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视域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实践路径研究论文

微文化视域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实践路径研究论文

微文化视域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高 原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样态,对大众的生活有微时微刻、微言微义、碎片管理的广泛影响,影响青年学生的行事动机,理想信念发生偏移、行事动力作秀博掌声、行事终极目标消费至上,为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增加难度,削弱其权威力、融合力、话语力,实践路径需要着手于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增强微内容的思想力、感染力,营造理性协同生态,增强微平台的逻辑力、吸引力,服务人民指向贯通体验式学习,增强微素养的生长力、竞争力。

关键词 :微文化;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5G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又一次升级,具有跨界广连接、传输高速率、体验低延时的特点,5G时代的到来为微文化的盛景锦上添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为微文化打造置身的微空间,微文化是伴随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简编辑超时空、少拘束大能量的传播折射的新兴的文化样态,对大众的生活带来广泛入微的影响——微时微刻、微言微义、碎片管理。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对娱乐化、游戏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尤为敏感、热衷,是微文化的先锋实践群体和主要推动力量。微文化满足闲暇时间大学生的即时消费诉求,改变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态以及师生间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如何迎接“无微不至”的新机遇、新挑战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和导向引领。

一、微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广泛影响

青年怀抱信仰、心系民生、坚定政治选择、实现家国情怀的思想前提与主流价值观契合,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文化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价值理念,它代表了当下文化的发展方向、时代进步潮流以及广大人民人心所向。西方大力宣传的普世价值妄图全球化价值输出和观念植入,通过驱动资本逻辑的运行妄图主导覆盖,却并不是适用于每个国家本土因地制宜、包医百病的良方。

信息时代,海量信息的倾泻、文本视频符号的冲击、因主体偏好对拟态环境的评估失衡,去中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消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受教育主体的思想阵地面临被抢夺的交锋、教育内容因受教育主体信任依赖干扰而选择性接受、教育资源信息输出对话交流进一步分解教育权威等诸多难题,严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力。微文化对青年学生产生了广泛的而重要的影响。

微文化便捷传播,通过更为灵活的载体传播分众的信息,有利于圈层共振效应,对同一话题既接收也编辑,形成持续震荡影响。但复调发声、信息不对称带来视野窄化和判断焦虑,信息传播中把关人的缺失、在身份隐匿的遮蔽下低门槛的准入易丧失责任感,佛系文化、丧文化、宅文化等青年亚文化因素嵌入青年的文化生活,从而引发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偏移,向精致利己主义偏移,把追求利己当成行事动机。

微文化跨时空传播,搭建广阔个性化平台,青年学生可通过随身携带的口袋终端晒个性化微创作,跳转微场域兴趣点,毫不吝啬地赞扬志趣同盟,直抒胸臆宣泄评论。情绪狂欢引发的观点和价值的刷屏,并不是对抗现实的乌托邦,而是键盘侠激化沉默的螺旋。因游戏兴趣结盟的松散组织,天生解构崇高、背离权威,形成了特定圈层分享信息和后续震荡发酵,引发新的问题——群体性孤独和交往信任危机,导致青年人跟随娱乐分散注意力,误把作秀博掌声当作行事动力。

微文化交互性传播,延展学习投射,多链接疏导、编辑再传播,过程中形成自愿的价值共识,但同时也因兴趣选择而视野窄化,形成对群体智慧借鉴断续不连贯的局面,社会化成长拟态环境失真和主观认同排斥,钝化了主体的适应能力,丧失科学辨识度这一弥合主客观张力的减压阀,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在微文化的客观表象影响下,迁移拟态环境体验,不科学、非理性评估日常生活场景与网络空间的安全距离和价值归属,将增加社会化成长与终身学习难度,误导青年以消费至上为行事终极目标。

二、微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际关系

夯实理念,增加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含量,从发掘青年学生的诉求及阻抗出发,在辨别——认同——选择的过程中加强文化积淀对爱国主义、民族性格等的影响,从而凝练价值认同,消解思想不良波动。

(3)中小学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加强学校财务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应包括人员的监督和部门的监督两个方面。人员的监督要求学校财务岗位均配备合适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明确,保证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并且各个岗位之间形成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使中小学的财务状况透明,以降低学校财务管理的风险。而部门监督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相关部门之间的监督,更应加强非财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监督,非财务部门要对财务部门有关费用的审批、报销等程序的严密性及合理性进行监督。另外,财务管理部门也应对其他各个非财务部门的各项费用及项目支出是否合理进行分析,以保证学校内控制度的合理有效运行。

利用互联网技术革新打造立体化矩阵,线上线下的丰富实践置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真实场域,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观照现实,做到视觉融合与文化涵化,网络的社会性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源于新媒体生态系统的平等互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融入并指导生活。借助传播媒介理性参与传播互动,划分权责边界,规范秩序,不受焦虑情绪裹挟,引领正确舆论,应对低门槛准入碎片化信息,强化把关人角色和网络舆情机制,信息接收将主客二分化为知行统一,才能游刃有余突破娱乐导向混淆是非、社会思潮负面干扰、符号消费迷失目标的瓶颈。

(3) 网络空间客观要求与之匹配的素养涵盖文化包容、理论自信、媒介引导下的独立品格、信息能力、人文素质、积极心态、法律伦理、安全意识等综合素养,与信息环境不相匹配的亟待提升的青年网络素养严重削弱了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话语力。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积累、知识建构、逻辑思维方式,建立新的情感模式、价值归属,改变传统灌输式规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更注重内在品格、包容气象、赋予审美感召和创新发展的观点,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际效果——走心落地夯实面临挑战。

国外研究[23-24]也表明,LA病变范围主要位于深部侧脑室周围的脑白质内,长期脑灌注不足导致LA认知损害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自由基形成、炎性反应,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各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神经传导及受体功能异常,逐渐导致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生。同时,高血糖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小动脉正常的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加重小血管痉挛,使白质区慢性缺血加重。糖尿病可使LA发病风险增高,且可影响LA的病变容积,一定程度上使病损区增大而加重了认知损害[25]。

三、微文化视域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的现实建构

凝聚有中国特色文化根基的政治认同,将文化的整体性与互联网的直观性结合,将优化策略紧密联系现实图景与政治文化、传统文化、流行文化视角,坚持红色底色,并以喜闻乐见、因地制宜的丰富形式将精神家园文以载道。重视民族文化自洽,吸收当下不同文化的积极因子甚至研究借鉴青年亚文化席卷风靡的表达与传播形式,传统智慧教会我们安身立命的道理、出世入世的哲思、牵引至网络环境尤为宝贵的诚信慎独等行为道德规范,加入时代元素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精神内核,推动认同内化外展。

(一)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增强微内容的思想力、感染力

认同是对客观外在的认识一致和心理趋同,文化认同是对基于民族现实图景的文化模式及其发展脉络的承认、遵从,作为群体精神层面,不可避免地附着物化痕迹,是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是价值认同的铺垫,是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的前提。命运共同体是认同的最高境界,文化认同是升华为命运认同的必经之路,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离不开文化浸润,是青年砥砺奋斗、践行理想的航向路标。微时代,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走向辉煌繁荣、摆脱失语孤立的精神食粮,因而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信的过程与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微文化样态给主流价值观认同带来了挑战,微时代文化困境危机对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增强网络安全风险防御能力。考量微主体、微语言、主体间性的关系,采用融媒体战略,加强新媒体平台法治管理,促进主体自觉实践有法可循、有据可依。清明的网络法治生态有利于积极引导文化认同在具体实践中的正能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引导。技术改造对传播效果推波助澜、圈群社交隐匿身份互动聚焦、草根阶层对精英话语的分解、失控情绪带来情感剑走偏锋增加了网络空间治理难度,法制保障有效消解负面效应,创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对外传播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对扎实笃行的具体实践提供具有公信力的优化管理。

清晰把握意识形态文化趋势,当今时代,文化输出是各国意识形态争夺短兵相接的表现形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唯一性、讴歌先进性,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长远发展。文化是多元、变动、可考察的,是碰撞、交融、不可复制的,我国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石和旗帜鲜明的底色,是我们坚守文化阵地、分辨颜色区分对待“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的智库武器。

微文化视域,当下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的现实建构离不开对微内容、微平台、微素养三者关系的把握,三者环环相扣、丝缕相连。有生命力的微内容是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源头活水,依托微平台的传播、微素养的整合,又对后两者有精神引领作用;有公信力的微平台是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活跃舞台,展示微内容的投影、微素养的养成,又对后两者有物质支撑作用;有自觉力的微素养是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持久动力,提炼于微内容的浸润、微平台的实践,又对后两者有主动建构作用。以下从三个方面创新实践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

提高审美情趣,通过高质量优秀文化作品的嵌入,校园文化物质、精神双重维度建设,内推和外助情感宣泄,激发个体的情感共鸣。文化认同是政治认同、交往信任、情感归属、社会和谐的前提,情感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催化剂、价值认同的调和剂,理性选择需要感情体验经受现实过滤打磨,感情体验直接影响主体情感诉求、主动性发挥和隐性教育的接受实效,通过朋辈教育和榜样引领艺术化实践方式,感召青年学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功利短视,鼓励培养青年意见领袖,发挥引领辐射作用,铸造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

(二)营造理性协同生态,增强微平台的逻辑力、吸引力

参与实践,在分众传播、自由互动发酵的微媒体环境,利用技术明晰边界、规范秩序,植入规范管理,防御安全风险,通过协同环境持续共振,乐于使用微媒体传承与创新、叙事与亮剑。

(2)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交互的新型交往关系因网络环境拟态失真干扰形成青年社会化进程屏障,严重削弱了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融合力。消费主义的趋利引导,交流通信方式的顺畅促成兴趣分层的浅表化,人与人隐匿身份后的交往信任尤为难得。人们陷入喧嚣娱乐光环笼罩下的另外形式的群体性孤独,受教育者在文化反哺的行为模式中,充分享受网络的游戏精神,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上升的过程中主体渴望独立发声,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具体实践——虚实结合建构愈发困难。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灾面积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对抗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减灾各项工作。

打造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全方位的环境协同,家庭、学校、社会长效系统联动,互为补给,虚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虚拟现实相得益彰。网络思维牵引教师情感立场瞬间激活,促进学生熟悉体验迅速数字化转换,人文、技术、文化、心理综合影响力借助主体交流互动逼近众生狂欢内心孤独的互联网怪相,传统时代印记信息的情感表达与网络时代符号信息的娱乐流行要求自省调节对话语的渴望。价值排斥的内容导向、心态焦虑的平台关系聚合价值主体在消费欲望中迷失自我,日常生活化场景潜移默化浸润的自我抒写凸显话语亲和优势,达成沟通的必需与言说的资格。

(1) 亚文化造成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冲击、理想信念笃行的干扰,西方普世价值观广泛输出的全球化传播力量不对称,严重削弱了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权威力。信息推送爆炸、传播圈层震荡、情绪撩人彰显个性化、自我生产分众交互化,出现了信息茧房、信息泛滥、低俗、失真、道德失范、网络暴力、“宅” “丧”文化等网络迷失现象,弱化主流价值观认同内化外显的作用。粉丝文化的炒作偏离、不同社会思潮的分离支解带来异质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争锋,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终极目标——家国情怀导向遭到严重干预。

英国皇室订婚、结婚时的戒指基本都是蓝宝石,尤其偏爱矢车菊蓝宝石。矢车菊蓝宝石在蓝宝石里的地位,就相当于鸽血红之于红宝石,都是该类宝石中最顶级的存在。而如此出名的蓝宝石即是产于缅甸。缅甸蓝宝石又被称为“东方蓝宝石”,是一种极优质的“浓蓝”微紫的宝石。它的透明度高、裂隙小,颜色能让人联想到天空、海洋,而缅甸抹谷出产的蓝宝石更是被业界收藏家视为瑰宝。

(三)服务人民指向贯通体验式学习,增强微素养的生长力、竞争力

把握方向,互联网环境体验式学习具有甄别筛选为己所用、高质持续互动、有序活跃分享的特点,读图时代拟态景观发散思维与游戏化博弈要求进入面向未来的学习的深度状态,需求契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做时代的主人。

6.逃避退缩的勉强适应期。政策不断调整,待遇逐渐改善,协解人员推翻协解事实的幻想因无望而基本放弃。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也一步步得到满足,大部分协解人员决定勉强接纳现状,自觉寻求心理平衡,尽量维持适应目前生活。

发挥学习内源性动机内隐外显作用,精准信息需求匹配,摆脱娱乐化对需求定位分解干扰,关注系统出现的问题和发生变化的时刻。科学高效阅读,学习速度进阶迅猛,增强在基础阅读消化能力、检视阅读加入思考、分析阅读深度分析、主题阅读理解表达四个阶段的主体投入。主导学习型网络社群建立,整合连结获取资讯,突出目标主导,坚守原则立场,科学公正评价,积累反馈体验,增强学习协作归属感和内驱力。网络媒体发达、信息爆炸时代,重视文化反哺螺旋渐进式上升的学习样态,引入游戏化学习机制,进行碎片化时间管理与信息复盘思考,增重教育服务职能。

利用积极心理效应,激发个体潜能长足提升,养成微生态良好群体心态。网络语言多声道、信息失真情境重构批判现实逻辑,强调鲜活的生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渗透良好家风教育、覆盖红色实践来敦促青年社会化成长,培养青年学生的领袖力,远离佛系惰性和精致利己主义。改善网络圈群社交因孤独感爆棚、安全感缺失产生的焦虑心理,避免人云亦云主流价值认同的从众失声。建立线上线下微队伍,全面育人,建设、评估数字技术虚拟情境,提高话语覆盖力度,在培塑网络命运共同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的过程中,实现主流价值观培育的规律演进。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特色,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经历历史涤荡检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消费文化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背景下,微素养为广大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获得感,增长才会产生不竭的原动力和蓬勃的精神力。以人民的意志引领微素养提升革新,激发网络空间主体自觉,凸显主体精神,重设网络信任机制高频互动,促成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共同体意识铸牢、内化及转化。微素养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试金石,微观叙事平民化、接地气,综合应用人文、技术、法律、心理、道德、伦理等,在信息与权力分配中,纠正科学理念和适当行为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综上,网络环境以文化碰撞融合、社交情感焦虑、主体精神弱化为华彩背景,主流价值观教育需要筑牢理念之基,对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传承与赋新,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数字化内容建设,提升主体的认知力;搭建实践之台,融日常亲和于网络绿色生态,线上线下协同共建明晰社会化边界,提升主体的生存力;强化目标认同,把服务人民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于游戏化学习过程中优化体验效能,提升主体的学习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共识、微载体、微效果共同组成的微文化视域中落实内在品格包容气象,养成实践强化磨炼,主题研究创新思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通行医学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必经阶段,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通用的住院医师培训方式,会有效提升全社会医生的品质,对于医生个人发展,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还会缓解基层人才匮乏的状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以下简称“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认为,对医疗行业来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和输送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医师,有效提升医疗行业水平,特别是基层整体的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注释 :

首先,抗辩权行使时间的限制。只有当一方当事人的债务已届清偿期,但对方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使义务时,对方当事人才可以行使抗辩权。例如,只有在物业服务企业首先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并且经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的要求改善后不履行的状态继续存在时,业主才可以行使抗辩权[9]45。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59.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2016)[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6.

参考文献 :

[1]郭和才.拟态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估的功能弱化及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9):30-32.

[2]叶婷.微文化场域下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困境及其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5):85-87.

[3]任鹏.青年主流价值观形成的当前特征、演变逻辑和夯实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67-71.

[4]钱海军.高职思政教育的“微”生活逻辑:微文化育人[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2):71-76.

[5]匡艳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培育认同的技术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9):30-34.

[6]李长学.微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

[7]龙萍.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8]何美方.微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9]张明平.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9).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19-0021-03

作者简介 :高原,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微文化视域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01803040167)。

标签:;  ;  ;  ;  

微文化视域主流价值观认同教育实践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