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绿化设计浅析论文_张玉萍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绿化设计浅析论文_张玉萍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299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山区众多,山区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建设是推动公路行业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保的必由之策。但是,在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上,常出现不基于自然条件,而盲目选择植物种类的问题,导致植被无法与气候环境相适应,而碍其生长,甚至出现死亡问题,严重损害了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绿化效果。本文探讨了云南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要点。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生态

引言

山区高速公路是旅游开发的必备基础设施,但公路建设,尤其是风景秀丽陡峭山区的公路施工中,大范围的挖方、填土和破山开路会不可避免地对原始植被造成破坏,形成大面积的土石裸露的边坡,不仅造成水土流失,影响两侧景观效果,而且坡体稳定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易造成山体滑蹋、掉块、落石等灾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对边坡进行生态防护与植被恢复。探究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特点的边坡生态防护与植被恢复对策,对维护公路的周边区域的生态平衡,提升公路边坡稳定性与公路通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1山区高速公路景观区绿化的重要意义

1.1改善沿线环境,缓解污染状况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区能够改善公路沿线生态,降低污染物污染。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因施工产生大量粉尘、建筑废料等污染物,破坏沿线环境;山区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通行车辆行驶会产生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生态自然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一旦高速公路路面发生破损,通行车辆会对道路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从而产生扬尘、粉尘等污染物,破坏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实施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区建设,能够改善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例如,可以在山区高速公路沿线两侧种植杨树等树种,用以吸收汽车尾气,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1.2安全行车环境作用

人类在开发建设山区高速公路的过程中,追求的目标是平稳,力求车速的快捷方便,也更好的节省时间,更好的方便人们生活出行的需要,以及对于经济发展的快速追求。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条件是路面的平整,舒适与安全。合理的组合各种线形的要素,使其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路基的建设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体,也是其绿化建设的重点,将路基的建设与地理位置相互结合,以便于减少山区高速公路的突兀感,使得行车过程中舒适便捷。

2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绿化设计规划

2.1边坡前期研究技术路线及具体实施技术

⑴对不同边坡的类型进行归类总结,探索边坡表土固定及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试验方法;⑵调查沿线原生态植物的分布情况,通过调查来筛选最适合的本地原生植物品种;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试验苗圃,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采集树种、或者扦插树枝进行培育、繁殖试验;同时根据依托试验工程进行边坡人工点种及移栽原生灌木及藤本和乔木小苗进行试验,确定 5-8 种可以大面积推广的野生护坡植物,目的是为边坡生物防护提供充足苗源和种源,避免绿化施工单位因无种源或苗源而造成工程滞后等现象发生;⑷在大量调查公路沿线边坡原生态植物分布及生长比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边坡草种混播的配置及比例,确定灌木品种及乔木品种的配置和比例,列出主要草种及灌木、藤本、乔木的混种比例进行试验边坡研究,根据不同边坡试验观测结果分析、确定最优良的组合,为边坡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每个段落适用的植物根据景观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植物品种及植物配比,尽可能构建层次较丰富的复合型植物群落,兼顾边坡绿化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同时选用能体现季相变化的景观植物,使之达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和谐自然。顺向演替的效果。同时根据每个段落内不同类型边坡的地质、土壤条件以及景观要求,采用不同的边坡施工工艺,综合起来,本项目选用以下几种边坡生态防护技术:⑴ 挖方边坡挖穴点播喷播绿化;⑵营养袋绿化;⑶挂网喷射厚层有机基材绿化;⑷ 液压喷播绿化⑸ 填方边坡点播绿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边坡生态防护的规划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规划,应遵循设计、施工与养护相结合的原则,对山区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包括地域气候环境、边坡形状、土壤特性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应科学规划工程类型与防护措施等,并确保生态防护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应确保防护工序的可靠性,不能轻易减少或取消相关防护工程措施,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加快工期,但会为后续公路养护留下繁重的工作量。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明确工程本身的线型特点,由于纵向跨度大,从公路使用者的观赏角度出发,可融合部分景观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完善边坡生态防护方案,提升公路建设的审美价值,践行“美丽公路”的战略指导。

2.3公路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的路基边坡上适合种植灌木以及常绿的小乔木,边坡的地被保护作用比较强大,护坡功能较强。在两侧绿化带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路线的特点,综合土壤、地形等因素,与道路中央分隔带构成基本的高速绿化结构,冷暖季节相互结合,更加富有层次的感觉。在视线建设的过程中,要对诱导设施及交通工具的标志选择与当地气候、环境状况相互适应的材料,使其达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协调统一。

2.4绿化环保设计

1)微地形处理。设计时要求对互通区域内非路基范围的植被进行保留,进行一定地修整,并补植一定的植被。2)大树移植。设计阶段对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名贵树种、大树等进行调查,标识。公路施工先将大树移植至假植地,道路路基施工完工后再移回至指定位置。3)自然保护区路段景观绿化。在经过自然保护区的路段,采用与保护区原有植物相同的品种,使山区高速公路和原有自然环境的高度协调统一,对原有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到最低。4)服务区的景观绿化设计。采用园林式设计手法,使服务区的环境更加生态环保,也让服务区的休息环境更加宜人。5)桥下空间景观绿化。在桥下空间进行景观化处理,利用生态绿化植物设计(鸭脚木、爬山虎,常春藤)的手法,将桥墩进行遮蔽,使山区高速公路的桥体与现场的自然环境更加协调。6)平曲线景观处理。对沿线平曲线的对景路段边坡面,进行了重点的景观绿化设计,采用四季开花的紫花勒杜鹃点式种植,使映入司乘人员眼帘的不是生硬的边坡防护,而是鲜花盛开的花海。

2.5绿化竖向设计及场地排水说明

绿化竖向设计主要是针对互通立交区及服务区大型绿化场地进行竖向设计。要求互通立交区绿岛地表平整,按 3%~5%坡度进行设计调整,由中央向四周形成龟背形,满足场地排水要求。服务区大型绿化场地平整地表土时按不大于 3%的坡度往场地排水沟方向放坡。排水在竖向设计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地表及原有涵洞排水,采取绿地中透水管,硬地中设置排水暗沟或明沟的形式组织排水,将经净化污水、雨水汇水道路排水系统。

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需要经过多成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文化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的管理设计,达到经发展与社会发展效益的结合统一。山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需要结合点、线、面,进行有机的整体结合,首先,有效保护山区高速公路路域的原有植物群落;其次,基于原有场域植物生长状况及生长规律进行培育,延续其有效生长,全面提升山区高速公路绿色。

参考文献

[1]王涛.论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水土保持植物防护设计[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11(3):68-71.

[2]陆哲梅.山区高速公路坡面绿化与环境搭配[J].现代园艺,2014(18):108-109.

[3]吴彦晖.山区高速公路景观区绿化设计及养护[J].绿色科技,2016(11):161-162+164.

[4]王荣华.山区高速公路景观分区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1.

论文作者:张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绿化设计浅析论文_张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