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实困境与对策--以苹果出口为例_农产品论文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实困境与对策--以苹果出口为例_农产品论文

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苹果业出口个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门论文,个案论文,困境论文,对策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农产品难以走出国门之困境

我国的主要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的蔬菜、水果、蛋禽肉类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价格要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于是许多专家提出我国应该采取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出口我国具有优势的农产品,换取外汇,用来进口我们不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卢锋,1997;林毅夫,蔡昉,李周,1994;郑风田,1994,1995)。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战略对我国这个发展中大国不失为一项较佳的选择,但这一战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外国的农产品进入我国很容易,而我们具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却很难走出国门。为什么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难以走出国门?有些人认为是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而另外一些人认为是我国长期被排除在世贸组织这外,缺乏农产品国际贸易谈判的能力。笔者认为情况远非如此简单。

在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走出去”的农产品中,苹果是最具潜力的一个,被看作是比较优势较高、了口潜力较大的未来创汇拳头产品。经过数年来的调整和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水果生产大国,目前国内主要水果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近年来我国许多进出口商做出各种努力把我国便宜的苹果推出国门,但却遭遇许多红灯。本文以我国最具价格优势之一的苹果业为研究个案,通过具体解剖一个产业来分析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中所面临的具体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详细解剖一个产业的具体问题,可以为我国其他农产品出口提供有益借鉴,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能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的现实困境—苹果业个案分析

我国的苹果业产量巨大且有价格优势,但却难以走了国门,原因何在?从国际竞争力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的挑战 我国苹果业走出国门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质量问题。果树业目前呈现一种无序状态,每年的产量虽然很大,但品质较差,外观也很难达到出口的标准,无法面对国际竞争。当人们满足了温饱水平之后,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发达国家,更是采取各种高标准的食品与卫生检疫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品质标准。我国用以出口的农产品,其品质一般来讲都远高于国内销售的同类产品。但是,这些高标准的农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还是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品质标准,最后被纷纷退回。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每年都扣留大批我国出口农产品,据《北京青年报》报导,在1999年8月至2000年1月的6个月内,美国FDA扣留了634批我国进口食物(注:北京青年报.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面临WTO挑战,我国六百多批食品被FDA扣留.2002—3—18)。其原因是:杂质;食物卫生差;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晰;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黄曲霉毒素污染;低酸罐头食物没有符合FDA的注册要求等。食物质量与安全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国家将会在食物贸易中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损失食物,损失运输费用,而且未来货物的价格将被迫降低,最严重的是丧失了对产品的信任度。半年内有634批出口食物因卫生问题被美国FDA扣留,这表明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建立符合国际食物法典要求的食物控制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否则将对国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缺乏国际市场开拓经验和国际营销经验的挑战 加入WTO之前,我国总体来讲出口农产品的数量还相当有限,出口市场更主要局限于周边的一些国家,与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澳大利亚与欧盟相比,我们还缺乏国际市场开拓经验和营销经验。例如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的苹果出口,政府纷纷通过贸易互换,各种各样的出口促销,签订双边自由贸易或植物检疫协议等多种渠道来开拓国际市场。而我国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了解和知识还相当缺乏,更缺乏精通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

(三)国际市场行情和信息差距的挑战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大国,每年农产品出口达5000多亿人民币。美国农产品之所以能够独自在全球称大,除了得益于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外,还与美国政府及各种专业协会多年来为促进出口而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是分不开的。为了能够促进美国农产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增加农产品的出口,美国农业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农产品信息网,搜集各国最新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注:这个信息网的名称叫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http:// www.FAS.USDA.GOV),有人把它翻译成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出口服务中心,也有人把它翻译成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美国外国农业服务处等)。FAS成立于1953年,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美国农业与食品部门的出口提供服务,包括辅助出口项目、贸易政策、发展帮助、国外市场研究等等。它收集、分析和散发全球农产品供需信息、商业趋势,为美国农产品出口商提供商机。FAS的信息服务大大加强了美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服务目前还严重缺乏。信息产品一般属于半公共产品性质,如何提供良好的信息,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产后差距的挑战 我国由于大多数苹果生产地比较分散,许多苹果产地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使我国苹果产后保鲜、储运和包装方面与国际苹果出口大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国外水果贮藏保鲜量占水果总产量的60%以上,是我国的3—4倍。未经贮藏的果品只有一部分及时销售,其余果品的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同程度地变质。此外,出于缺乏现代化水果分级包装线和冷藏运输设备,包装的果品大小、形状、色泽差别较大,果品商品质量难以保证。美国、巴西柑桔加工量占柑桔总产量的70%以上。美国和日本苹果加工量占苹果总量分别为15%和23%。我国水果年加工量仅占水果总产8%。目前,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保证水果新鲜上市,特别重视保鲜和包装,已能做到采摘、保鲜处理、包装、装柜、运输一条龙作业,直至上市销售,前后时间不超过30天,所以在市面上见到的进口水果总是特别新鲜。我国水果采摘后的保鲜和包装上的技术投入不足。好多出口商反应,从产地收购到装箱出口,由于包装和运输不当造成的损耗太大了,制约了国产水果的大批量出口,无法形成规模。

(五)加工差距的挑战 作为果品生产大国,我国果品加工总量尚不足10%,与发达国家的35%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我国已先后引进浓缩汁生产线60多条,半成品无菌大包装灌装线80条,产品无菌灌装线138条(注:本数据来自1999年西安果业国际论坛会议)。这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加工设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果汁加工能力,为我国果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苹果为原料的发酵酒、蒸馏酒是继葡萄酒之后又一受到国际市场欢迎的果酒新品种,我国尚未起步。如果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将苹果发酵酒产业化,不仅可替代白酒,节约大量粮食,而且将为北方苹果产区找到又一新的果品加工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除此之外,我国还面临出口渠道、品牌、集约度等等方面的差距与挑战。

三、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营销思想的转变: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 过去我国一直习惯于生产什么卖什么,但在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和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有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差别很大。以苹果为例,东南亚人比较喜欢吃比较甜、也比较大的富士苹果,而欧美人则喜欢吃含糖低的苹果,欧洲市场主要以含甜低的金苹果、青苹果消费为主。各国对高质量的苹果评判标准也不同。我国一般以个大、甜度高为好苹果,而欧美的苹果太大或者太小都是次品。美国、法国、智利、新西兰等以消费非甜的苹果为主,过去很少产富士苹果,但是为了打开东亚苹果市场,近年来纷纷改种富士苹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出口。我国农产品要想占领国际市场,一定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种类的产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唯有这样,才能够有销路,才能够打开国际市场。

(二)推广农产品品质标准规范管理,有序调控农产品品质 国际农产品市场对品质要求是越来越高,同一品种的产品要求生产技术统一,我国在这方面与国际市场的要求还差距甚大。以苹果为例,日本的苹果标准有5级,这个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我国的果品一直没有国家级标准,有的省市虽然自己定了一些标准,但也没有真正落实。我国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都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过程中,只有按国家的标准规程,全面系统地实施先进的栽培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生产出高效、高档果品。

(三)注意食品健康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就是质量安全问题。比如我国苹果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农药与化肥施用过多,很难达到出口标准。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日本最重视苹果的质量,在苹果栽培上,他们除了严格按照国际上的无毒化、密植化要求外,不惜人力、物力,采用人工授粉、地面铺反光膜等方法,提高苹果着色。法国在这方面也做的相当好。法国一方面依靠市场竞争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也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果园、苗圃等都不能随便建立,政府有一个总量的控制,宁可少生产一些,也要保证质量。这样做还保持了价格的稳定。法国、意大利等国政府对园艺苗圃的生产经营均采取许可证制度,并有相应的技术监督和监测手段,以保证品种的优化。

反观我国,果树业生产目前呈现一种无政府状态,每年的产量虽然很大,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无法面对国际竞争。我国苹果应该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各地在发展、淘汰、换优中,既要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又要多方面考虑相关环境因素,不应盲目贪大求多,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了食品安全的要求。

生产绿色食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但我国绿色食品的申报、审批程序以及如何对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生产的食品进行跟踪检测及监督等方面还有不太完善的地方。建议制定严格的标准,从严要求有关企业,不致使绿色食品自毁牌子。

(四)认准销售主渠道 许多农产品出口商由于对销售渠道认识不清,结果导致出口受阻。以苹果为例,目前我国的苹果业应该一步一步地来开拓市场,在空间上不可能具有跳跃式的发展。南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中东市场,或因距离遥远,或因要求较高,或因对手强大,我国果品要想打进去,还需要耐心和时间,近几年还应该把力量放在第一层次,但要为进入第二层次打基础,十年之内争取过渡到第三个层次。

从出口市场结构看,我国要扩大苹果出口,还必须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目前从全球苹果市场看,欧洲已经饱和,欧共体需要量为600万吨,实际产量已达709万吨,中东还有一定需求量,非洲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最有潜力的是东南亚和俄罗斯市场,东南亚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销售市场,但目前被美、日、韩三国所垄断,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红富士苹果。据资料,1993—1994年,美国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的苹果达22.88万吨,占总出口额的43.6%。美国对我国大陆、港、台地区出口已占其苹果出口总量的30%左右,每年出口到台湾的苹果达13万吨,美国、加拿大苹果销量在台湾省占85%。香港是美国苹果出口的第4大对象,其份额占香港苹果销量的70%,其次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南非和加拿大。港澳、俄罗斯是我国苹果的主要出口市场,我们要稳定旧客户,发展新客户,在稳定中力求更大的发展。中国周边地区应该是我们发展新客户的重点,独联体和东南亚、南亚毗邻我国,需求互补性强,产业合作前景广阔,是我国苹果出口的潜在市场。除此之外,在农副产品贸易中,香港起着十分重要的转口作用,从近期和长远看,我们要充分利用香港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中东、南美、澳洲、非洲市场潜力很大,而我国出口业务很少,应当积极拓展。

我国苹果出口的具体层次主要包括:

第一层次:我国周边地区。我国周边地区除了日本、韩国、朝鲜外,大部分国家都不产或少产苹果。东南亚各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及蒙古、俄罗斯、越南等地都是我国出口的极佳市场,这些市场对苹果的价格比较敏感,距离又比较近,对质量要求相对欧美市场要低很多,应该是我国最近几年的出口最佳地。

第二层次:日本、韩国。目前日本、韩国还对我国封锁苹果市场,但现在日本已经对美国开放,估计以后也要对中国开放。日本由于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但苹果消费量很大,未来由于贸易互补关系,会增加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

第三层次:美国及欧洲市场。欧美市场对苹果的要求和消费习惯和我国有很大差距,品种也不一样,其市场大部分已经饱和,但欧洲的一些国家目前苹果生产正在走向衰落,我国可抓住机会,专门生产针对欧洲市场需求的苹果。比如荷兰、西班牙等国很有出口潜力。

标签:;  ;  ;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实困境与对策--以苹果出口为例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