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罗鸿铸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安全高效的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着重分析几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分析其在整个工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最后提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字: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技术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点大多分布在高山峡谷中,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因此对地基的施工要求非常严格,若施工过程中地基加工质量不合格将会给整个工程留下巨大安全隐患,且一旦出现任何工程问题很难进行有效的补救措施,因此地基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规范实施[1]。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多集中在湖泊河流等水域复杂地段,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截流导流工作必不可少,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周围环境因素,建筑物性能有特殊要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严格遵守水电工程相关技术标准,采取正确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整个工程的高质量。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也更加成熟,对施工人员也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与此同时严苛的外部环境对水利水电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加工技术必须不断发展与创新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简介

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庞大复杂,需采用多种施工技术,常见施工技术有导流与围堰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碾压混凝土、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等[2]。

2.1导流与围堰技术

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地理环境因素,施工导流工程必不可少,该工程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加工质量和经济效益。若施工过程中导流、围堰技术不过关不仅会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成本,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导流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占重要位置。

施工导流工程主要采用分段围堰和全段围堰两者方案将原河道中水应导入下流水域中以方便水利水电工程能正常实施[3]。围堰工程是在水利设施周围修建围护结构,防止水流和土壤侵入修建的建筑物中,围堰内可以排水,夯实地基,为上层建筑打下坚实基础。

2.2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预应力锚固技术具有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诸多优点,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4]。

预应力锚固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结构将常见工程材料(如高强钢材、钢丝、钢绞线等)处于受拉状态使之长期处于高应力状态下,从而达到增强被加固岩体的整体强度,改善被加固岩体的整体应力分布,提高被加固岩体的稳定性的目的。

2.3碾压混凝土技术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是世界筑坝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来,世界各国都紧急进行碾压混凝土试验。日本在1981年成功建成世界首座碾压混凝土坝,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世界上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碾压混凝土筑坝工程。我国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上虽起步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有些领域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图1为中国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

碾压混凝土是一种干硬性贫水的混凝土,组成原料有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等。碾压混凝土筑坝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基础加工设备,通过振动碾对筑坝进行分层压实。

碾压混凝土坝不仅有混凝土坝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的特点,而且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的优点。

碾压混凝土坝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金包银”模式为代表的RCD,即坝体中心部分采用碾压混凝土填筑,外部则选用常态混凝土包裹在外围进行防渗和保护。另一类则选用全碾压混凝土填筑,称为RCC,其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强度高。

2.4土坝防渗加固技术[5]

坝体的组建由上层土料和砾石组建的坝基组成,组建原料都为是散粒体结构,颗粒间存有孔隙,这些孔洞有一定的透水性。水坝节流后,随着上游水位上升,上下游产生压力差,上流的水将通过坝体上的孔隙向下游渗透,当渗透水流的坡降超过坝体土料及坝基砂砾料临界坡降时,坝体上的小颗粒将被渗流冲走,最终产生具有危害性的渗透变形。

常用土坝防渗加固技术有高压定向喷射灌浆和土工合成材料防渗处理。高压定向喷射灌浆技术是利用喷射装置射出高压水束冲击被灌土层结构,同时将浆液灌入,使之与地基紧密结合,构成新的连续的防渗帷幕体。土工合成材料防渗处理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3展望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辅助设计日渐盛行,其中新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庞大复杂,GIS技术将给决策者提供一个合理科学的分析方法[6],促进整个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技术管理措施,首先需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其次图纸的审核措施必不可少,最后完成工程质量验收。

4小结

本文着重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几种施工技术,探究其基本原理,分析其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最用,最后分析了新兴技术GIS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总结了合理的管理方案。

5参考文献

[1]吕俊, 周浩. 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J]. 民营科技, 2010, (6):182-182.

[2]黄谋, 岑耀辉.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科技传播, 2011, (13).

[3]胡红燕.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水运月刊, 2011, 11(5):138-139.

[4]杨熔.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常用施工技术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325-325.

[5]杨静明. 水利水电工程常见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2):105-105.

[6]李海波. 试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4):164-164.

论文作者:罗鸿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罗鸿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