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于建勇

(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 江苏 扬州 225800)

【摘要】目的:观察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药房2016年1月—2016年12月所使用的抗菌药物2000份作为样本,调取2000份样本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000份样本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36例,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比3.09%、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比1.35%、大环内酯类药物占比1.05%、青霉素类药物占比0.9%、喹诺酮类药物占比1%。各类不量反应中,消化系统反应占比52.78%、神经系统反应占比22.22%、心血管系统反应占比16.67%、皮肤组织反应占比8.33%。结论:临床应视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加强用药管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抗菌药物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药敏实验;用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330-02

前言

抗菌药物为临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疗效已被证实。但如药物应用不合理,极容易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本文选取本院药房2016年1月—2016年12月所使用的抗菌药物2000份作为样本,分析了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得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药房2016年1月—2016年12月所使用的抗菌药物2000份作为样本,抗菌药物使用方向如下:普内科310例、肿瘤科415例、骨科328例、呼吸内科500例、中风康复科447例。药物类型:头孢菌素类679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520例、大环内酯类380例、青霉素类221例、喹诺酮类200例。

1.2 方法

调取2000份样本的临床资料,对药物的使用类型、使用剂量、给药方法及用药时间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针对筛选不合理处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类抗生素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的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采用(%)表示。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类抗生素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000份样本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36例,具体见表1。

结果显示,各类抗生素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最高,占比3.09%。与其他药物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的表现见表2

结果显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52.78%,在各类不良反应中占比最高,与其他不良反应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表现

本文研究发现,2000份应用抗菌药物的样本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3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8%。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比3.09%、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比1.35%、大环内酯类药物占比1.05%、青霉素类药物占比0.9%、喹诺酮类药物占比1%。对比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可以发现,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最高。临床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应用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本组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消化系统反应占比52.78%,患者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等为主。神经系统反应占比22.22%,患者临床症状以兴奋、躁动、失眠等为主。心血管系统反应占比16.67%,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低血压等。皮肤组织反应占比8.33%,患者症状表现以过敏及皮疹为主。发现上述不良反应后,立即给予停药处理,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的主要手段之一[1]。

3.2 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

药物本身剂量过大、医院管理不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是导致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

3.2.1药物因素 部分厂商所生产的抗生素,药物剂量较大,浓度较高。不仅贮藏难度大,且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对感染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造成影响[2]。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液体类药物的常规剂量为1.125g,增至3.375g。如药房未能谨慎选择药物,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类不良反应。

3.2.2管理因素 部分医院的盈利来源,以药品收入为主。为提高经济效益,医院往往会通过增加抗生素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等方式给药,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升高。另外,药师缺乏用药知识、盲目配伍,同样容易对用药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导致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

3.2.3患者因素 除药物因素及医院管理因素外,患者自身用药依从性差,同样容易导致各类不良反应发生。部分住院患者认识不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盲目过量服用药物,是导致抗菌药物的应用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3]。对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严密监测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

3.3 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途径

合理选择药物、加强用药管理及健康教育,是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主要途径:

3.3.1合理选择药物 药房选择药物时,应加强对各抗菌药物剂量的观察。视药物的剂量,及患者的病情与年龄,调整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当降低儿童用药剂量,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另外,给药前还需通过药敏实验的方式,判断所选择的抗菌药物是否合理。如不合理,需立即予以调整,以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3.3.2加强用药管理 医院需加强用药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药物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提高给药的合理性,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另外,还需加强对药师的培训。从药物配伍、药敏实验、药物药理作用等方面,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降低由药师素质不达标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3.3.3加强健康教育 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等角度出发,使患者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发生盲目增加药物使用剂量等问题,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另外,住院患者用药期间,临床还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一旦发现恶心、呕吐、失眠、皮疹、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时,需立即给予处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与药物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临床应合理选择药物、加强用药管理及健康教育,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抗菌药物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红红,蔡红,谭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7,14(04):813-814.

[2]盛垚,冯华,李景云.中山市某三甲医院2013-2015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调查分析[J].广州医药,2017,48(02):82-86.

[3]吴铁松,吴丽霞,谢展雄.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策略[J].抗感染药学,2016,13(06):1286-1289.

论文作者:于建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于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