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_科学发展观论文

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逻辑论文,十八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进程

(一)九十多年历史实现了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逻辑演进

中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民族复兴之路的。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史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解决每个时期中国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时代课题,成就了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演进的逻辑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和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革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基础上做出的历史性决策,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不断向前飞跃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深入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坚信:“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勇于改革”,“就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可以说,九十多年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逻辑演进,成就了今天进一步改革的自信,也成就了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三十多年改革实现了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逻辑演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程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三十多年来,经济改革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包括阶级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发生着巨大变化,利益格局也深刻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四个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积极主动地正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改革,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格局,增强社会和谐。正因此,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3年10月,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③是其中的重要内涵。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2005年2月,胡锦涛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④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10月,十七大明确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主题,并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更为明确地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⑤

经济改革的推进,促进社会改革的发展,而社会改革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的要求必然进一步推动政治改革。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做了许多重要的探索,邓小平阐述了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目标,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命题,并成为全党共识。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了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来,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理念,将民主与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民主上升到社会主义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开启了“中国式民主政治道路”的新探索。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发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并且明确了七项重要任务。⑥

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层层递进和不断深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十年发展实现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演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面对中国最核心的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怎样建设现代化——实现了不断的逻辑演进和跨越,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不断演进,在现代化布局方面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⑦“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新提法大大丰富了原有的现代化理论体系。

总结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层次逻辑演进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从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逻辑演进,不仅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而且深化了我们对进一步改革开放要求的认识;而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逻辑演进,让我们明确了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演进则让我们更深入认识到全面协调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这是以上三个方面的逻辑演进的集中体现,这一新征程和新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高度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道路的探索、理论的创新、政治制度的建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纪性影响和世界性影响。十八大报告总结了三十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和经验,指出了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和成就。正因此形成了我们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这让我们对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新高度,更加坚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新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校正历史、化解危机的重大理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目标,而看一个社会是否理想,根本的是看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是否幸福。从此,以人为本的理想开始确立。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十八大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这就为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特色、指针、战略到指导思想,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行了全新定位。大会进一步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这四个“必须更加自觉”突出了不再仅仅是战略要求,而是必须自觉践行的指导思想。

(三)改革开放实践的新要求

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大会的结论,也是历史的结论。为此,十八大报告要求“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尤其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整体的、科学的改革开放新要求。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年以来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经总体实现小康。但这个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发展很不平衡、很不协调,内容也很不全面。十八大要求的小康是一个全面的小康,大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的五大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上,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未来的任务上,明确了21世纪的目标任务:一是到2020年如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布局

十六大以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十七大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所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了四位一体。十八大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的这一新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这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十八大报告还对总体布局新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建设上,更加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不再仅仅满足于经济总量的提升,要更多地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政治建设上,旗帜鲜明地强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文化建设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建设上,强调是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等。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四大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六)党的自身建设的新自觉

十八大报告指出,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十八大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条主线”“五大建设”“三型政党”的总结,是对党的自身建设的新自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从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推进;从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推进;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推进,都可以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强调和突出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规律性。特别是到党的十八大,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高度、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新构建以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新自觉等,都无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四大规律。

(一)实现了思想解放、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体现了主体认识论规律

主体认识论规律,就是思想解放推动实践发展,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又推动新的实践朝更高层次推进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正是在遵循主体认识论规律基础上实现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我们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思想解放、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一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二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时代课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通过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及时升华为科学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动新一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就是遵循思想解放、实践推进、理论创新的主体认识论规律不断向前发展的。

(二)实现了社会形态各层次的和谐互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形态各层次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根本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江泽民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更是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更高的水平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是因此,才有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从而根本上推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进步。调整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是有机统一的过程。发展生产力,就要解放生产力,就要“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动态地渐进地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济运行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根本上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结合起来,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推动政治上层建筑变革的同时,我们还巩固完善了思想上层建筑。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也正是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实现的。

(三)实现了社会有机体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

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实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⑨社会有机体就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传统社会有机体向现代社会有机体各领域的转变提升。从“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⑩,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11),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就是在不断深入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在物质文明方面,我们成功地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政治文明方面,我们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精神文明方面,我们营造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开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在生态文明方面,我们开启了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理念,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五位一体”建设的提出和实践正是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结果。

(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规律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在于使党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规律,关键在于探求党的科学执政规律。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将党的建设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党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中已经总结出一系列宝贵的科学执政经验: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永远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党的十八大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2)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注释:

①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10页。

②⑤⑥⑦(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

③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83页。

④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06页。

⑧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⑩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43页。

(11)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07页。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