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论文_陈桂花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论文_陈桂花

内容摘要: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能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能够使学生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变他律为自律。对一个班级来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我们受益终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字: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因材施教 讲道理 价值取向 不断强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能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能够使学生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变他律为自律。对一个班级来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有“法”可依,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生入学一定要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本校校规、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例如:卫生方面,不要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如有违反,请用文字的形式说明这样做的影响及整改的计划,不少于300字;纪律方面,不许在校园内骑自行车、不在楼道内打闹,如有违反,请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在班会课上做至少400字的说明;文明礼貌方面,见了师长要问好、请同学帮忙要说请,如有违反,全班同学每人都对他(她)说一句文明用语,让他(她)整理好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里进行宣读学习;还有仪表方面等等,做到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奖励。并花费至少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去学习、熟知。以后的每学期初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学习并对班规进行修改和增补,不断地完善。

同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使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义,以及具体怎样去做。例如:“轻声慢步过走廊”、“不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见了师长要问好”、“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等,这样使养成教育更加具体化,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导向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要讲科学,做到因材施教。

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细心发现,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并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调整,一段时间培养一个习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我刚接现在这个班时,我班有一位女同学,经常迟到,与人交往不文明,自然人际关系也很差,她自己也感觉到在这个集体中生活不愉快。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马上找她沟通,帮她找出自己不受欢迎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行为习惯不好,于是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制定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首先从不迟到开始,每天放学时我都笑着对她说,记住要按时到校哟。第一周她迟到了两次,我找来她,给了她表扬并鼓励她,争取下一周只迟到一次。因为,这对她来讲,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她马上感激而又坚定地说:“老师,你以后不用专门提醒我了,我保证,下周不会再迟到。”果然,她做到了,用两周的时间她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但是这还不行,因为值日那天必须早到,否则其他同学还是意见很大。于是,我与她再次商讨,这周再做到值日那天早到一些,就这样她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养成了早起早到校的习惯。随后在大家和她自己的努力下,在文明用语和文明交往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自然同学们对她也改变了看法,朋友也多了起来,感觉在这个集体里生活也是非常快乐的。

三、要讲道理,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价值取向。

比如说,我们规定学生早睡早起,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为什么呢?如果你按常理告诉学生,迟到、早退违反了校纪校规要扣班分,这会影响到我们这个集体,也会影响你自己的学习。他们会认为我一个人迟到对学校没什么影响呀,学习我下去补上不就行了,等等想法。这时候,我们应该给学生讲道理,这反应了一个人的品质,不守时就是不守信,不能遵守校纪校规,就说明你是一个自律能力很差的人,一个不讲信用,没有自律能力的人会受大家欢迎吗?由一般行为分析上升到一定的道德理论,让学生明白真正的道理。

所以说,要经常给孩子讲道理,并且利用班会或课外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学习,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只有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们才会自愿地去服从规定,从而逐渐走向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要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习惯其实就是不断的重复,需要坚持,而中学生正处在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年龄阶段,往往做不到持之以恒,让我们看到的就是“好不了几天”,这很正常。这时候做为老师我们要认识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我们必须通过长期反复宣传、实践,学生才能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在教师的不断提醒、引导下,逐渐由被迫遵守到习惯遵守,再经过深入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我们受益终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2年第8期

《现代职业安全》 2010年01期

论文作者:陈桂花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论文_陈桂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