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论文_宁小晶,柳金斌,衡星,杨金玉

胆囊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论文_宁小晶,柳金斌,衡星,杨金玉

北京市隆福医院 普外科 100010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09月~2014年12月间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1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12例,再手术治疗5例,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胆漏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黏膜及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肝外胆管或迷走胆管的损伤、胆囊管残端缝线或钛夹脱落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胆肠吻合及鼻胆管引流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胆囊手术;胆漏;胆漏的原因;预防及防治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A

胆瘘是胆囊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自2008年09月~2014年12月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17例,其中17例术后出现胆漏,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胆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7例,男11例,女6例, 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7.5岁。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中开腹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12例。5例开腹手术中急性胆囊炎并结石4例,慢性胆囊炎并结石1例(中转开腹),12例腹腔镜手术中急性胆囊炎并结石9例,慢性胆囊炎并结石3例。

1.2胆漏原因 残余胆囊黏膜及胆囊床毛细胆管漏7例,迷走胆管损伤3例,副肝管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漏5例(其中胆囊管结扎线脱落1例,可吸收夹脱落4例),胆总管损伤1例。

1.3诊断标准 ①术后出现腹痛、腹胀和胆汁性腹膜炎症状、伴发热、高热、黄疸;②腹部伤口或腹腔引流管有胆汁样液体,时间持续1周以上;③腹腔穿刺获得胆汁;④B超或腹部CT显示膈下或肝脏周围有积液;⑤胆管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渗。本组资料中,无明显不适仅引流管有胆汁流出9例,局限性腹膜炎6例,弥漫性腹膜炎2例(其中1例出现中毒性休克)。

1.4治疗方法 发现胆漏后首先给予右侧卧位或半卧位、禁食水、胃肠减压、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抗感染、抑酸、抑制消化酶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对于弥漫性腹膜炎症状明显者应急诊行开腹探查术,包括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等。对于全身症状轻,腹膜炎局限,引流管通畅的病人,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引流情况及腹部体征变化。若胆汁引流量较大,则行ERCP或PTCD检查,如为胆总管损伤,则急诊剖腹探查。如为胆总管壁、较大副肝管损伤或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可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减压,或继续保守治疗,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如发生引流管堵塞,及时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

2结果

本组2例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诊断性腹腔穿剌抽出胆汁,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分别为胆总管损伤和副肝管损伤;胆总管壁损伤予以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副肝管损伤予以重新放置多根引流管充分引流。迷走胆管损伤3 例、胆囊管残端漏5例,经ERCP检查证实,行ENBD治疗3例,保守治疗5例。残余胆囊黏膜及胆囊床毛细胆管漏7例,均予以予以保守治疗观察。本组1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3.1胆漏的原因

胆漏是胆道手术后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以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最为常见, 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率要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据国内外文献报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率为0.2%~3.4%, 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率为0.1%~0.5%[1]。残余胆囊黏膜及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肝外胆管或迷走胆管的损伤、胆囊管残端缝线或钛夹脱落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本组有7例残余胆囊黏膜及胆囊床毛细胆管漏,由于胆囊萎缩或胆囊壁严重增厚的急性期胆囊,不得已行胆囊部分切除,残留的胆囊黏膜仍可分泌粘液或粘液样胆汁。在连接肝右叶前部与胆囊间有很多毛细胆管,当肝床剥离过深或盲目电凝胆囊床止血会损伤这些小胆管。电凝处理胆囊床创面时细小胆管断端收缩并形成焦痂暂时封闭,短时间内很难发现胆汁外漏,术后胆管压力增高,焦痂脱落,形成胆漏[2]。5例胆囊管残端漏,其中4例为胆囊管夹闭不全或钛夹脱落,1例为结扎线结脱落,因急性炎症期胆囊管水肿明显,术后随着水肿消退可出现结扎线结或钛夹松动,有时因胆囊管较粗短,钛夹闭不全或因胆囊管残端有细小结石嵌入致钛夹松脱[3]。3例迷走胆管损伤,迷走胆管出现率为 5% ~30%,常位于胆囊床中央或胆囊浆膜返折处,在胆囊浆膜下走行,管径较细,一般为1~2mm,解剖胆囊床时即使损伤也很难发现,以致造成术后胆漏甚至胆汁性腹膜炎,分离胆囊床间隙过深极易损伤迷走胆管[4]。1例胆总管壁损伤,胆囊炎性反应重导致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使用电钩分离时,热传导效应可引起的胆管组织破坏,导致胆总管热损伤,继发胆漏[5]。1例副肝管损伤,副肝管独自引流肝脏某一叶或一段的胆汁,由于变异较多,术前常规B超甚至CT检查都不能发现副肝管。在解剖胆囊三角时切断或游离副肝管会造成胆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胆漏的预防

严格掌握LC的手术适应证,急性胆囊炎宜在发病72h内手术,超过72h应予以抗炎对症处理,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6]。术中准确辨认胆总管、胆囊管、右肝管及胆囊壶腹是预防术后胆漏的关键。剥离胆囊时尽量紧贴胆囊壁进行,应在胆囊壁的肌层与浆膜层间进行,保留肝脏表面的筋膜组织。对于胆囊炎症重尤其萎缩性胆囊炎,解剖层次不清时,应避免剥离胆囊床过深,胆囊顺行切除困难时可选择逆行剥离,必要时中转开腹。剥除胆囊后胆囊创面如有出血点,应充分电凝止血,以免发生毛细胆管漏[7]。术中应用电凝钩解剖胆囊三角时,为防止电钩热损伤,在解剖重要结构时应将单极电能调至最低。电凝钩周围的组织、结构必须清楚的显示出来。解剖、分离胆囊三角区时,使用电钩钝性分离,除胆囊动脉外如有不易分开的细小管状或条索状组织,可能为副肝管、迷走胆管,应与胆囊动脉一起夹闭,不能一起夹闭的应先施夹后再离断。切忌大块组织分离、切断、结扎,发生出血时更不要盲目钳夹止血,用止血钳夹住出血处电凝止血,切忌在血泊中盲目操作,以减少对肝外胆管及副肝管的损伤。在离断胆囊管时应尽量无张力,以防止胆囊管与胆总管、肝总管牵拉成角,误伤胆总管或肝总管。对可疑病例,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十分重要,以便尽早发现胆漏,做出足够的预防措施。如毛细胆管漏时,经充分冲洗并引流,胆漏可保守治愈。

3.3胆漏的治疗

根据胆漏大小、原因、部位及病情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对全身症状轻、腹膜炎症状较轻、引流管通畅者,应先行保守治疗。本组病例中,1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其中迷走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残端漏3例,残余胆囊黏膜及胆囊床毛细胆管漏7例,治疗中患者应取右侧卧位或半卧位,防胆汁积聚于膈下。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防止胆汁在腹腔内积聚,如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同时予以加强抗感染、保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可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胆汁的分泌,应用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组织修复愈合[8]。该组12例患者经过5~7天的保守治疗后,胆漏量逐渐减少,最终痊愈。对于胆漏量较多而一般情况稳定的患者,可行ERCP检查,明确胆漏的部位,该组有8例患者进行了ERCP检查,证实迷走胆管损伤3 例、胆囊管残端漏5例,其中行ENBD治疗3例,相较于单纯的保守治疗,ENBD引流管可减轻胆胰管压力,迅速控制胆汁腹腔外漏, 明显地减少外引流量, 有利于腹膜炎症的局限和吸收, 减少胆汁造成的刺激和中毒症状, 加快漏口的愈合,并利于随时造影了解胆漏的愈合情况,且无需再次内镜介入[9]。但鼻胆管容易造成鼻咽部不适,而且放置时间过长容易移位、脱落;由于外引流胆汁,严重时还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这些均是ENBD的缺点。对于胆漏扩散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与中毒性休克的患者,仍应急诊手术。手术治疗以彻底腹腔冲洗,疏通胆道,引流通畅为原则,针对胆漏的原因、部位、大小、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术式。该组病例中2例患者进行了急诊开腹探查手术。1例为胆总管侧壁损伤,术中用细针线缝合予以修补,切口行“T”管支持引流,并放置腹腔引流,待胆漏停止后,拔除T管,一般认为“T”放置8周以上比较安全。对于难以修补的损伤,还可考虑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0]。另1例手术的病例为副肝管损伤,术中因炎症反应重,未能找到损伤的明确管道结构,于胆漏部位放置引流管2根,同时放置膈下引流管及盆腔引流管,并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将漏出胆汁经空肠营养管回输,维持胆肠循环,避免胆汁大量丢失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同时予以加强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序贯应用生长抑素抑制、生长激素,促进组织修复愈合。

总之,胆漏为胆囊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多样,术前准确判断病情及手术难度、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操作规范、注意解剖变异、如有可疑及时放置腹腔引流,术后严密观察、及时治疗,是避免严重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Kimura T,Suzuki K,Umehara Y,et al.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bile leaks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 2005;12:61-64.

2.吴伟新,沈卫星,崔恒官,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 2012,19(1):38-39.

3.巴明臣,毛静熙,陈训如,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致胆汁性腹膜炎 2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675.

4.夏穗生.漫谈Luschka胆管处理和Mirizzi综合征的诊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 11(3):148-149.

5.潘勐,陈晓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20(2):157-160.

6.夏中平,黄宏斌.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原因探讨及处理[J].肝胆外科杂志,2009,17(4): 285-287.

7.孙世波,孙立辉,宿华威,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附9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 (10):771-774.

8.黄权.肝胆手术后胆漏的综合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5,13(5):381.

9.杜小军,熊利民,罗伟昌,等.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道术后胆漏[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3):152.

10.Heise M,Schmidt SC,Adler A,et al.Management of bile duct injuries follow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Zentralbl Chir,2003,128(11):944-951.

论文作者:宁小晶,柳金斌,衡星,杨金玉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胆囊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论文_宁小晶,柳金斌,衡星,杨金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