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之我见论文_郭李艳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之我见论文_郭李艳

郭李艳

(四川省万源中学 万源 636350)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还应设立“数学探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发展和创造的历程。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可见,高中数学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必需的,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效果 研究性学习 措施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运用已学的知识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浅识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进行解读。

第一、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拓展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第二、数学研究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实践性、开放性、主动性、过程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第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老师提供的,老师更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的学习的材料。

第四、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老师不仅仅关心研究的结果,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和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我我评价和互评。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我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尝试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而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如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及“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中实现是优化目标的巨大作用,并介绍它在建筑、艺术、语言、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处不在,提高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如在讲棱锥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其底面是: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平等四边形”让同学思考和讨论,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争持不下。这时有一位男同学用硬纸板做了一个模型,说明底面是菱形的不可能性,如果是菱形,则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即底面四个顶点不在同一平面,这样坚持底面是正方形的同学兴奋极了。最后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新精神并在理论上加以了证明,使另一部分同学心服口服。

2、数学开放题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 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实质是探究的过程。因此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3、社会实践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点关注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参与研究的时效性,并尽可能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条件。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 的观察、了解并亲自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三、注重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老师要注意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程的定位,数学研究性在高中的定位,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一个课程定位有助于预防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

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有数学研究性学习特点,它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教育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在教学中,老师要全方位地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对数学科的意义,并与教学活动合理结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论文作者:郭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9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之我见论文_郭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