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李艳

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李艳

安化县大福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518

【摘 要】目的 掌握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将科学的参考依据提供给医护人员,以用于安全用药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选取100名医院收治的且自愿受试的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测试,随机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实验A组和对照A组;同期选取100名医院收治的且自愿受试的尿路感染患者,随机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实验B组与对照B组,对照A组与对照B组分别以梭甲半肤氨酸与克拉维酸复合物治疗,实验A 组与实验B组均以阿莫西林治疗。结果 在患者用药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面,实验A组与实验B组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疾病治疗中,阿莫西林具有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治疗适用范围较广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治愈多种疾病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西药;阿莫西林;临床效果

阿莫西林,称安莫西林、弗莱莫星、特力士,是一种高效的、半合成的青霉素类广谱Β一内酞胺类抗生素,其内部的Β一内酞胺环能抑制细胞壁菌体的生成,故而导致无酶保护细菌细胞壁,使细菌在细胞膜缺损膨胀后裂解,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抗生素类药物[1]。本文以慢性支气管炎和尿路感染两种疾病的治疗为例,探究阿莫西林在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应用及效果,实验结果及资料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3月~2017年9月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0±6.83)岁,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随机分为实验A组与对照A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同期选择100例尿路感染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1±6.17)岁,均已确诊为尿路感染。随机分为实验B组与对照B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四组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临床症状给予常规药量用以治疗,且均采用口服药物方式,具体为:对照A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梭甲半肤氨酸治疗,口服梭甲半肤氨酸8mg/次,3次/d;实验A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阿莫西林治疗,口服阿莫西林0.1g/次,3次/d。

对照B组尿路感染患者用克拉维酸复合物治疗,口服克拉维酸复合物15mg/次,2次/d;实验B组尿路感染患者用阿莫西林治疗,口服阿莫西林0.1g/次,2次/d。

四组均治疗一周,一周后A、B组各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并对用药期间在患者身上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3疗效评定标准

(1)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评定:治愈,咳嗽、咳痰并伴有喘息的症状消失,各项生理体征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显效,咳嗽、咳痰并伴有喘息的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理体征具有明显改善,实验室结果基本正常;好转:咳嗽、咳痰并伴有喘息的症状渐渐改善,各项生理体征渐渐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咳嗽、咳痰并伴有喘息的症状未改善,各项生理体征无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数值未发生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尿路感染疗效评定:治愈:尿频尿急尿痛,膀胱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的症状消失,各项生理体征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显效,尿频尿急尿痛,膀胱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的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理体征具有明显改善,实验室结果基本正常;好转:尿频尿急尿痛,膀胱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的症状渐渐改善,各项生理体征渐渐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尿频尿急尿痛,膀胱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的症状未改善,各项生理体征无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数值未发生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组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用卡方检验本组数据,在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标准差(X±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将t用以检验,用卡方检验对比计数资料,将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实验A组治疗显效为2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而对照A组治疗显效为15例,有效27例,无效为8例,总有效率为84.0%,实验A组与对照A组相比有显著提高,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慢性支气管炎组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38%(恶心或呕吐3例,荨麻疹1例,贫血2例),对照A组的发生率为18.75%(恶心或呕吐4例,荨麻疹2例,贫血4例),比较差异在组间表现的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尿路感染疗效比较

实验B组临床治疗显效例数30例、有效例数18例、无效例数2例,总有效率为96.0%,实验B组显效例数21例、有效例数22例、无效例数7例,总有效率为86.0%,实验B组总有效率对比对照B组有显著提高,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尿路感染组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B组的发生率为10.10%(恶心或呕吐2例,荨麻疹2例,贫血1例),对照B组的发生率19.64%(恶心或呕吐3例,荨麻疹4例,贫血2例),比较差异在组间表现的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的阿莫西林,具有带有氨基侧链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极强杀菌治疗功能,能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多种疾病的高效常见西药。虽然,阿莫西林具有高效的治疗性,但因为它是半合成的抗生素类药物,故而具有一些难以避免的药物副作用。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据临床统计约为5%-10%,会对机体产生一定不良影响,症状以肠胃反应为主,例如恶心、呕吐;还有些患者在服用阿莫西林后会出现贫血,荨麻疹等症状,在短时间内其血清转氨酶将会急速升高,或者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将会从原来的正常值降至一个异常的低值[2]。虽然会出现一些药副反应,但采用阿莫西林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肝、肾功能异常等,且治疗效果和疗程,将不会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产生较大影响,故而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在本研究中,阿莫西林不论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还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其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其他药物具有显著优势,且其造成的药副反应相对比其他药物也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阿莫西林在治疗敏感细菌(不产-内酰胺酶菌株)造成的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造成的药副作用小,价格低廉,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敏.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9x):5-5

[2]顾志斌.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251-252

[3]王虹.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60-60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