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党员生涯幸福论文_王艳

解读与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党员生涯幸福论文_王艳

(宿州学院商学院,安徽省 宿州市 234000)

[基金项目] 安徽省2018年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编号:Szzgjhl -2 -2018 -22.

宿州学院2017年党建创新课题: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探索与创新

摘要: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历程,解读大学生党员的生涯幸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系。客观上,多元社会价值促使大学生党员群体进行生涯正确选择,主观上,幸福体验需要促使大学生党员群体进行价值选择。在学业,职业规划与践行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行价值创造,实现大学生党员生涯幸福。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价值创造;生涯幸福

生涯幸福是群体在生涯过程中,通过价值选择,获得满足、快乐、投入、意义维度,获得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四个维度都是高层次需要的体现,而需要的满足程度与幸福感紧密相连。《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涯具有时间性、独特性、现象性、主动性等特征。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在他的研究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实际上,人类的需要越高级,它的满足对于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就越大,幸福感越强。更高层次的生涯幸福体验来自个人与国家社会发展目标一致的奋斗历程。本文所论述的生涯幸福,从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维度出发,论述其对于大学生党员群体具有实现生涯幸福的引领作用。

一、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诞生历程回顾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时就对其基本内容作了说明,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这一论述搭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容,从精神层面构筑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梦想之塔,可以说是学业、事业等全覆盖,与大学生党员生涯幸福息息相关。

在社会主义建设征途中,党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写入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指出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发展定位,其主要受众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祖国建设的重要人才。

2008年底,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4]这一论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浓缩于四个方面,定位于国家实力发展,更为全面地阐述了国家、民族、公民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大学生党员首先是国家的公民,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能够促进个人、民族、国家的精神力量凝聚,为生涯幸福奠定精神基础。

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了更为详尽地论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一详尽论述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党员幸福成长的导向作用,指出了理论生命的重大意义。而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是继承与发展先进理论的中坚力量,是创造与获得奋斗幸福的主力军。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学生党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社会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及以后的工作中实现着价值要求。幸福体验是情感认同的主要方式,只有不断在践行价值观的过程中累计幸福体验,情感认同才会自觉转化为行为习惯。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当有新的作为,需要树立生涯幸福的的大学生党员群体不断奋斗,创造幸福。

二、大学生党员生涯幸福的影响因素

1、客观原因,社会多元价值共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最大公约数,是当代大学生正确选择。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从2008年秋季入学起,大部分大学生党员已经是个性鲜明的90后了,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党员明白,面对多重利益诉求和多元价值选择,时代只有一份正确答卷。只能选择一个代表社会发展总方向和未来趋势的价值目标,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明白自己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怎么做,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2、主观原因,幸福体验需要不断促使大学生党员群体进行价值选择。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幸福体验感受来自大多数人,大学生党员群体幸福感与价值选择息息相关,对于幸福体验的需要更多。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淡化集中表现为:“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产生动摇,对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理解单薄。”[5]政治信仰鲜明与坚定是幸福体验的重要来源,只有充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主观上选择靠近坚定政治信仰。大学生党员主动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选择是生涯幸福实现的必要而成分条件。

三、大学生党员生涯幸福的实现途径

1、学业规划:大学生幸福选择能力增强,做信仰坚定的接班人。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个人的价值选择,必须经过自由选择的历程,才能生根。新时代,大学生学业选择方向与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考研提升学历,可以出国深造扩大知识视野。大学生党员信仰坚定,心系祖国和人民需要。学业规划不仅仅是在高校完成既定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了解自身的特征和兴趣,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觉悟到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去祖国需要的地方,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幸福体验才会增加。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选择职业发展目标和实现未来人生目标。

2、职业规划:大学生党员价值潜能激发,做社会幸福的创造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幸福体验向往往往是青年群体职业选择的主要决定力量。职业生涯是历时最长,幸福感触点最多的人生阶段。大学生群体年龄阶段是职业探索规划的最佳时期。职业探索阶段是15岁~24岁之间,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党员确定了终身政治信仰。大学生党员群体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自觉运用价值引导力量,转化为对自己人生发展方向的思考与选择,不仅促进价值潜能的激发,也促成人生幸福的创造。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以幸福体验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进入职业生涯阶段,具备价值与幸福的创造能力。

世界上没有不被约束的需要与幸福体验。在心理学对于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群体的需求层次是普遍高于多数人的幸福体验,为祖国强大,民族复兴不断努力进取,是实现个人发展合理目标,人生幸福的体验指数才能最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全体公民的价值选择,也必将是全体大学生党员的幸福抉择与生涯幸福源泉。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页.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7页.

[4]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8页.

[5]陈伟,罗仲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光明日报,2007-9-2.

作者简介:王艳(1983年—),女,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宿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王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解读与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党员生涯幸福论文_王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