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印染废水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论文_刘伟光

环境工程中印染废水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论文_刘伟光

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染印工业是诸多工业生产中对环境和人体本身造成巨大危害的“重灾区”,其排放出来废水存在诸如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诸多问题。本文将对目前印染行业的现状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力求为我国环保事业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印染污水;环境治理;污水特征

前言:印染行业由于诸多原因,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不重视净化,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但是由于印染废水中所含物质较多,处理工艺较为复杂,所以需要在了解印染废水特征的基础上,采取合适处理工艺,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1 印染废水的基本特征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摆脱“世界工厂”这一称号,但是眼下的人口压力与就业压力注定要让这一计划进度放缓,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国家,每天有无数的商品被加工出来,然后送到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中。这种国情下,我国的污染治理一直以来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尤其是以服装行业为主引起的印染行业。其污水的排放与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重点。印染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水质变化大,污染物多,色度较深等一系列特点。这种废水一旦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排进水域,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作为饮用水源,亦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要想对印染废水进行治理,首先需要了解染印废水的特征,才能对症下药。染印废水具体特征如下。

1.1 废水的PH值偏高

在染印企业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的不只一种材料。多种材料需要运用到不同的染剂和生产工艺去进行染印。自然,PH值环境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解决方式是投入碱达到PH值的平衡,但是超量的碱投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排放出的废水PH值普遍偏高。

1.2 污染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

印染行业的废水中,往往污染物含量较高,其主要构成成分是人工有机物和天然有机物。并且,在实际的加工生产中,企业还会加入各种新型的染印助剂。超量的染剂投入带来的后果是废水色度超过正常水平数百倍,可生化性处理的难度较大,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

1.3 废水的水温水量偏高

在印染环节中,大部分的生产都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这样排放出来的废水是极其不利于处理得。其次是在印染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染剂,和印染物的材料都不尽相同,所以印染产生的废水量也会十分庞大。

2 环境工程中染印废水的处理方法

目前,在环境工程中对于染印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具体措施,分别是厂内治理和末端治理。厂内治理一般而言是指染印厂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的手段,而末端治理是指将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在后期进行一个集中式处理的方法。

2.1 厂内治理方法

厂内治理之所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主要是从生产工艺流程为突破口对染印废水进行治理。方法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就找好污水的产生源头,并且分析污水的主要产生原因。再根据污水产生的位置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治理方法主要是将污水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这种循环治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新的废水产生。方法有以下几种。

2.2 建立碱回收系统

由于印染生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碱去平衡PH值,因此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碱进行回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时碱的投入量,降低PH值,同时也能控制生产成本。

2.3 引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保工艺也是日新月异,我们在治理环境时也应该采用更加先进的环保工艺来降低废水的排放量。如非水染色技术,超声波技术,无甲醛工艺等。在材料上可以选用更加环保的如淀粉等天然浆料,这样在生产过后容易降解,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能提高水的可生化性。

2.4 循环用水

在印染生产中,水作为主要媒介被广泛的运用。为此,为了减少生产中废水的大量排放。我们可以采取循环用水的治理方法。比如在印染漂洗环节中,可以采取清水回流的做法,或者将后单元的水再次运用到上一个单元中。以此达到水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废水的产生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末端治理方法

在厂内治理完成之后,染印企业会将制造出来的所有废水全部收集起来再次进行集中处理,这时通常采用的手段就是末端处理法。末端处理法一般是由数种方法结合而成的组合工艺。采用末端处理法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的污染,达到环保的目的。末端处理法的主要原理是以下几种。

2.5.1微生物处理法

一般以好氧法(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厌氧缺氧法(水解酸化,厌氧污泥床等)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2.5.2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新型的技术,现在广泛适用于各种污染处理行。而MBR膜作为这个处理方式的主体,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并且不会制造二次污染。缺点是设备本身的建造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膜容易堵塞产生维护成本。目前膜分离法的主要手段是反渗透、超滤、纳滤。

2.5.3化学氧化法

近些年以来,为了有效降低染印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化学氧化法在行业中被广泛运用。尽管这种方法便捷、操作简单,但是依然有着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且产生的污泥量大。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以下方法化学氧化法:芬顿、光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及电化学氧化法。

2.5.4化学混凝法

从脱色能力,溶于水的能力和吸附能力来说,有机物混凝剂要比无机物混凝剂要强很多。实践中常用的化学混凝法主要有混凝气浮法及混凝沉淀法。混凝剂的沉降性是选择化学混凝法时首要的选择标准。

3 实际案例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不同废水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以末端处理法为例子,下文将分析在实际废水处理环节中的操作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对印染所产生的废水的特征分析

印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来自生产加工过程中浆料、化学助剂和染料。这类废水的水质波动十分大,并且一般会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所检验的废水之中,有机物的含量很大且色度很大;所检验的废水的 PH 数值的变化非常大;所检测的废水之中,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这使得 BOD5 值同 COD 值均出现偏低的现象,大约在 0.2 左右。

3.2 某印染废水处理流程介绍

先将原本废水通过调整PH值后经由水泵泵送至冷却塔进行物理降温,然后将水排入水解酸化池中,利用酸性物质的特性,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由大分子状态分解为小分子状态。被水解酸化过后的废水排入接触氧化池,池中的好氧菌会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吸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过后这些被氧化过的水进入芬顿塔,废水中包含的有机物被进一步分解,之后排入混合反应池。在混合反应池中,污水发生混凝反应并且会在二沉池中实现泥水分离,随后排入脱色池上清液之后进行无污染排放。而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则被排至污泥浓缩池,由专门设备进行脱水,之后外运处理。

3.3 废水处理的工艺参数

染印废水在在工艺参数上有较为严格的控制。一般而言,废水需在调节池中停留8个小时,在水解酸化池中需要停留10个小时,在好氧池中需要停留的时间为12小时,在芬顿塔中需要停留1小时,在沉淀池中需要停留3小时。

3.4 染印废水的处理效果

在上述处理实例中,通过实施改进过的车间生产工艺以及上述的处理工艺后,印染废水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可以保障处理过后的出水能够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表2的标准。

4 结语

就目前而言,染印行业是一个需要被重点整治的对象。如今国家对于企业生产污染的问题十分重视,因为生产完后污染排放的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环境环保问题。因此提高对染印行业废水的处理技艺,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严肃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丰妹.环境工程中印染废水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J].化工管理 2016.:101-102.

[2]陈志德.印染行业污水处理工艺探析[J].环境与发展,2014(z1):135-137.

论文作者:刘伟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环境工程中印染废水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论文_刘伟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