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特点及处置对策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特点及处置对策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特点及处置对策

宋维才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部队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黄金发展期,在给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首选目标。因此,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对有效遂行反恐防袭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特点;处置对策

近年来,国内暴力恐怖活动不断升温蔓延,相继发生多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手段极其残忍,政治影响恶劣,社会危害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黄金发展期。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国内地(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24个省份的35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63条,总里程4909公里(不含市域轨道交通),预计到 2020年,我国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达50个,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在给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为城市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城市轨道交通“人员特别密集、防护措施薄弱、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首选目标。因此,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对有效遂行反恐防袭工作、维护轨道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式进行孔道压浆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调配控制,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按照孔道方式和压浆方式对混凝土进行调配,保障设备始终在合理的状态下运行。另一方面,需要及时清洗管道,将管道内壁附着的水抽干,保持管道内壁的清洁干燥。施工过程中,水泥泥浆搅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比,相关步骤必须按照施工顺序有序进行,避免在原材料阶段出现危害施工的因素,降低质量下降的风险。拌和2min后,需要将泥浆储存在浆桶中,进行密封保存。

一、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主要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人员众多、空间狭小、相对封闭,一旦发生恐怖袭击,会造成伤亡特别惨重、影响特别恶劣、社会高度恐慌的恐怖放大效应。自1995年日本东京城市轨道交通沙林毒气恐怖袭击案发以来,恐怖分子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恐怖袭击事件愈演愈烈,呈上升趋势,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站线长客流多,有效防范困难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多、线路长且出入口多,车站内死角多;尤其是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客流量短期内爆发,安检容易出现时紧时松的问题,无形中为恐怖分子成功混入轨道交通站点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十分巨大。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为例,日均客流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以上,快捷性、开放性和流通性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这也使恐怖分子相比机场更容易混入,然后制造恐怖袭击。另外,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期间,恐怖分子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乘客,袭击更容易得逞且影响特别恶劣,后果十分严重。

为保证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几何参数的确定,钢纤维增强效果与长度、等效直径和长径比等参数有关,随长径比的增大钢纤维增强作用随之增加,长度太短起不到增强作用,太长则会增加施工难度,长径比过大将影响拌和物质量,过小则容易在拌和过程中折弯。钢纤维材料必须与基材相适应,抗拉强度保持在至少500MPa,钢纤维混凝土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钢纤维的等效直径和长径比,如表1所示,本工程钢纤维等效直径控制在0.55mm以上。

(二)环境复杂封闭,次生灾害严重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多埋设于地下,缺乏自然通风,环境相对封闭,内部空间狭窄,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通道一般为3~5个,加之客流量大,人员密度高,一旦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人员逃生和现场救援都会受到极大限制。如果在轨道交通站点发生爆炸式恐怖袭击,很可能破坏列车的电力、控制系统,从而造成列车停车、相撞的严重后果。爆炸还可能演变成火灾,纵火可能会引发爆炸,二者相互关联,极易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在恐怖袭击发生后,现场浓烟滚滚,大量有毒气体无法排放,人员争相涌向出口,相互拥挤踩踏,极易造成比恐怖袭击更加惨烈的吸入性中毒和大规模踩踏事件。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供水、电力、燃气等管道交错并联,在遭受爆炸、生化武器等恐怖袭击后,可能会造成水电供应中断、道路坍塌、洪水涌流等严重次生灾害,从而导致城市瘫痪和大量人员伤亡的灾难性后果。

(三)手段残忍多样,社会影响恶劣

(1)钻孔时,使钻孔机瞄准孔位,使用水平尺使机身高度、衬垫牢固,并衬垫机架。孔的偏差不应大于10cm,防渗墙的孔斜度不应大于2%。钻进过程应完全记录。

二、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怖袭击行动的主要任务

第三,中层干部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新形势下,无论哪位中层干部都愿意让自己的工作轻松而高效,让自己管理的部门秩序井然,实现规范化管理。而这些都要求中层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不但懂管理还要会管理。

(一)快速机动,封控现场

恐怖分子完成恐怖袭击后,很有可能混杂在拥挤的人群中,观察制造恐怖袭击的效果,并寻机逃离案发现场。因此,公安特警、武警力量在封控现场、抢救伤员的同时,要积极组织力量对恐怖分子实施排查抓捕,并在现场外围开阔地带设立审查甄别区,组织从现场疏散出来的人员,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审查登记,甄别身份,做到登记一人、排查一人、离开一人,防止恐怖分子因审查不到位成为漏网之鱼。当发现恐怖分子负隅顽抗时,要充分做好武力突击准备,抓捕恐怖分子,防止二次袭击事件的发生。

(二)排除险情,抢险救援

公安及其它应急反恐力量到达现场后,指挥员应根据现场情况,立即组织警力采取人工检查、警犬搜查、仪器探查等手段,对事发现场进行严密细致的搜查,对空气进行抽样化验,全面、细致地排查潜在险情。在救援过程中,要始终把抢救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不遗余力地抢救伤员。力量编组上应以工化、消防、医疗等专业力量为主,其他救援力量为辅,专群结合形成合力,利用生命探测仪、液压切割机、边缘抬升器等先进救援设备,搜查遇险人员,实施有效救援,切实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城市轨道交通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公安机关及其他应急救援力量主要担负先期处置、现场封控、排险救援、排查抓捕等各项任务。

(三)疏查并举,全力抓捕

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发生后,公安、消防及其它应急反恐力量应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迅速展开工作。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判明情况,立即组织指挥就近执勤警力、城市巡逻特警力量进行先期处置,组织武警、消防、防化等相关力量快速集结、紧急出动,并在机动途中完成情况研判、行动筹划、定下决心和下达命令等相关工作。到达现场后,迅速配合先期处置警力,对事发现场及周边地域实施封锁管控,占领制高点,控制站点出入口及地下管道出口,有序疏散围观人员,加强现场巡查,实施电磁干扰,形成立体封控态势。同时,对城市内其他重要目标、党政机构、民生目标等加强戒备,预防“费太因”式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三、处置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要对策

一是延伸情报触角。要树立“大情报”观,建立反恐情报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公安、国安、武警、军队、宗教等友邻单位的情报交流;建立情报会商制度,定期沟通会晤,确保情报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社区反恐警务机制,充分利用社区警务的情报资料,动员和发挥社区公民情报员的优势,在社区街道、基层组织、各行各业中发展民间情报侦查员,打造“专群结合、内外并举”的情报综合信息网络,形成全民反恐的局面。二是加强信息分析研判。做好重点区域和敏感时期的信息分析研判,密切关注涉及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等暴恐信息,善于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关键情报,从而争取处置行动的主动权。三是熟悉现场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内部结构复杂、地下隧道四通八达、周边建筑密集交错,这些都需要认真熟悉掌握,否则就可能影响处置任务的完成。因此,平时要根据可能担负的任务,着眼轨道交通的建筑特点、框架结构、分布状况和周边布局,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充实完备现场信息库。

(一)整合情报资源,健全情报预警机制

公安机关组织处置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时,应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公安、武警、消防、医疗救护等各种应急力量,坚持“信息主导、力争主动、科学应对、高效处置”的原则,主动作为,将危害降低至最小程度。

(二)针对任务需求,构建应急指挥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怖袭击行动,任务艰巨复杂,处置时间长、危险系数高。因此,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狭小、相对封闭、不便于使用大型装备等特点,着眼便携、灵活、高效,注重装备的通用性、联动性、共享性。在立足自我保障的基础上,建立警地结合、一体联合的综合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反恐作战和救援能力。一是加强专业器材保障。当前,公安及武警反恐分队还缺乏一些专业的反恐器材,如针对核生化袭击的相关器材,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突入装备以及短距离内的精确打击武器等,急需通过各种途径予以购置,确保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怖袭击行动的需要。二是完善通信器材保障。根据地下通信环境构建形式多样、操作简便的互补型通信网络,确保各处置力量的通信联络畅通。要依托公安集群系统,辅以网络通信、图像监控、视频指挥等手段,构建基本指挥所、前方指挥所与联合指挥所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指挥信息的实时传输。要研发或购买与城市轨道交通相适应的快速简易通信装备,实现行动指挥的动中通、全时通。三是配强非致命武器装备。制止、制服恐怖分子,除了使用催泪弹、爆震弹等刺激性武器外,还应当研制或引进激光武器、电子手枪、电飞标枪、次声波枪,枪榴弹、闪光声响弹、光学子弹,单兵自卫器、电休克枪械等,切实提高打击恐怖分子的效能。

从全球已经发生过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实施的暴恐袭击活动来看,恐怖分子大都选择在上下班高峰期、人员密集程度较高时段实施恐怖袭击,其手段主要有爆炸、纵火、生化袭击等方式。这些手段破坏力强,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后果十分严重。如1995年3月22日,日本东京发生的地铁沙林毒气袭击案,造成13人死亡、5500余人受伤;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发生的地铁恶性纵火案,造成198人死亡、146人受伤和298人失踪;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发生的地铁爆炸案,造成近2000人伤亡;2017年4月3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发生的地铁爆炸案,造成11人死亡、45人受伤。与民众日常出行密切相关的轨道交通,一旦发生恐怖袭击,将比其他恐怖袭击更加强烈地冲击普通民众的心理承受底线,使人们的安全感大幅下降,且长期难以消除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到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造成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三)应对复杂情况,打造精干力量体系

处置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任务区分复杂,专业性强、处置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必须立足任务需要,加强专业力量建设。一是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在国家反恐怖领导机构的统一协调和组织下,在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适时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反恐专业力量建设,突出应急性、精确度和专业化,从而把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建设纳入属地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着力培养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排爆防毒设备、精通各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优化力量编成。根据处置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中反爆炸、反袭击、反生化等不同作战行动的需要,整合各专业反恐力量,打破体制编制限制,按照特种作战、封控警戒、搜爆排爆、灭火洗消、医疗救援等任务进行力量编成,公安特警、消防特勤、武警特战、解放军工化、医疗卫生救护等专业反恐救援力量进行合成编组,科学配置兵力,形成联合反恐救援力量,防止任务重叠、力量重构、反复作业,导致处置效能低下。三是加强专业训练,大力提高处置能力。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需要不同类型的反恐怖专业力量进行处置救援。因此,要坚持任务牵引、贴近实战、聚焦能力,提升各专业反恐分队的训练水平。指挥机关要突出案情研判、应急指挥、组织协同训练,机动分队要突出快速机动、封控抓捕训练,特勤分队要突出武力突击、搜爆排爆、反劫持训练,工化分队要突出排险清障、搜索救援和消毒洗涤训练。四是加强战法研究,重点分析研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经典案例,认真学习借鉴,组织战法演练,强化联勤联训,不断检验和提高城市轨道反恐专业力量的反恐、救援等能力。

(四)完善综合保障体系,提升处置效能

一是指挥机构要精干高效。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点多、线长、覆盖面广的特点,且恐怖袭击事发突然,情况复杂,加之参与处置单位多、人员广,指挥层次多,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由地方党政机关统领和参战各方领导参加的联合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参战力量的行动,防止政出多门、指挥忙乱。二是处置预案要科学详实。要密切加强轨道交通反恐怖袭击特点、规律、战法研究,熟悉处置行动的程序和方法,协同公安、武警、军队、消防、交通、国安等部门,制定科学缜密、系统配套的处置行动预案,力求做到一个目标多种设想、一种情况多种预案、一个预案多种战法,确保遇有情况高效处置。三是协同机制要密切顺畅。应坚持“以担负主要救援任务的力量为主、以属地单位为主、以上级明确的指挥关系为主”的原则,确保处置力量内部自上而下独立、灵活机动的组织指挥;积极参与联合指挥,既要密切与其他救援力量协同,也要搞好城市轨道交通特定环境下处置力量内部的协同,最大限度地提高行动效率。四是联合演练要真实高效。处置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不是单一分队、单一警种、单一力量能够胜任的。因此,要加强各专业分队的协同演练,从而使各种处置力量之间指挥顺畅、配合默契,全面提高处置能力和效率。另外,通过模拟实战演练,明确各处置力量的职责分工和协同事宜,使各部门、各处置力量、各环节联系紧密、有机统一和协同高效地行动。

为了防止粉尘在管道内沉积或者堵塞,必须要考虑到各种粉尘的性质与其最低流速。一般地,煤尘的运输速度为20~30 m/s,为了适应粒径较大或灰尘密集情况,设计时选取最低流速为30 m/s。风量的计算见式(1)。

四、结语

当前,国内外恐怖势力相互勾结,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生恐怖袭击的概率,且发动恐怖袭击的组织形式、袭击手段、袭击时机以及危害后果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只有深入加强相关研究,不断提高防范和打击能力,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注释:

①中国公路网.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6千公里.2018-11-15.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18/1191335.php.

②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共有18个出入口,南京地铁新街口站共有26个出入口,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共有27个出入口。

③“费太因”式恐怖袭击是恐怖分子以小股多路、相互协同的方式,使用轻武器向单个或多个目标发动的恐怖袭击,并与政府武装力量拼死对抗的一种恐怖袭击方式。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the Terrorist Attack of Urban Rail Traffic

SONG Wei-cai
(Department of Force Management,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urban rail traffic has entered into a golden development period,then it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people’s daily life,and it has also gradually become the preferred target for terrorist attacks.Therefore,to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rorist attack of urban rail traffic and countermeasures in depth will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anti-attack work effectively.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ffic;terrorist attacks;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D6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727(2019)06-0051-04

收稿日期: 2019-06-03

作者简介: 宋维才(1974-),男,山东省莒南县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警务指挥与战术,反恐怖作战。

(责任编辑:陈 阳)

标签:;  ;  ;  ;  ;  

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的特点及处置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