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集成创新研究_隐性知识论文

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论文,技术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作为新兴市场的我国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为此,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21世纪初期的必然选择。对国际上的创新活动进行考察,不难发现近二十多年来突破性的新技术并不多见,更多的是技术的交叉配合产生的创新(吴贵生,2002)。按照罗斯韦尔(Rothwell,1992)对技术创新模式的划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出现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①技术推动;②需求拉动,也称市场拉动;③技术与市场相互作用模式;④一体化创新模式;⑤系统集成网络模式。其中③、④、⑤,三种模式在不同程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技术整合过程的一些特点。而事实上,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系统集成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基于文档的集成、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集成、基于产品协同商务(CPC)的集成,现在已发展到了基于知识的集成(李少波,2002)。本文将对技术整合创新与知识集成关系展开研究,构建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分析框架。

技术整合的概念界定

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解决创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思想在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时就有所体现,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由此可见,该定义本质上是含有将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的思想。而技术整合的正式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Marco Iansiti(1998)提出,他认为“通过组织过程把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称为技术整合”。Iansiti的技术整合概念侧重于创新的技术端,要构建针对完整的创新过程的技术整合概念必须引入市场、组织、知识的集成概念,众多学者按此思路发展了整合创新的概念。Tang (1998)认为产品创新是不同领域的知识大量整合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产品模型中的过程,Jassawalla等(1998)认为企业创新过程更多地体现为企业内集成化的方式,以便于减少组织行为边界带来的障碍和损失,Souder等人(2001)的研究结合了企业外部因素,提出了在技术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企业研发与市场营销活动的整合,以及研发活动与用户需求的整合对创新都表现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对上述学者关于技术整合观点的概括总结,本文尝试给出一个内涵相对丰富、针对性更强的企业技术整合的定义。技术整合是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根据项目的要求和自身的技术基础以及其它资源条件,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企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此定义表明:(1)技术整合是一种创新方法,同时也是一个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2)技术整合以企业现实条件为基础,根据创新任务的需求,评估、筛选、采用适宜的新技术,并与企业已拥有的技术融合起来,开发出新的产品;(3)从整合的技术内容看,技术整合可以是同一行业的新、旧技术的融合,但实践中更多的是多学科、跨行业的技术交叉融合。

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互动分析模型

企业创新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创新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体,企业技术整合创新与企业战略、组织、知识等相互影响,本文提出分析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互动模型包括战略整合、组织变革和知识集成,如图1所示,借此解释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过程。

图1 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互动分析模型

1、战略整合

要实现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要求和目标,实施正确的战略整合至关重要。战略整合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的绩效,并且通过影响整合创新的互动过程间接影响项目的绩效(Ragatz,2001)。战略整合的内容包括企业采用什么方式(或途径)来实现企业间(企业内)的信息和技术标准的流动,并且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选择新产品开发中所需要的新技术。从战略的角度来组织实施技术整合,一方面是企业为了适应技术发展、市场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调配更充足的资源投入技术创新,进一步培养企业的技术能力。

2、组织变革

企业的创新活动必须处理好技术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当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技术发展不协调时,技术创新活动就会引起组织变革,从而促进组织创新。企业技术整合创新强调合作和快速响应,与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需要企业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创新模式。技术整合创新的组织运作在兼顾“内部组织集成”与“外部组织集成”的同时,综合起来就是着力网络性组织的构建与应用(陈劲,2002)。另一方面,企业科学的组织结构、良好的组织能力可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协调好企业各个部门的关系,促进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发展。

3、知识集成

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指可编码化知识,易于传播和共享;隐性知识是指难以规范化和编码化的知识,由形象、概念、信念和知觉组成,具有高度专有性。知识具有自组织性和寻求融合的特点,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结合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知识,知识集成显得尤为重要。知识集成是对分散在企业中、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和分散在企业间的知识进行集成(陈剑锋,2001)。体现知识集成的主要措施可分为:提升“T”型人才充足。度、技术文档充足度、技术文档使用程度、项目正式研讨的每月频度和非正式研讨的种类等。通过对知识的有效集成,可以提升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能力,丰富创新的知识资源。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获取、共享与利用知识的学习性系统,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并且这种长期竞争优势是内生的(杨瑞龙,2002;刘刚,2002)。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核心是实现知识的集成和技术的融合,建立企业的核心专长。战略整合是为实现企业的知识集成前提,企业文化、管理机制是促进知识集成的重要工具;而组织变革是实现知识集成的保障,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为知识集成的实现提供了必须的内部条件。另一方面,知识集成也是企业技术整合创新、战略整合、组织变革的基础,已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构筑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的知识集成也促进了企业组织的变革。因此,可以认为知识集成在影响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各要素中处于基础地位,直接影响技术整合创新的绩效。

知识集成的内涵

1、知识流程

知识流程是指由一系列知识的创造、存储、传播和应用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知识活动,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知识流程

资料来源:王娟,围绕核心竞争优势建立企业知识管理流程,图书情报工作,2002,10,28,55~57

创造知识:通过兼并、咨询、外购、专利等方式获取企业外部知识;建立包括顾客在内的跨部门和职能的项目小组;促进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外明化;

存储知识:显性知识通常存储在各种书册、数据库、报告,甚至公司流程和规范中;隐性知识则在员工的大脑中;

传播知识:目的是在恰当的时候向恰当的人提供恰当的知识;

应用知识:是指应用那些通过一定方式检索或接收到的个人或组织创造的新知识。

2、知识集成的方式

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单个员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员工中的知识以及合作企业间的知识能得到充分的共享,使知识资源得到有机整合,达到“1+1>2”的效果。根据日本学者Nonaka(1991)的总结,企业知识集成的方式有四种,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集成的四种方式

资料来源:Ikujiro Nonaka,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ar 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12)

隐性知识之间的集成:即知识在员工之间的转移、共享和集成。企业技术整合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隐性知识的集成,关键是如何促使个人积极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为企业所共享。

显性知识之间的集成:企业将一些分散的显性知识整合成新的显性知识,使其更有序化,有利于搜寻、查找,如关键词的准确定义等;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集成:即将个人头脑中的经验和诀窍总结出来,并进行集成。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实质是知识外化(externalization)的过程。

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集成:当显性知识被企业共享时,员工开始将显性知识内部化,即通过学习和利用先进的知识传播工具将显性知识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实质上是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过程。

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

知识集成的目标是提高企业获取、开发、使用和集成知识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但知识的性质与内容、知识供给和需求主体的能力、知识结构的互补性、相关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知识集成(常荔等,2001)。为克服以上影响因素,提高技术整合创新的效率,本文认为企业需建立基于知识集成的技术整合创新体系。

1、基于企业知识流程的知识集成

如图4所示,技术整合创新中的知识集成是基于企业的知识流程,即知识集成在运作层上,利用知识集成系统进行知识获取、传递、利用、交流创新以及知识评价,实现知识的外化、内化以及综合化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知识集成还与企业的战略、组织、企业文化等相结合,符合企业战略的要求。

2、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体系结构

图4 基子知识流程的知识集成

资料来源:根据:仇元福,潘旭伟,顾新建,项日管理中的知识集成方法和系统,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36~39,图3,笔者加以整理该体系结构以分布式网络基础环境(网络、硬件、软件、设备等)为支持,以企业知识库、知识集成系统为中心,以不同的项目开发为对象,综合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技术、用户和合作对象的知识、知识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的技术整合创新。体系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体系结构

分布式网络环境以Internet/Intranet为基础,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企业、技术人员及有关领域专家联系在一起来研究问题,在人工合成的“电子平台环境”中,形成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耦合的,同时共享的综合分析环境(艾克武,1998)。分布式网络分析环境可以将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供参与者共享,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技术整合创新很多的动力是来自外部的用户、供应商和合作对象,而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经常需要借助外部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其中,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体系结构通过建设分布式网络环境,使它们的知识能够通过分布式网络转移到企业的知识库中,实现企业技术整合创新中外部知识的集成。企业在多年的研发、生产、市场等实践活动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企业知识库的主要内容,在此将其分为5大类:技术知识、市场知识、管理知识、基础知识及其它,其实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划分不同种类,在这一过程中使用较多的知识集成的工具是知识结构图,即定义相关的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和信息结构化,为知识的共享提供必要的条件,可见图6的示例。体系结构中的知识集成系统主要是通过软件、Internet技术,采用电子文档的采集、知识的传送、电子公告、网上教育培训、组织专家研讨、网上社区论坛、电子会议、知识价值评估等措施以支持管理技术整合创新中的知识获取、传递、利用、交流创新以及评价,较好地辅助知识集成的实施,实现为不同项目产品开发提供知识支持,达到项目/产品的快速开发与技术创新;或者是实现对企业在长期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技术信息、数据进行提炼,不断丰富企业知识库。

图6 知识结构图示例

结束语

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体系结构以分布式网络基础环境为支持,以企业知识库、知识集成系统为中心,以不同的项目开发为对象,综合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技术、用户和合作对象的知识、知识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的技术整合创新。企业可以采取集成知识的流程管理、构建学习机制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来有效实施知识集成。

标签:;  ;  ;  

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集成创新研究_隐性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