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管理论文_范天舜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管理论文_范天舜

梧州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 广西梧州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这是新时代发展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在乡村地区,土地不仅仅是其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对于乡村的振兴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然而,由于传统土地管理的制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对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其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首先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制度的改革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制度;改革;管理

1.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中,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进行了提出,同时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要多举措进行。在农村,土地制度是一项十分基础性的制度,对于农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乡村振兴过程中,土地制度也是最主要的制度支撑。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农村土地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调整,要多举措、多方面实现土地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期间,应该将农民作为着手点,结合实际情况,对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使土地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切实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

2.1承包地流转问题

首先,从农民的角度上来说,其对于土地留出承包的意愿正在减弱,一些农民对于承包来的土地不愿意降低流转出去,还有部分农户由于对土地存在着一点矛盾,所以在对承包土地流转之后要求回收承包的土地。一方面,他们土地的收入不高,难以使自身的经济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对于土地比较依赖,认为土地是其最重要的筹码,所以,绝大多数的农民不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其次,大规模的土地经营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而现阶段,年轻人进城务工的比较多,在农村老年化比较严重,所以劳动力比较缺乏。

2.2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

在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能够对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一,我国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方面的法规制度不够支持,尽管在部分法律中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可能性进行了提供,但是其具体流转的范围不大。并且在我国,相关的法律对于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在此之下,个人与单位在征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时候没有相关政策及法律的支持;第二,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与流转制度的规定衔接存在问题。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来说,尽管能够在旅游业、服务业等行业中应用,但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却是缺乏较高的重视力度;第三,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存在问题,在集体土地的交易上其规则是不完善的,而且针对性不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合理征用的问题常有发生。

2.3宅基地置换问题

在农村土地中,宅基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对于农民的生存而言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宅基地在置换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自身的利用,这使得土地置换资金与指标无法平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宅基地置换尽管使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费、物业费以及电费等也使得农民生活的成本极大的增加了。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宅基地置换并未从根本上使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反而使农民面临更大的生活开销。

3.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策略

3.1健全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依靠产权约束地方政府征地行为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是维护农村土地财产权益的基本保证。在当前的管理系统,由于缺乏明确的农村土地产权和法律的充分保护,农村集体土地自然成为当地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参与各方利益的职业目标,导致农村土地使用相关法规漏洞保护搭便车行为,致使滥用土地,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管理混乱。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权利能够保护宝贵的土地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适时开征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

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税和财产税上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用其改革税收和地方公共财政制度,用税收代替土地赠款和其他费用,改变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简化征收,征收房地产交易增值税,主要从土地转让费变动;房地产税因占地面积过大而征收的土地使用税,税率由土地政府决定。最基本的原则是公平,考虑到低收入者的负担,应当给予政府补贴,先征税,然后支付,并对高收入人群和那些有多余土地的人争取额外税务。税收收入主要由地方政府所有,中央政府考虑存入一小部分,用于补充中央政府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证,转入农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中等。

3.3加强规划引领管控

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际上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各类用地规模、结构以及布局等方面进行协调,其在对土地用途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当前在农村土地供给、利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乡村为单元的土地利用规划开展迟滞,而已有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未能全面考虑到农村新的发展形势对土地的利用需求,难以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出现了土地用途管制不切实际、乡村建设布局不够科学和建设用地不足而新增审批受阻等问题。因此,要紧密结合基本农田保护、乡村建设布局、现代农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乡村旅游等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因地制宜、加快速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用地布局进行优化,用规划引领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实现对农村土地的严格有效管理。

3.4支持土地综合整治

要改变以补充增加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的农村土地整治传统模式,坚持“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整治原则,将对耕地的数量进行补充,对耕地的质量进行提升,实现农村村庄的优化布局,使公益设施得以完善等作为目标,继续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是对土地进行平整,对基本的农田进行高标准的建设等措施进行利用,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进行山、水、林、田、路、村一体的综合整治,建设相对集中的农户居住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这样既可以节约土地,还可以改善居住生活环境。三是推广新型肥料和化肥增效技术,开展土壤修复改良和质量提升。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除了能够使耕地的数量得以增加、使耕地的质量得以完善,并实现居住环境的改善等,给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民心的凝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5保障农村建设用地需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会有新的增加。一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能够带来大量配套建设用地需求。在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土地流转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种植、储存、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农产品基地,需要增加建设用地用于仓库、包装加工车间、销售网点建设。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增加了农村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如道路扩建改造、村民广场、幼儿园、养老院等建设项目会有所增加或提升,需要增加新的建设用地。三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因此,要在科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坚持规划、计划管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适度增加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切实保障用地需求。

4.结语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一个巨大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虽然很多人就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但也或多或少有些问题依旧存在,采取科学的方法改革因地制宜,更好地找到解决对策。从具体问题入手,实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钰民.农业现代化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经济纵横,2014(03):48-53.

[2]赵龙.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土地制度政策支撑[J].行政管理改革,2018(4):11-14.

[3]詹王镇,陈利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困境及其破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论文作者:范天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管理论文_范天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