压伤

应保持肺泡峰压<30cmH2O,避免过高的吸气压,一旦发生气胸,无论气胸量的大小,原则上应进行胸腔插管引流,以避免发展为张力性气胸危及生命。

④及时撤机

已经发生纤维化的病变是不可逆的,只要可逆的因素(如感染等)祛除,患者咳痰能力好,就应及时撤机和拔管,即使呼吸频率仍快,PaO2 偏低,也可进行撤机试验,适时撤机。因为长期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呼吸机依赖。在一些撤机后又发生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的患者,积极给予氧疗或应用无创性正压通气。

参考文献:

[1]何杰.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1):135-136.

[2]张阳,贾新华,张伟.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中医病机之气运失常理论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06):374-375.

论文作者:周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  ;  ;  ;  ;  ;  ;  ;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诊疗分析论文_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