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抚效果的思考_社会组织论文

关于爱抚效果的思考_社会组织论文

关于爱抚效应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待员工采用爱抚策略,是现代发达国家经济社会活动中奉行的一种管理思想。当前,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对待员工关系问题上,越来越重视人际感情关系和心理关系的培养与优化,日益广泛地采用爱抚策略,用以推进经济活动,谋求较为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经济效益。对待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员工采取爱抚策略,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爱抚策略在经济活动和管理领域中的运用效应及其理论基础,对于丰富管理实践、完善管理思想,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爱抚策略在经济活动和管理领域的渗透及应用,其主要表现手段是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开展经济活动和管理实务中,对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员工施敬施爱施利施惠,奉献爱心,投资感情,尽可能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要。例如美国和日本的一些企业,非常重视爱抚手段的运用,他们往往通过各种善解人意、温情脉脉的方式,尊重员工,善待员工,礼遇员工。有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员工之夜”,让本企业或本组织的员工带着家人和朋友参加晚会,尽情娱乐,并接受免费招待。有的企业和公司管理者记着每一个员工的生日,无论是谁过生日都会在餐桌上收到一份礼物或一盒蛋糕。美国有一家达旦航空公司,这个公司有36000多员工,内部关系——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都非常亲密。

我们国家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就包含了对人的关心和爱护,这种传统与现代管理哲学的结合,就成为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策略中的一部分。随着商品经济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爱抚策略也在我国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中日益普及、深化,在处理员工关系中的运用变得更加自觉和丰富多彩,广大职工的工作、生活和心灵世界,因为有了爱抚而洒满阳光、充满欢乐,现代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平等、文明,更富有人情味。在外国的企业与其它社会组织中,有这样一句口号:“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界也曾总结出这样的一些经验。例如:“工厂给我一分情,我给工厂十分爱”等。这些发自职工心声的话语深刻地说明了爱抚的辩证法与效应。笔者以为:爱抚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爱抚对企业或社会组织产生的积极效应,既有利于企业或社会组织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群体意识;另一方面是这些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员工产生的积极效应,即造成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宿感,激发职工的价值观、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两个效应的结合,就在根本的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对企业和社会组织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企业通过工资等福利待遇、物质利益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只能发挥出员工工作能力的60%,另外40%属潜在的工作能力,需要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所造成的精神力量才能激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抚策略的实施正是开发员工40%的潜在工作能力的工程。日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是举世闻名的,据有关媒介报道,日本企业劳动生产率高的秘诀之一,是在经济活动中,企业采用的是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艺术,企业的管理者平时都十分注意爱抚策略的应用。日本有一家医药公司,在日本和美国各开了一个生产药品的工厂,两个工厂的规模、人数、产品、设备全都相同,但劳动生产率和利润之比都是日本的企业为2,美国的企业为1。为此,美国的企业界曾组织百余家大企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专程赴日本探求其秘密,其中有位美国的企业家,回去后写了一本书,题为《日本工业的秘密》,书中总结了日本企业经济效益奇高的经验。其中经验之一是:“日本的企业,仿佛是一个家庭,是一个娱乐场所。”

爱抚策略作为一种管理科学和艺术,是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据的。这种理论根据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理论把员工看成“完整的社会人”、“文明人”,而不再是“生物人”、“高级经济动物”,特别重视人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因而把员工看作生产管理的中心,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意识看作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对员工采用爱抚策略便是这一管理思想中的应有之义和实现的一种手段。当然,对员工实行爱抚策略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同时也是一种目的。爱抚策略的运用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谐文明的境界,也是企业为员工创造的心理环境和精神福利。

采用爱抚策略的另一理论依据是交际学中的互酬规律。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的反映如同照镜子一样,你给镜子是什么样子,镜子就反映给你什么样子。这一描写形象地说明了交际中的互酬规律。西方社会学家称交际中的互酬规律为“代价——酬赏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进行交际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而也必然能从对方获得相应的“酬赏”;如果得不到相应的“酬赏”,则相互关系就难以正常发展。换言之,交际中的互酬就是来而必往,投桃报李,双向施予,循环往复。交际中的互酬现象,既表现为社会的性质,是人们实践中的互助、互动、互偿、互补等必然关系的实现形式;又表现为心理的特征,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欲望。理智和感情是人的意识的两个特征,人皆有报恩意识,“感恩图报”、“将心换心”、“士为知己者死”、“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些思想都是报恩意识的生动体现。一个企业或社会组织,如果能真心诚意地对自己的员工施恩施爱,关心体贴,员工自然而然地会以相应的甚至加倍的情感和行动报答企业或社会组织。

爱抚思想看起来是一种洋理论,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一种合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为爱心交换、感情授受、良性心理循环的爱抚哲学,必将为更多的管理主客体所悦纳,进一步扩展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产生更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标签:;  

关于爱抚效果的思考_社会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