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科研水平滞后原因及解决方法探究论文_刘新敏

中职学校科研水平滞后原因及解决方法探究论文_刘新敏

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 110000

摘 要:只有加强中职学校科研与教学的联系,充分发挥科研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自身发展的作用,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科研工作保障和服务,才能改变中职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现状,促进中职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师 科研水平 原因 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道路上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正逐渐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中职学校教师科研滞后的原因

1.管理水平偏低,教科研团队力量薄弱

中职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主要依靠教研组或科室,较少有专门的教研机构,缺少必要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奖励激励办法,专职教研人员缺乏或不足,不能及时做好教科研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2.功利性太强,为晋升和评定职称而撰写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对教师教科研没有硬性规定,只是在晋升职称和评定时,对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论文的发表及获奖等级有一定的要求。

3.认识不足,思想重视不够

部分教师对中职学校教科研工作认识不足,为了应付差事,写的论文东拼西凑,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实效性,对教育教学难点和问题的研究甚少,或只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实际应用。

4.学校基础条件差,教研水平偏低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研基础条件差,现有图书资料不足,网络资源缺乏,仪器设备、实验基地不能满足教科研的需要。学校教科研经费不足,开展教科研的平台、课题申报渠道不畅通。

5.重教学轻科研,教科研能力薄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教师的权利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两大任务,但仍有部分老师认为只要上好课、管好班级就可以了,做科研都是高校的事情;再加上学校缺乏必要的奖励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的局面,科研氛围不浓,教科研能力薄弱。

6.教科研工作脱离实际,缺乏实效性和指导性

由于思想重视不够,又忙于教学和管理,大多教师既不能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人才需求和专业调研工作,与企业实践缺少应有的交流和沟通,又不能结合本专业、本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存在着教学与实践分离的现象。教师的教科研大多闭门造车,用自己的理论或经验去解释、解决实际问题,教研成果缺少实效性和现实的指导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对策

1.增强意识,营造氛围

新时期的中职学校校长应该具有前瞻性,虽然现在中职学校处在大环境唱凯歌、小环境愁生源缺资金的尴尬境地,无心重视科研,但是只有在困难的环境下坚持进行科研,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软实力。校长要对学校的科研活动进行规划,对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宣传,为中职科研人员创造各种展示科研成果的机会,进一步激起他们对中职科研的研究兴趣,形成中职科研的良性循环。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得更多的是传道授业。中职学生很少进行专业质疑,中职教师就连对学生解惑的机会都寥寥无几。其实中职教师应该常常对自己质疑与解惑,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要增强科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中职教师自身有由“单纯型教书匠”变成“复合型教书匠”的远大目标,有了科研意识,前进道路上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2.加强专业引领,提升科研能力

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首先。专家的教科研讲座是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能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教科研方法的宏观指导,使教师们少走弯路,同时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的提升。专家的讲座应浅显易懂,包括认识什么是教科研、教师专业发展为什么要“走科研之路”、教师怎样进行教科研等。专业引领下的培训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要让教师在这种过程中感受到是一种尊重、一种权利、一种待遇,进而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当然.利用本校的“土专家”资源——名优骨干教师、教科研骨干,结合校本实际开展的讲座、论坛等,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专家的讲座培训相得益彰,达到互为补充的效果。

3.采用激励措施,完善科研制度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五层次的需要基本分为两大类: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1)精神需要。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在提供科研信息、专家指导和减轻教师负担等方面创设良好的科研发展环境;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论文评比及课题研究,在评价上多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评选教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自豪感;在政策上给以适当的倾斜,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物质需要。要逐步提高教科研奖励标准。学校可适当拨付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经费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参与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课题分期奖励制度及考核与奖励制度等,教师评优及职称评定细则中适当加大教科研工作的得分比重。

学校教科研的真正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前行的方向。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锻炼出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应对教育教学中其他很多问题的能力,这样教研科工作才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将引领学校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沈佳乐 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科研的现实与修正[J].教育与职业,2009,(18)。

[2]庄园盛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薄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专刊)。

[3]汤玉莲 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6)。

论文作者:刘新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  ;  ;  ;  ;  ;  ;  ;  

中职学校科研水平滞后原因及解决方法探究论文_刘新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