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多元化护理的自我管理效果研究论文_刘海鹏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多元化护理的自我管理效果研究论文_刘海鹏

刘海鹏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精神病人疗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31

【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的影响及相关效果。方法: 选择 2014年1月 ~ 2015年1月我院住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PAN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干预后,在日常生活自理、医嘱行为遵守、心理自我调节、社会生活能力方面,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 评分:干预后,观察组(12.36±3.95)分,对照组(24.48±5.7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多元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15-01

前言: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临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及较长时间的药物维持治疗而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因此,早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和护理成为患者能够较好康复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患者在首次住院期间即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护理干预对患者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此加以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2014年1月 ~ 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70例,其中男 45例,女 25 例。年龄 22 ~ 54 岁,平均( 32.60 ± 6.40) 岁。病程2 ~ 19 年。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 41例,大专及以上29例。学生 10 例,人 23 例,农民 19例,其他18例。纳入标准: ( 1) 符合 ICD - 10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2) 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3) 入院时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 评分 > 36 分。排除标准: 合并有脑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有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 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有智能障碍。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自愿接受研究,完成整个治疗及康复护理过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该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基础护理等,不作详述。观察组增加多元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训练项目选择和规划,由主管护师、 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组成管理小组, 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病情及自理行为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康复训练项目,组成多元化护理方案。 责任护士就方案与患者、家属进行商议,及时更改和调整,提升患者依从性。

开展心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对人的影响以及系统治疗的重要性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如何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缓解期患者,加强沟通,与其一起回顾病中的表现,宣教精神卫生知识,做好个人卫生,进而逐步养成主动日常生活自理的习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症状的认识和分析,从而强化其自制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不同患者的家庭背景、症状表现及恢复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对自我情况正确地评价并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健康指导,针对遵医服药要求,对患者进行训练,告知患者遵医行为重要性,培养其自我用药的行为能力。 此外,告知家属抗精神病药物知识、疾病影响因素、治疗进展、日常饮食、社会交往锻炼方法等,使家属主动配合医院治疗,重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锻炼,提高训练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采用 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 t 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前自我管理效果评分为 (52.3±18.7) 分、护理后为 (83.2±15.8) 分 ;对照组护理前为 (54.1±16.8) 分、护理后为 (63.5±14.8) 分 ;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效果评分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中较为常见和多发的慢性精神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因需较长时间的药物维持治疗以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而给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研究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虽然通过药物治疗,患者的阳性症状基本消失,但是情感淡漠、思维缺乏以及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仍然存在,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抑郁反应和自杀意念和行为; 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空闲时常陷入沉思、幻想、悲观绝望或精力过盛等均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回归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得到治疗的同时,还要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精神康复治疗,使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

3.2多元化护理

我院基于自我管理行为训练的研究资料,对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将自我管理行为培养融入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并对该护理模式进行了延伸,使其成为多元化护理干预模式,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了多元化护理干预模式,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可知多元化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该研究还发现,多元化护理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患者 PANSS 评分显著降低,提示多元化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护理中,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多元化护理来源于对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文化要求,强调护理措施的、组织性,以期为患者构建完善的、 多样的护理模式。多元化护理的文献资料显示,多元化护理体现了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协作及指导, 对于塑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为有益,该研究成果与本次研究相符,可知多元化护理应用价值较高。但是,目前关于多元化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临床研究较少,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该研究,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结语:精神科病房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多元化的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纠正患者不合理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患者回归社会,提高康复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樊惠颖,邹海欧,张冲,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类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 12) : 1467 - 1470.

[2] 刘金秋. 多元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外医疗, 2016, 35(2).

[3] 何汝冰, 胡建平, 郝军峰,等. 多元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7):21-23.

论文作者:刘海鹏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多元化护理的自我管理效果研究论文_刘海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