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体检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申欣

申欣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分析妇女体检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及其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2015年11月入我院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并按年龄进行分组,分为甲组(31-40岁)、乙组(41-50岁)、丙组(51-60岁)、丁组(≥60岁)四组,均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中,霉菌阳性、滴虫阳性、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细菌性阴道病合并霉菌和(或)滴虫阳性、清洁度Ⅲ-Ⅳ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5.33%、3.83%、13.50%、1.50%、25.83%,甲组(31-40岁)、乙组(41-50岁)、丙组(51-60岁)、丁组(≥60岁)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5.89%、22.99%、27.86%、19.05%。结论: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宣教,提高妇女健康意识,积极防治。

【关键词】妇女体检;阴道分泌物;检验

健康妇女阴道内存在厌氧菌、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假丝酵母菌属及支原体属等多种微生物菌群,并与机体、环境构成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动态阴道微生物平衡[1],但是,一旦阴道的自然防御能力减弱或消失时,则病原菌容易侵犯阴道并导致阴道疾病的发生,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阴道分泌物具体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阴道黏膜、前庭大腺体、宫颈腺体、子宫内膜腺体等物混合而成的液体,俗称“白带”[2]。阴道分泌物检验是诊断阴道疾病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防治妇科疾病的必不可少的依据[3]。本文为了分析分析妇女体检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及其意义,对2015年5月~2015年11月如我院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和研究,详细报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2015年11月入我院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平均年龄(36.27±1.43)岁,按年龄进行分组,分为甲组(31-40岁)、乙组(41-50岁)、丙组(51-60岁)、丁组(≥60岁)四组。

1.2 方法

阴道分泌物检验方法:由妇科医生常规采集阴道分泌物,并置入装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并立即送检,将标本涂成均匀的薄片,先直接在低倍镜下镜检,然后再于高倍镜下确认,查看霉菌、滴虫、阴道清洁度;当涂片自然干燥后,予以革兰染色,观察淋球菌,采用唾液酸酶试验诊断细菌性阴道病。操作步骤及判断标准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执行[4]。

1.3 观察指标

观察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统计霉菌阳性、滴虫阳性、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细菌性阴道病合并霉菌和(或)滴虫阳性、清洁度Ⅲ-Ⅳ阳性的检出率以及不同年龄段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

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中,32例霉菌阳性,检出率为5.33%;23例滴虫阳性,检出率为3.83%;81例细菌性阴道病阳性,检出率为13.50%;9例细菌性阴道病合并霉菌和(或)滴虫阳性,检出率为1.50%;155例清洁度Ⅲ-Ⅳ阳性,检出率为25.83%,具体见表1:

表1: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

3 讨论

妇女阴道疾病主要包括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女性阴道疾病的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有时由于阴道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不明显,以至于易被患者忽略,延误病情,最终还有导致其他妇科疾病的发生。女性阴道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女性阴道原有的动态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大量病原菌不断繁殖,而有益菌——阴道乳杆菌属减少[5],最终引起阴道炎症的发生。

健康体检的主要对象是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其目的主要是了解体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6],如果有健康隐患或发现疾病线索,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据相关临床调查表明,目前每年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在上升,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并有不少患者在发现时已转化为慢性疾病或者进入晚期。因此,每年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是保证妇女健康的重要前提。阴道分泌物检查是临床妇科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7],尤其在排查妇科炎症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白带作为女性生殖道分泌物[8],对其进行检验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的具体情况。因此,通过阴道分泌物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阴道的清洁度和阴道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中,霉菌、滴虫、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合并霉菌和(或)滴虫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3%、3.83%、13.50%、1.50%,与某些临床报道略有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对象存在差异;(2)环境温度影响阴道分泌物;(3)部分妇女的分泌物标本受其合并症的影响。

综上所述,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略高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常合并其他阴道炎。妇科感染疾病发病率高,需要加强妇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骆春艳.820例妇女体检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09(9):5496-5497.

[2]阳少慧.妇女体检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9(29):289-289.

[3] 杨诗妍.80例育龄妇女普查体检阴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33(33):132.

[4] 李瑞珍,李剑英.包头市东河区育龄妇女体检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14):149-149.

[5] 余广琼.1500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07(7):548-548.

[6] 曾改鸿,何丽敏,黄春红等.600例健康体检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6):558-560.

[7] 张静.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172-173.

[8] 陈佳.阴道分泌物门诊与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7):534-534.

论文作者:申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妇女体检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申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