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90例临床分析论文_王配配

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90例临床分析论文_王配配

王配配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院 277100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肛周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本次研究中,治愈8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9%,且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有着明显差异(P<0.05),且经1年随访发现,各有1例患者出现肛周脓肿与肛瘘复发。结论 给予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患者对应手术治疗与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肛周感染;治疗

当前,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究其原因,多是因生活方式与饮食的改变与不顾虑造成,且由此有诱发的肛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而且此类患者,因伤口愈合的时间较长,且治愈时间也比较长,极易出现感染,加之并发症也比较多,为此,正确处理好糖尿病与肛肠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所在[1-2]。在此笔者就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一回顾性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60例,女30例,年龄均在47~75岁间,平均年龄为(55±4)岁,所有患者均满足WHO制定的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其中,70例存在糖尿病史,其余20例为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后发现。同时经检查发现,50例为肛周脓肿,20例为肛瘘,10例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8例为嵌顿性痔并发坏死,2例为直肠癌术后切开感染。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类型与发展情况,被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具体为:(1)手术治疗:术前在护士引导下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与凝血功能、输血前九项等实验室检查,如有必要,还需行肛门直肠前内B超检查;结合病情采取对象手术方法,其中,低位肛周脓肿被给予一次性根治术,高位脓肿与高位肛瘘行切开挂线手术,坏死性痔行切除术,而肛周坏死皮肤行切除清创手术与切口清创引流术,并在术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应用相应抗生素[3];

(2)胰岛素治疗:做好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即给予所有患者应用短期胰岛素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改为降糖药物口服(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等),使之血糖保持在7.0~9.0mmol/L间,其中,胰岛素应用结合患者体重选择剂量,每2g用1U胰岛素,并从1/3~1/2的量开始试用,于首次应用后结合患者血糖下降情况合理调整剂量,不可过急。同时给予其减轻毒性与炎症对症治疗。

1.3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判定,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则为痊愈,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相应明显改善,且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则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有恶化趋势,则为无效[4]。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有效观察与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若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本次研究中,治愈8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9%,且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有着明显差异(P<0.05),如表1。同时,经1年随访发现,各有1例患者出现肛周脓肿与肛瘘复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9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分析( ±s)

时间 血糖水平

入院时 13.2±2.5

治疗过程中 10.13±0.02

术后 8.12±1.02*

注:*与入院时相比,P<0.05。

3.讨论

一般来说,对于糖尿病患者,且并发肛肠感染性疾病的概率比较大,且以肛周脓肿最为多见。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不断下降,难以生成大量抗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增加了受感染的机会,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较高,相对抑制了生长素的正常分泌,加之体内胰岛素又不足,若是长时间的高血糖,则会造成血浆组织中蛋白出现过度非酶糖化反应,使得蛋白质构型与功能出现异常变化,导致蛋白质代谢失衡,造成伤口长时间不愈合[5-6]。本次研究中,50例肛周脓肿患者均是由皮源性感染与肛腺感染导致的较大脓肿,而肛瘘则是因肛周脓肿逐渐发展而成,为此,针对临床上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其出现了感染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其相关检查,一旦确诊为肛肠感染性疾病,就需立即治疗。

而在糖尿病患者确诊感染之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是治疗的关键,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患者痛苦,特别是对于炎症坏死性病灶,更是应该给予其彻底切除或根除处理,充分引流[7]。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具体结合感染情况,被给予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肛周脓肿高位患者行切开引流挂线治疗后,全身中毒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而肛瘘患者在被切开管腔后,也未出现肛门狭窄或是肛门失禁等并发症,而直肠癌患者在被给予感染创面充分清创引流处理后,创面得到了快速愈合,90例患者中,80例患者治疗后痊愈,总治疗有效率为98.89%,整体效果显著。

同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与胰岛素的应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抗生素的应用,多以联合、广谱与足量为其应用原则,并具体结合患者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抗生素,而胰岛素的应用也同样需以患者体重与病情发展情况为依据,合理控制剂量。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被给予对应的抗生素与胰岛素应用,结果显示,治疗后同入院时相比,患者血糖水平有了明显下降[8]。由此可见,在给予临床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患者相应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生素与胰岛素,对提高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糖,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宇光,郭军.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72-73.

[2]吴定奇,胡建文,毛丽珠等.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31):104-104,105.

[3]林大伟.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04):139.

[4]刘丽.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2):109.

[5]邓新春,孙付荣.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6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69-69.

[6]马太原,熊亚兰,王桂新等.1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及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32-33.

[7]唐冉,王建民,毛细云等.促进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术后创面愈合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5):481-483.

[8]赵浩翔,陆明,吴可等.糖尿病合并肛周感染的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6):621-622.

论文作者:王配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90例临床分析论文_王配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