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_刘玉洁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_刘玉洁

刘玉洁(宜都市职教中心 湖北 宜昌 443000)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口语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水平较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有些学生甚至不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自我介绍。要使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兴趣盎然,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口语练习中,开口说英语,课堂口语练习就必须用较好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整体提高,且具有可操作性,但这种方法也给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真是“几许成功几许忧”啊!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教师运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有良好的心态

任务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课堂上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要能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需求,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切合学生实际和学生将来的职场需要给学生设计适当的任务,让学生人人参与,使课堂具有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这样就把教师从课堂上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师生互相合作,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否则,这种效果的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改革只是流于形式。

比如,在学习《基础模块1》Unit 1《Nice to meet you》,我让学生相互问候并介绍自己,内容要求涉及到姓名、籍贯、爱好、特长等。根据学生将来求职的需要,我让他们重点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并教授了此方面的重点句型和关键词汇。这样学生的任务明确具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组句和对话。当然,最后检查效果是不相同的,有的同学可以用十句甚至更多来介绍自己的情况,大多数可以用四到五句,也有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能介绍自己的年龄、籍贯(约一到三个句子)。但是不管他们能够说多少,我都给于表扬和肯定,鼓励他们以后取得更大进步。

二、老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所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与学生实际生活和职场需要相联系

老师在给学生分组时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既要照顾学生相互提高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我在教学中通常是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个人的小组,其中两个学生的成绩较好,两个成绩中等,一个是成绩较差的,组长由他们自己选,任务汇报要求他们尽量轮流“坐庄”。这样能促使他们相互带动、共同进步,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同时,给学生设计任务要合理,不可将任务设计得太难,既要让学生看到能够完成任务的希望,又要让学生将做任务的过程变成一个提高知识水平的平台,即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并且布置的任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未来的职业需要相联系。比如,我在让学生学习Unit 6《Would you like to order now?》中的听说部分时,给他们的任务是:分组讨论他们经常去或者了解的几家餐馆的类型及其食物特色,即中餐、西餐还是快餐,食物是否健康、是否美味等等。同时教给他们关键词汇和句子,让他们反复练习,这样,难度不大,又将这些表达法植入了脑海。

三、老师要有十分的热情,要善于驾驭课堂

在口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将来的职场需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适当删减或者增补教学内容,设计好适合学生的任务。上课时要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既要避免课堂乱糟糟,又要避免学生只顾自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而不理会老师的任务,又或者学生只是被动地在随着老师的安排做练习,这在中职学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英语课堂中。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热情和激情,知识面要广,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中所想,正确地引导。

四、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要有合理的机制,完成报告任务时要兼顾绝大部分学生

中职学生不像普高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加之文化课学习成绩本就不好,所以对于学习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任务完成的好坏就要靠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更快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学生分成相对固定的小组,每个任务环节有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如果这个小组完成任务好,组员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积极,则小组得分就高;小组得分高,自然水涨船高,个人得分也就高了,而代表全组作完成任务报告的成员得分再增加一个层次。过一个时段进行一下总结,评出最佳表现小组和个人,并给予适当嘉奖。并且事先我就告诉他们,我们将每一阶段个人得分相加,在期末时乘以一定的比例就是他们的最终得分。这样学生每做一个任务就在相互比较得分的多少,得分较少的学生就在想着下次要好好表现,争取得到更多的分数。

在完成报告任务时我也不是只点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口齿较伶俐的学生,而是鼓励甚至规定每个学生都要有几次发言,目的就是要让那些内向的、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有表现和提高的机会。当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发言后,我会格外表扬他们的努力与进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不至于完全放弃这门学科,甚至可能会从此改变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很多时候鼓励也是动力,会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而努力的结果肯定是进步,进步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成绩的提高。让我们每天都问问自己:对于学生,你的小红花在哪里?

论文作者:刘玉洁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_刘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