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信息时代发展新阶段的国家挑战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信息时代发展新阶段的国家挑战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信息时代发展新阶段的国家级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阶段论文,信息时代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为王时代的到来,网络为王又让位于内容为王,我们已经 进入了信息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宽带网基础上的数字化突出了内容产业的重要性。政府和投 资商都在警告,没有内容或缺少内容的宽带网将陷入资金和需求的双重危机。宽带需要内容 ,内容带动服务,服务进一步刺激对带宽与内容两方面的需求。信息时代的产业发展规律正 在浮现出来。

于是,作为信息时代网络内容的一种主要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1 “信息手段革命”转向“信息内容革命”,引发了全球性数字图书馆建设浪潮

近1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连续出现了两次巨大的跳跃性发展:信息手段革 命与信息内容革命。正是这两次跳跃性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浪潮。

“信息手段革命”是指由数字技术所引发的信息传输手段的革命性汇流。由于数字技术成 为一切信息传媒手段的技术基础,它为与信息传播有关的一切产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 大众传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等)、有线通讯与无线通讯以及计算机与网 络因此而汇合为一,通过统一的宽带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一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全 球性的对信息、传媒、通讯业“放松管制”的浪潮,传统行政性的、行业性的管理体制为现 代市场体制所取代。美国国会1996年2月通过了《电信传播市场竞争及解禁法案》,完全放 开了信息传媒业的传统管制,欧盟国家在1987年发表的欧盟“电讯绿皮书”中制订了将电信 传播产业导入竞争的时间表,1998年1月1日,这一过程完成。信息手段的革命使全球化势不 可 挡。数字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所有人都能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并使各种文化的交 流逐步建立在快速、直接与个人的基础上。

信息传输手段革命的真实含义实际在于“内容”。使通信业、传媒业、信息业融合为一的 数字技术,在拆除了各种传媒之间的传统壁垒,使之成为统一载体的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 对“信息内容”的需求,引发了“内容产业”大规模的“媒介转移”与资源整合浪潮,“内 容革命”由此产生。欧洲人将此称为“信息社会第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被形容为是“内 容为王代替网络为王”的阶段。由于内容产业实质上就是广义文化信息的数字化,所谓内容 产业也就是以新的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文化产业,所以,文化内容的创作和提供成了关键,文 化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内容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引发了世界性的、面向数字时代的文化媒介迁移运动 。发达国家竞相将本国文化遗产大规模转换成数字形态,以便为未来的“内容”市场竞争奠 定新的基础。作为迄今为止数字信息资源的主要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数字图书馆成为其中 最为引人注目的基础性项目。

数字图书馆成为“内容革命”时代的标志性项目,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人类学习、利用、 收集、发现知识的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发展密切相连,在纸张和印刷术的基础上,有了以文字 处理为主的书籍的传统图书馆。当新的技术手段,即数字技术手段出现之后,传统图书馆自 然成为向数字图书馆迈进的出发点。

传统图书馆历来承担着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关键角色。现代图书馆馆藏包括文字、音频 、视频、多媒体等藏品,其知识积累的规模、收藏的结构等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的有代表 性的载体。围绕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建立起来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无不构成了一个国家 和民族知识的积累、传播和创新的中心。因此,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实现内容革命必须以文 化遗产数字化为中心环节,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必须从传统图书馆做起,必须以建设数字图 书 馆为基础。抓住数字图书馆建设就是抓住了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就是抓住了应对未来 发展的挑战的关键环节。投资数字图书馆就是“投资未来”。

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当前世界发 达国家无不以国家政策主导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公共资金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1994年9月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式公布了一项为期4年、投入2440万美元的“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 ”。1995年3月,法国也开始在新建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将该馆收藏的100万册图书数字化。该 馆特别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将该馆收藏的艺术精品及分散在法国各地的古书艺术插页 用彩色高分辨率扫描仪录入光盘。1996年8月,德国联邦内阁会议正式通过德国1996-2000年 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中心内容是建立全球电子图书馆和开展电子出版业服务。此外,1995年 5月29日,法日英加德意7国的国家图书馆在法国成立了G7全球数字图书馆集团,以后又扩展 为G8集团,该项目的目标是从现存的数字化项目中组织一个大型的人类知识的虚拟馆藏,通 过网络为广大公众服务。台湾也提出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并试图成为中华 文化的新中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展示出人类文化史上 的又一次空前的“媒介转移”。

这个转移正在使人类的交流、学习、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文化和知识在新的技术 手段的基础上,日益成为普通的消费品。我们理解的天地君亲师、我们所习惯的文化和精神 的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威,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被无情地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是顺应这个潮 流还是阻碍这个潮流,或者在这个潮流面前惊慌失措,唉声叹气,已成为考验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生命力的试金石。必须承认,这个潮流是挡不住的。只有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我 们才能领导这个潮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地球已经存在了几 十亿年,据说至少还可以存在30亿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中华民族的7千年文化应当只是 一个出发点,面向未来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命运,面向未来就是创造和创新。

在以文化内容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掌握主动权和解释权的 唯一有效办法就是主动出击,用自己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产品去吸引消费者,占领文化 市场。因此,面对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市场,封堵不仅没有效果,甚至失去 了意义。

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内容媒介转移,是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为经济资源的必要 步骤,实质上是为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条件,经济意义巨大。经此开发,许多以往不被 认为具有经济意义的文化形态,将由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所负载,进入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的视 野,以往被认为处于经济生活“边缘”的文化事业机构,特别是一向依赖于公共资助的图书 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将可能被接入经济开发的中心地带。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态可能从根 本上发生变化。

在这方面,美国人再一次走在最前列。美国没有什么文化遗产,却率先将“内容产业”纳 入商业和产业化轨道,通过1997年“北美行业分类系统”的颁布,美国已经向世人宣布了他 们将可商品化的信息内容(特别是文化内容)作为信息产业的主体。因此,文化遗产作为新经 济资源的意义已经凸现,各国文化遗产已经暴露在国际文化传媒巨头的掠夺与竞争压力之下 。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决不限于经济领域。如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能够描绘人 类的“生物基因图谱”一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现代文化和人类学家能够描绘一个民 族的“文化基因图谱”,当文化基因成为国际资本的掠夺对象的时候,后发国家失去的将不 仅是经济发展的机会,而是文化传承的条件。在新的全球化浪潮面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经济安全”问题,已经转化为“文化安全”问题。

2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数字图书馆建设酝酿着信息技术突破和信息产业升级的巨大商机

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其自身重要性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决心在信息社会发展新阶段 抢占先机的发达国家政府,无不在数字图书馆领域谋求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可能。因此, 在信息内容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集中在数字图书馆领域。

首先是技术挑战。随着“内容革命”时代的到来,一个凸显出来的问题是,开发和应用信 息内容的技术大大落后于信息手段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领域将成为实现突破的主要领域 。

因特网上的数字容量与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程度,但是对信息内容的应用技术却停滞 不前,显出巨大的落差。据加拿大工业部专家预测,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5年内微 机中央处理器的主频就会从1000兆赫增加到6万兆赫,微机硬盘容量至少可以增加1000倍。 按照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已经开发出的互联网用高速激光器计算,借助光纤每秒传送400亿 位数据,将全球最大的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文献传送到北美各地,只需要3秒时间。

根据这一对信息存储与传输能力的技术预测,距离实现“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 以用任何连接互联网的数字设备来访问所有人类知识”这一互联网时代的理想似乎并非遥远 。但是,真正开启网络时代发展洪流闸门的还是应用,这方面的发展远非乐观。根据美国总 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2001年2月的报告所引用的数据,目前还没有哪个搜索引擎的索引量 能够超过万维网所有公共可索引信息的16%。这意味着,大量的内容信息一旦上载就变成了 无法服务于用户的无用信息。据这个报告说,目前还没有一个引擎能够通过内容描述来查找 声音和图像信息,而且这还只是“耗尽我们已有认识和技术基础的一个领域”,相应的技术 难题还有诸如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数字档案的存储和保存,隐私与安全,以及易用性等等。 由于数字图书馆技术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是各种技术突破的集中和交汇之处,以数字图书馆作 为技术攻关的重点,对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有人说:“数字 图书馆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从实际作用来说,也不为过。

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2001年2月提出来的应对性方案是:继续以政府主导的形式, 集中力量在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实现突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实现新的技术升级,在国际经济 、政治格局中获得新的优势。

其次是市场挑战。“内容革命”时代第二个凸显出来的问题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技术与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会形成网上内容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并进而影响未来的国际经济、政治 格局。在这一局势下,后发国家处境尤其不利。数字图书馆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国家战 略手段。

“内容革命”时代甫临,“圈地运动”即始。电子媒介负载的文化符号,已经以各种技术 产品的形式,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自1998年美国从出口产品第一位的飞机让位 于“视听技术产品”以来,影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因素就发生了变化。人们忽然看到, 未来“综合国力”的比较可能不仅是由有多少机床、能够生产多少汽车这种传统的工业指标 来决定,而很可能是根据文化信息的“上载”程度,网上文化信息占有率,以及文化产品商 品化程度这样一些指标来衡量。

网络内容发展程度的差别已经显现。这一差别将叠加在传统工业经济发展已经形成的差别 之上,对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

在经济和技术发达程度不高的国家,文化遗产的“介质转移”程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 加大,这使得不发达国家在花去了宝贵的资金,建立起信息化基础设施后,客观上陷入为发 达国家文化无障碍输入而“铺路搭桥”的不利境地,成为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市场和文化产 业的下家。比如说,目前我国网上信息内容流入和流出的比例悬殊,网上中文信息内容还不 到信息总量的1%,它实际上意味着,我国大部分上网人口,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只能消费别 国的文化产品,必须为购买网上内容而向外国人付费。更为严重的是,只要上网,我们就只 能接受由英语文化意识形态为主导解释的各种文化产品。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8年世界文化发展报告称,后发国家文化遗产数字化过程中的一个 危险就是,急急忙忙地依赖于别国的资本实现其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 国际经济格局中,再一次成为(文化)资源的廉价出口国和(文化)产品的高价进口国,甚至依 赖于经过别人加工的本民族信息文化产品以进行文化的传承。由于依靠非遗产来源国对文化 遗产进行数字化转移工作,他们可能失去对自己文化的解释权,并使自己的文化遗产的基本 含义发生变异。这当然是一种比较客气和委婉的说法。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一方面,交流能 够带来发展,带来机遇。但是另一方面,交流也带来伤害,带来破坏,甚至是对民族文化的 毁灭性打击。事实上,在不同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往往屡试不爽。

因此,数字图书馆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所有国家,特别是对后发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自1992年以来就开始组织“世界的记忆”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在“文化 多元化”思想的指导下,对世界各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进行支持与协调,欧盟各国自1999 年以来,也已经在“内容创作启动计划”(SISU)这一框架性合作计划下开始了统一行动,他 们重新肯定“文化产业”概念,将欧洲各国文化资源的整理和开发作为欧洲“信息社会第二 发展阶段”的主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最新战场。

第三是产业升级挑战。数字图书馆所以成为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之一,主要是因为它是迄 今为止最有效的内容组织形式,它将与宽带网建设一道,构成信息产业发展新阶段的两个基 本支点。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为王时代的到来,网络为王又让位于内容为王,我们已经 进入了信息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宽带网基础上的数字化凸现了内容产业的重要性。政府和投 资商都在警告,没有内容或缺少内容的宽带网将陷入资金和需求的双重危机。宽带需要内容 ,内容带动服务,服务进一步刺激对带宽与内容两方面的需求。这就是信息社会发展新阶段 的产业运行规律。2001年以来,美国以新经济成分为龙头的股市持续低迷,大批宽带提供商 出现财务危机,已经表现出,宽带网天文数字的投入如果不以内容为依托,必将陷入过剩危 机,并进而导致新经济的产业脱节和市场萎缩。

因此,网络内容之争背后,是信息产业的大规模结构调整,这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制订发展 战略时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数字图书馆则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四是文化挑战。随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浪潮的来临,一个全球性的信息文化产品( 以VCD等“视听技术产品”为代表的电子消费品仅仅是其开端,甚至连开端都不是,准确地 说,不过是开演前的乐队调音。)市场已经出现。全球性文化竞争市场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和 冲击文化价值,是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所遭遇的更为根本性的挑战。

冷战后,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并没有结束,不过是换了民族和文化的外衣,而文化冲突的 战场,已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上,或者说转移到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文化市场上。互联网从技术 上已引发了文化内容的无障碍流通,不断地放松管制又促进了内容产品的市场化与内容产业 的不断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所以不断地推动放松管制,既是基于对自身文化的自 信,更是基于一种产业化的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如果不看到这一点,采取主动措施以迎 接挑战,前景显然很不乐观。在这里,无论是对“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盲目自信,还是 对由先进信息技术负载而至的西方文化盲目接受,都是及其危险的。

因此,我们必须对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文化含义有清醒的认识。

传媒汇流和“放松管制”运动已经造成了国家之间信息内容的无障碍流通,传统存在于民 族国家版图内,并受到各种制度、习惯、风俗屏护的文化,已经作为信息内容产品汇入全球 市场,开始受到经济规律的无情支配,文化本身的价值与文化市场的经济价值之间已经出现 分离。我们已经遭遇这一根本性的挑战。

信息化很可能带来两种相反的结果。一种是多样化的消失,一种是劣质文化的泛滥。而钥 匙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技术手段历来都有两面性,核能既可以为和平服务,也可能成为屠 杀人类的工具。因此问题不在于技术手段,而在于人类自身。人类能够和平共处吗?丛林法 则能够失效吗?如果发展的趋势是文化多样性的消失,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近年来,人们经常在“全球文化均质化”和“全球地方化”这两个概念上发生争论,将其 看 作全球化时代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前者是说,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与信息传输的低廉化 ,出现了一种全球性大众文化,受到无论什么文化背景下的人民的共同喜爱;后者是说,由 于同样的原因,一些极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借助于信息技术,并在某种市场机遇的作用下, 可能获得全球性的消费者的意外欢迎。主张前一观点的人认为,信息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 浪潮将消灭文化多样性与多元化;而后者则相反,认为全球化恰恰导致全球化的文化多样性 发展。

实际上,就为信息技术所推动的全球性文化市场本身而言,促进了“全球地方化”的市场 力量,同样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消失。因为在一些表现地域性文化的信息内容产品受到消费 者 欢迎的同时,必定是另一些信息文化产品因消费群体的狭小而失去生存的机会。“全球文化 均质化”与“全球文化地方化”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下,文化发展可能遭遇的两种命运 。

问题在于,由于市场化程度不足,或者是由于消费群体过于狭小而暂时没有获得市场价值 的文化,是否没有文化价值?市场是否是文化的唯一评判标准?进而言之,有哪个国家的政府 愿意听任国际市场对本民族文化生存还是毁灭的任意裁判?我们已经经历了工业化过程中对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否还要经历后工业社会对“文化多样性”的破坏?不幸的是,以 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为背景的强势文化,如果没有对手相争,根本就不会给弱势文化任 何机会。历史证明,所谓西方文明,宁愿将东方文明放在博物馆中把玩,供在神坛上朝奉, 也不愿让她在现实中发展。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所以,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任何 一个民族都只能是自己救自己。

欧洲人已经看到了这一威胁。欧洲国家既有发达的技术和经济,更有历史悠久的人文传统 ,但是,由于人口规模的差别,也会在内容时代失去优势。最为典型的例子发生在芬兰。芬 兰具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信息产业,其诺基亚移动电话和自由软件运动在全世界具有支配性 影响。但是芬兰人口微小,无法形成规模性的信息文化消费市场,支撑与国际传媒巨头竞争 的文化企业。这样,如果仅以单纯的市场原则来看,传播芬兰文化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并没 有竞争力。信息手段的高度发达与民族文化内容产品供给能力低下已经在芬兰形成了不良局 面。这已经超出了经济的意义,构成“文化认同危机”。

3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应对信息时代新挑战的国家信息建设基础工程

数字图书馆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已经引起了许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竞相实施本国的数字图书馆研发计划,呈现出激烈 竞争态势。应对上述挑战,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1998年7月20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指示下,国家图书馆向文化部提出申请,要求在国 家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成立了以文化部领导为首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领导 小组。这一阶段,主要是起到了普及数字图书馆知识的作用。

1999年5月,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成立,并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列为8 63重点发展项目。战略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 世纪的宏大工程,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教育、文化、金融、信息等各界通力合作、相互 配合之下,全面展开。

1999年6月,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组、中科院计算所、863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 、中华文化信息网、中国计算机学会和国家图书馆在北京联合主办’99数字图书馆论坛,研 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理论、技术和法律等相关问题。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从规划 、管理、技术、法律等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走向。这次论 坛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奠基礼。

2000年4月,中共中央党校列入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中国数字图书 馆建设的转折点。

2000年11月,全国党校图书馆工作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 党校系统图书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要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合作,在全国 率先建成数字图书馆。

2001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与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中国航天机电 集团公司在京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共同承担全国党校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央党 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科技部部长朱丽兰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有关技术、管理、运营、法律等问题,总结工程试 点经验,吸收国外先进科研成果,促进数字图书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事业的发展,2001年3月,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化研究中心签署协议,发起筹备“第二届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

根据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识到,作为国家信息建设的基础工程,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应该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之上:

首先,数字图书馆是对国家整体技术实力的挑战,必须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 力量。根据国际发展经验,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代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为保证对自己 文化的解释权,不使其基本含义发生变化,必须将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立在自有知识产权的 技术基础之上。

其次,数字图书馆是对国家经济主导力的挑战,必须形成以公共资本为主体的开发力量。 它作为一个国家迈向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技术上酝酿着巨大突破的可能,在经济上 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实质上对国家在新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整体性影响。因此,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有国家安全考虑,必须以民族生存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为出发点,彻底 研究,周密计划。必须在国家产业政策的主导下进行,形成以公共资本为主体的开发体系。

第三,数字图书馆建设影响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数 字图书馆是信息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性项目,下一轮制度创新的焦点所在。在数字图书馆 建设的操作中,应调动政府与民间两个积极性,结合国家和企业两个利益,设计经济开发与 文化发展两个战略。应该同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诸方面进行综合性制度创新。

根据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并根据我国近年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经验,目前我 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该着重进行以下工作:

首先,加强对中国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建议制订“中国数字图书馆 发展战略启动计划”,详细制订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蓝图。

其次,加强国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建议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技术联 盟”,集中进行技术突破,开发出以自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项目群。这个技术联盟应当 从需求出发,因此要有传统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娱乐行业、新闻出版传媒业、信息企业参 加。

第三,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建议建立一个或多个“人文信息技术国家测试基地” ,将大规模数字藏品投入应用,在加速数字资源的应用开发中推动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发展 。技术只能在应用中开发,在应用中发展,在应用中提高。应当杜绝科研领域中“几千万买 一 本书”的现象。

第四,加强对于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投资。建议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基金”,为我国 数字图书馆发展筹集充足资金。

第五,加强数字图书馆国家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已经成功建设和正在启动建设的大型国家 数字图书馆示范项目有“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和“国家图书馆”。“全国党校系 统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的重大成果,也是国家863计划实行产业化的成 功典范,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有力支持。建议以“全国党校 系统数字图书馆”为主干工程,建立全国性的数字图书馆示范与测试网,并进而建立有中国 特色的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应用的支持系统。

标签:;  ;  ;  ;  ;  ;  ;  ;  ;  

数字图书馆:信息时代发展新阶段的国家挑战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