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城融合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烟台市福山区南部新城规划的思路与方法论文_高媛

山东圣凯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640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区实行以工业为主导的开发模式,“重生产,轻生活”的观念引发了用地瓶颈、职住不平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造成城镇化滞后与工业化,有产业无城市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标。在新的发展形势、产业需求和政策导向下,城市对产业新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分析产城分离引发的城镇化问题基础上,探讨了以产城融合为途径,对城镇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规划策略

1、引言

从现实城市发展条件看,由于长期的粗放型发展和重工业轻生活等问题,传统城市中心区已不具备承担城镇化的条件,而广大新区功能单一,配套不足,正面临着成为“死城”“睡城”的困局。产城融合是近年来新兴概念,业内对其的研究和实践也是刚刚开始。但其所提倡的“以人文本、功能复合、职住平衡、配套完善、低碳引领和环境提升”等原则对破解目前产城分离和城镇化滞后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2、当前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面临的矛盾

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我国城镇化发展长期滞后与工业化。这中间既有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分割原因,也有大批农民亦工亦农的身份特征,工业化在将大批农民转化成工人的同时,并未将其转换成城市居民,从而造成目前工业化与城镇化相偏离的现象。烟台市2013年的工业化率为49.1%,同年城镇化率为56.1%,二者之比为1.14,虽高于同年全国和山东省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同时与周边发达城市如青岛(1.67)和大连(1.69)还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烟台作为经济强市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同时,城镇化率还有待提升。

2.2 农民工社会问题正日益凸显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在烟台打工的农民工已达60余万,接近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3、福山南部新城产城融合模式的选择

3.1 地区发展轨迹

福山南部新城位于烟台市福山区夹河岛南侧,规划总用地10.4平方公里。由于受交通和生态等条件制约,地区开发较晚,其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5年前):福山区的发展一直呈向北发展与开发区对接的态势,向西发展与古现工业园和八角港的对接,而南部区域一直处于为开发态势;

(2)第二阶段(2006年—2012年):随着内外夹河大桥和英特尔大道的建成通车,南部区域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产业项目开发大幅带动地区发展和城市建设,但由于生活配套不足,厂房与村庄夹杂,地区空间与用地亟待整合提升;

(3)第三阶段(2012年以后):烟台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东拓、西联、南进、北展、中优”,福山区也提出了“一城一区”的战略,南部新城成为打造“一城一区”的重要地段,是实现与中心城区南进战略对接的重要区域。

地区各阶段航拍比较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3.2 现状发展问题

(1)空间结构零散:由于上位规划的局限性、土地权属复杂、容积率开发过低等问题,导致地区空间布局较零散,缺乏中心;

(2)用地功能混杂:现状工业、居住、村庄、铁路站场等用地混杂,造成土地价值难以提升,用地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图片来源:方案文本

3.3 产城融合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策略

(1)引导产业整合升级,强化产业就业支撑

根据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地区特色产业体系。对现有产业进行梳理,淘汰落后和污染产业,积极引导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以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材料制造、食品、汽车制造、仓储物流等为主导产业。并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地区对产业承接能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布局。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土地价值与利用率

按照“产城相融、核心引领”的理念,构建“山水相映,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形成片区发展核心,带动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打造集约高效、创新持续的新型城区。规划功能布局结构为:“生态架构,网络连续;一核三点,点轴相承;哑铃布局,产城一体。”

在用地布局上,针对现状布局松散,开发强度较低、村庄占地加大等问题,通过对已批已建和已批未建用地的梳理,结合用地规划对现有产业用地进行整合,对部分功能不相容用地提出有条件置换建议,现有村庄回迁安置结合新型社区建设,采用原址就近安置原则。同时,根据工业用地总量反推就业人口数,对现有居住用地进行校核,实现地区内职住平衡。

(3)完善基本公共设施,支撑人口集聚与产业服务

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即包括生活服务设施也包括生产性服务设施,其实新区发展与提升的核心。单元级主要是为生产和生活单元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单元以研发、培训、会议等功能为主,生活单元以商业休闲等功能为主。社区级主要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配套设施,可以结合居住区规划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在道路设施方面,规划提出了“加强联系,提升密度,公交优先”的理念,通过对现有路网梳理的基础上,增加跨河主干路提升对外交通联系;根据用地性质,提升居住和公共服务地块的道路网密度,避免新区尺度过大;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地铁、公交和绿道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低碳交通体系。

4、结语

产城融合的有效实施,一方面依赖于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在新区发展中必须贯彻规划先行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对于人口、土地、住房、环境和城镇化资金的政策保障,只有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尊重市场规律,统筹推进制度改革和职能转变,才能为产城融合和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3]烟台市、福山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论文作者:高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以产城融合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烟台市福山区南部新城规划的思路与方法论文_高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