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论文_钟杰平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论文_钟杰平

广东省高州市第一幼儿园 广东 高州 525200

摘 要: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幼儿数学教育来说,它强调教育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通过真实的问题背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由此,本文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学习。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生活情境

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生活教育的理念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学数学更加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教学就要以幼儿生活为本体,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把幼儿学数学纳入到幼儿自然的整体学习之中。

1 生活材料数学化

皮亚杰认为“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不是从课题本身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的”。重视活动材料的投放,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转化为幼儿开展数学活动的材料。

要注重数学活动的材料选择,应该选择那些适宜和有趣、又在孩子身边的材料,这样孩子才会更感兴趣,更有积极性,通过这样让幼儿快乐地游戏时爱上数学并获得抽象的学习知识。因此,我们要多观察、研究、实验,选出适合幼儿又喜欢材料,运用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对于玩纸牌,幼儿可以玩比大小、数字接龙等游戏。再如,拼插类塑料积木,这种积木颜色多很吸引孩子,可以让孩子对颜色分类,也可以用来颜色的排序。像现在班中孩子已经上大班了,孩子可以运用这种玩具来进行分合游戏。

2 数学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理论中提到过,生活教育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然后再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应该正确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抽象的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轻松环境下学到数学知识、运算技能,从让幼儿的思维、空间、运算等数学知识得到发展。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孩子对于时间概念不清楚,在他们的生活中是有规律可寻的:如起床、吃饭、游戏、回家等,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提示孩子该做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在实施时,用整点、半点的图片与这些活动结合,再让孩子通过自己拨动钟表指针面,对于半小时与一小时之间实质性的不同。孩子可以在反复观察实践中认识整点以及半点,知道他们的差异。

3 学习环境生活化

孩子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中,可以联系教室存在很多的数字现象,利用好这个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教室里隐藏的数字,寻找自己生活中的数字,例如座位号、教室号、车牌号、房子幢号、物品的重点、单价等,再向大家讲述自己发现的身边隐藏着的数字。然后让大家带着问题思考:如果生活中没数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或者给生活带来了什么不便。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去寻找数字,孩子会更感兴趣,从而发现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用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在墙面上利用废旧材料,孩子操作比高度的游戏,一方面美化,一方面可以让幼儿进行操作,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班的图形分类墙,这些活动中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幼儿熟悉常见的,所以孩子在操作说的时候,兴趣会更大,从而幼儿被动转化为主动。

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放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在学习环境的探究、时间,促进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提高其数学能力。我班教室有个小小舞台里。我们在每个座位前设计了座位号,“顾客”购买票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座位号来找到相应的座位。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会横向垂直整合的过程中寻找物品。此外,在特定环境中,我们把一些形状和数量与数学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发挥教育的作用。

4 学习方式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所以说数学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像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让孩子掌握元、角、分之间转换,然后把学到知识应用在他们的生活游戏中。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运用这一知识点来进行物品买卖,同时巩固所学的有关10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转换。这样,孩子学习数学会更积极,学习效果更好。

孩子们的身边有着数不胜数的数学教育的机会。幼儿教师应该在孩子的生活游戏中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行数学教育。在晨间桌面游戏时,孩子们喜欢玩的挑小棒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比比手中的小棒数量多少,等大班了可以让孩子运用加法运算算一算自己得了多少分,是否获胜。

同时,在孩子游戏中可以不断更新材料,引导孩子不同的游戏方式进行游戏,例如图形除了可以分别、拼图案,作为大班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尝试编题,如:我有2个圆形块,3个正方形,现在一共有几个图形?再搭建房子需要10块积木,现在手里有5块,还需要几块积木?等等之类的问题。同时,注重教学过程和评价的生活化,让孩子感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爱上学习。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把数学和生活结合在起来,要在生活中融入教育,使教育生活化,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而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并把所学知识经验应用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去。

5 数学活动区布置童趣化。

童趣化的数学活动区是为集体活动和将来的数学活动提供前期准备的场所。幼儿自定规则。自由探索,是幼儿活动的天堂。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遇到自己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例如:倒牛奶时,自己杯子里的和别人一样多吗?谁的个子高?大家的衣服谁大谁小?5元钱能买什么?我们把这些幼儿关注的问题放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如测量用的量杯、尺子等,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启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不仅感受数学的巨大作用,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离不开生活,因为它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生活更离不开数学,因为它又使得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启示[J].陆立云.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01)

[2]欸乃一声杳然去——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幼教工作的引领[J].浦春华.新丝路(下旬). 2016(11)

论文作者:钟杰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论文_钟杰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