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来新中国体育发展的龙腾特征[*]_体育功能论文

新中国四十余年体育发展的龙腾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余论文,新中国论文,龙腾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旨为研究新中国四十年来体育发展的龙腾特点。我们收集了有代表性的历史数据,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作了社会学分析,揭示了新中国体育发展三个高潮的历史背景及实质。

关键词 综合估计值,龙形发展态势,涨落,时序结构。

中华民族的远祖以龙为崇拜的图腾。龙成为中华民族腾飞的形象,理想的化身。数千年来,全民族以龙的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的“龙宫”,竭力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东方巨龙获得新生,社会主义体育正反映了东方巨龙的“形”和“神”。

四十余年来新中国体育巨大的成就,分析其成因,探索其规律,无疑对我国和其它亚洲发展中国家将大有启迪。

1 三个体育高潮展现龙形发展的雄姿

建国后,随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新体育的初建基业工作的完成,围绕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为中心,出现了新中国体育运动的第一高潮。

进入六十年代,由于国家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暂时困难的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体育战线也因此而采取保证重点,缩短战线等适合当时国情的体育方针政策。1963年后,我国体育事业又得到新的发展。以第二届全运会为中心,1965年出现了第二个体育运动高潮。

依据已有充分论证并有历史总结〔1〕的1959和1965年第一、 二个体育高潮的社会发展指标,选用较鲜明、集中地反映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四类社会发展指标,分析1978年执行正确方针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出现的历史转折,可以推断: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必将出现新的体育高潮。

综合描述和评价我国体育的整体发展态势的指标是十分丰富的,繁杂而多层次的。为研究四十余年的龙形发展态势,着重从系统的历年量化指标的要求,选择了下列四类十二个指标。

1.1鲜明地代表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的创全国、 世界纪录与获世界冠军人次的增长比较;

1.2反映国民体育普及程度的锻炼标准达标人数、 业余体校数及学生人数的增长比较;

1.3反映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和体育物质条件的经费、 各类场地的增长比较;

1.4反映我国国际体育活动的交往国家、起数和人数的增长比较。

为鉴定多个时期的趋势研究,现以时间系列分析来判别某一社会现象的上升或下降的长期整体趋势。为此,用图示法对上述四类社会发展指标(参见附件1、略)分别绘制四个坐标图; 用表列法展示其动态数列(增长速度、增长系数和相对系数)的增长状况(参见附件2、 略)。

从图1可以看出, 代表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的三项指标曲线呈明显的三个高峰,且一峰高于一峰。新中国四十四年共获世界冠军772个,创世界纪录696次。处于第三高潮期的1987—1991年,这两项指标分别占历年总数的46%和27%。因而获世界冠军和破世界纪录数都达到四十余年来的最高水平。第一、二个高潮的1959和1965年与前者的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为1:5:70.6,后者与之相比则为1:2.4:2.3。 其中历史最好水平的1991年与前者相比为1:5:93,与后者比为1:2.4:3。

图1 反映中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三项指标曲线

按四十余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动态数列分析,集中取其八十年代获世界冠军与创世界纪录的增长速度、增长系数来比较,即可发现1987年的前者169.2 %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该项八十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98.74%);后者同年创世界纪录的266.7%的增长又远为超过八十年代平均增长速度(31.33%)。前者269.2%的增长系数大超八十年代198.74%的平均增长系数;后者366.2%的增长系数又大超128.2%的平均增长系数,两者亦均为50、60、70、80年代之冠。

反映国民体育基础之普及程度的第一个高峰比第二个高潮似乎有奇峰高突之势,1959年全国达标人数达933余万人。 到开始第三个高潮的1987年则高达6.038 余万人, 故第三个高潮较之前者大有飞跃之势。 1987至1991年间各年的该项增长速度保持在9.8—19 %的稳步增长势头。因而,近1987—1991年达标人数竟达3亿5千万,占前37年总数的71%。1987年业余体校数及学生人数分别以4.4%和9.2%的增长速度均超过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1991年的后者以11.5%的增长速度在腾飞。

反映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和体育物质条件的曲线(图3、略), 第一、二个高峰期似乎不甚明显。但1978年以后,即孕育着历史性突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其高潮期的1991年人均国民收入比1977年增长400%。若以低谷期的1977年为基数,第一、二个高潮的1958、1965 年与1987年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4.6、-30.7、206.7 %。第三个体育高潮期以312 %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139.5%;1987年体育经费则以626.5%的增长速度高于287.7%的平均增长速度。此高潮期的五年各类场地以328.8%的增长速度高于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183.1%。 这一趋势反映在绝对数量上就是,42年新建的60余万个各类场地,其中有一半是在第三高潮期新建的。

从反映现代体育的信息化、国际化的三项指标(交往国家数、起数和人次)来分析,50、60年代我国的国际体育交往增长缓慢,第一高潮期不明朗,仅在1965年第二高潮期才稍有突起。当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又参加一批亚洲体育组织后,三项指标才出现较明显的增长,尤其是1979年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此后十年的交往占整个42年总数的2/3左右。 第三高潮期的这三项指标中,充分显示了高水平的发展势态,其中1987年的高峰便开始了隆突之势。

分析观察12条社会发展指标不规则而显得杂乱,难以分析和鉴别四十年体育发展的总趋势。为此,需寻求既可作综合估价总趋势又能摆脱原有不同计量单位之局限性的估计值。该值是通过上述12项历年的原始观测数而转换的导出数据,并乘上由专家鉴定的权数,经IBM 计算机运算出来的。以历年的估计值为纵座标而制作成新中国体育发展的综合估计值曲线图(图2)。从该图中可以看出,第二高潮的1965 年比第一高潮的1959年的综合估计值仅增长8.5%, 而持续性第三高潮的年平均综合估计值比1959年增长30.2%,其中历史好水平的1991年比1959增长近40%。

由上述四类社会发展指标的综合估计值的曲线充分展示:1987年以及后四年,以第六届全运会为起点,新中国体育发展史出现了第三个高潮。总览四十余年体育发展综合曲线表明:龙形发展态势,特别引人注目,三个波澜起伏的历史发展主线十分明朗。

新中国第三个体育高潮到来的1987年及其后四年,各项体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十分显著,许多均达建国以来的最优水平,在全国人民中出现前所未有的“体育热”,体育社会化初步形成热潮,我国体育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这些大量的事实,有说服力的社会发展指标,充分证实了新中国第三个体育高潮的形成。

图2 四十年新中国体育发展的综合估价值曲线图

新中国第三个体育高潮的出现,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认识体育的发展规律,不断同“左”右倾干扰坚持斗争的结果。总之,是沿着初步摸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道路前进中所取得的胜利。

从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系统的科学——协同学分析,新中国第三个体育高潮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于处于开放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呈现了非平衡的有序结构的缘故。四十余年来新中国体育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体育系统内外的许多因素、现象似乎是阴阳交错,以至有混沌现象。但从多数指标看出,它们基本上是沿着1959、1965年,尤其是1987年及其后四年的持续性高峰期而波动,它们的数量变化出现明显的有序性,基本上按三个涨落的时序结构在运动。

普利高津提出:“涨落导致有序”的著名论断〔4〕, 它使研究和承认事物发展的高潮对实现某种有序结构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众所周知,耗散和涨落是系统演化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十分普遍而重要的现象。体育系统中消耗体育物质、扩散体育效能的经常性体育活动常以耗散的现象而普遍存在的;而累积体育物质和人员,使其发生突变的社会影响的大规模竞赛活动则常以涨落的现象而普遍存在。协同学揭示的规律指出:由于涨落的大小部份由耗散的大小所决定,当耗散达到一定的限度时,系统的涨落也会使它较大地偏离平衡态,甚至会远离平衡态,而这种远离平衡态正是产生自组织和结构进化的必要条件。体育系统只有这些新的自组织和有序结构的形成,才能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承认体育高潮的历史和现实,合理运用涨落的驱动力,使体育系统的原有稳定状态或结构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或有序结构,这是永葆体育活力的源泉。

1965年前的第一、二个体育高潮,基本上是处于封闭条件下的半封闭系统,只能维持一个低水平,平均分布的结构上。

1978年以后,由1987起出现的第三个体育高潮是处于非平衡的开放系统,逐步形成远离平衡态有序的结构,产生更高级的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结构。系统有序状态的自我形成和自我完善,即形象地称为“自组织”。按耗散结构理论的要求,我国近十五年来的体育系统完全具备了产生自组织结构的三个必要条件。

首先,由于我国自1978年以来确定了开放、改革的基本国策,并为1989年6月底再次确认,随之实行的是我国体育人员、物质、 信息与国际交往活动大为增多,并较之我国其它战线,以体育的国际交往最多,也最为频繁。学习与交流国际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最及时,因而形成我国较快地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体育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上所述,耗散结构理论所要求的开放系统的首要条件,在我国现已充分具备。

其次,是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态。现业已论证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体育的各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高到底的三个势差是各部地区子系统发展的动力。再加上政府机构运用合理政策,加强控制条件,引进竞争机制,促成各地区子系统的人员、物质、信息的宏观转移。

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第三个条件是系统内有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体育系统的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线性依赖关系,而是既存在正反馈的倍增效应,良性循环,也存在负反馈的限制增长的(消极)饱和效应、恶性循环〔4〕。十余年来, 我国体育系统在国际体育的开放过程中,因为加剧了原系统的不稳定性,不均匀性、不稳定极限环;因而引发了上述正负反馈的动力学行为或过程,或突变过程。我国基本上做到通过改革、调整的一系列政策促成前者相互作用的产生,抑制后者相互作用的消极效应,从而不断推动体育系统的有序化发展。

我国长盛不衰的乒乓球战术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和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和竞赛组织的层出不穷;我国体育系统的龙形发展态势一浪高过一浪。这些体育社会现象与热力学的简单结构分叉和耗散结构的高级分支行为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它们又与生物“进化树”的相同之处是何其之多。这种高级分支早给物理、化学系统引入了“历史”的概念〔4 〕,每一新层次的分支都有某段历史赋予它一定的性质和功能。同此道理,我国体育近十余年来的新技术、战术、新组织等新态的实际功能,也是演化的历史被“记忆”和铬印在该态中的部份。因此,它们既有老一代性质的“遗传”,即有我国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前三十余年体育的保留部份,又有注入时代文化和现代最新成就而产生的各式新功能。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今后我国体育系统只有坚持开放、改革的基本国策,继续处于非平衡的开放系统,才能推动我国体育运动向更高级的水平发展,走出某一阶段的暂时“微涨落衰减期”,实现中国体育更高的腾飞。

2 由一条龙的举国体制到群龙起舞的新局面

新中国体育的前三十余年,在当时经济落后的社会状况和运动水平低下的体育现状条件下,一条龙的举国体制在短期内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举世瞩目。

我国这种一条龙的体育体制最具代表性的是层层衔接的训练网:国家级和省级集训队是与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紧密衔接的,它们下一个环节又以广大基层运动队、普通业余体校为基础的。

这种一条龙的专业化训练体制对要求迅速发展体育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具有普遍性意义。如近期韩国的举国强化训练体制的推行,就是它仍不失其现实意义的例证。

当前,在高度职能分化的现代社会里,对一条龙训练体制的描绘和理解不可停留在以往的粗线条上,必须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用一条龙的整体要求来组织一个各子系统、各环节、各要素相互协调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对这条要适应现代竞技形势的强龙必须实施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严密的统一组织与归属,严格的监督和科学管理,去掉某些项目、某些环节中的条块分割状况,使我国训练体制的这条龙永葆青春。

近十五年来,当我国步入新的历史时期,适时地提出体育社会化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新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的浪潮使社会发展的条件出现深刻变化,使社会促进体育发展的积极因素更充分、更成熟了。因而,在全国体育组织体制方面,以国家体委为龙头各系统、各行业的社会化组织象雨后春笋一样地涌现出来,形成颇为壮观的群龙起舞的新局面。

在训练体系上,近期将逐步组成由体委系统的优秀集训队为主体,还由高水平的企业集训队和高校代表队组成多元化的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攻关队伍。因而,由国家化、专业化的训练竞赛体制将逐步转向社会化、职业化、业余化的多元训练竞赛体制,这样建立和健全纵向和横向结合的训练体系,又将是一个群龙起舞的壮观场面。

继古老的中华武术表现龙神、展示龙形(如以龙为名的器械和攀势,有“龙渊剑”、“龙泉剑”、南拳手型中的龙爪;少林五拳以龙形练神;形意拳以鸡腿、龙身等为立拳之本,十分强调龙的形与性,龙形技术等)之后,我国继续挖掘整理弘扬龙神龙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把民间历年盛行的龙舟活动制订出比赛规则,决策机关把它作为全国体育比赛项目,使赛龙夺锦庆丰收的古老民间活动逐渐竞技化、现代化,这样全国的龙舟活动便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近几年来,遍及全国龙舟比赛已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三大热点(门球、钓鱼)之冠,每场龙舟的观众往往多达几十万、上百万,如此罕见的众多观众真可与世界第一球——足球赛拭比高低。正因龙舟活动有如此之大的集群性、广泛性,使经济与体育,市场与赛场近年来有了更好的结合, 又可说是一飞跃。 “88广州龙舟节”中进行卓有成效的经济信息交流;1988年湖南岳阳市、四川乐山市在举办龙舟赛时,经贸活动的成交额分别高达15亿元和18亿元。不仅如此,中国龙舟面向国际,走向世界,广东省顺德市男女龙舟队频频参加香港、澳门、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举行的国际邀请赛,荣获18个冠军。1989年4 月广东南海市龙舟队访问澳洲获得了“澳洲传龙、扬威海外”的良好国际社会效益。

目前龙舟运动在国际上的参赛国和队伍达80多个。

用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研究新中国体育发展的龙腾特点历史过程,及其成因,发扬中国武术以龙练神、以龙传神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弘扬龙的精神,培育龙的故乡——中国的体育精神,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合成新的精神财富,形成光辉灿烂的新文化。

* 本文入选1994年日本广岛亚运会科学报告大会(体育人文科学)论文,并评为1989-1994年度全国体育史优秀论文

(收稿:94-11-30)

标签:;  ;  ;  

40多年来新中国体育发展的龙腾特征[*]_体育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