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分析论文_于宝霞

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分析论文_于宝霞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0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性脑病中的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3例肝性脑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结果:本组33例肝性脑病患者治愈24例,好转8例,死亡1例,有效率97.0%;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遵循科学性、关注个体化,护理效果好,便宜实施,充分体现临床规范化护理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性脑病;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是以科学为依据,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依据,然后做出评判性评价,最后挑出最佳证据,并与专家意见和病人相符的护理措施,并应用于临床[1]。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患者失代偿阶段发生的一种程度较重的并发症,主要由于神经中枢系统功能出现失调而引起的综合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据统计,98%的肝性脑病患者有明确的诱因及先兆症状[3],可表现为人格改变、行为失常、智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昏迷等,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预后往往较好。为提升护理质量,探讨循证护理在肝性脑病中的护理效果,我科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对33例肝性脑病患者施行循证护理,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32-75岁;平均51.5岁;病因:肝炎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肝癌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HE的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做综合评估,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1循证问题 提出需解决的个体化问题如:①肝性脑病分期;②出血、感染、离子紊乱、便秘、饮食等诱因的防治;③心理护理。

1.2.2循证依据 确定【关键词】肝性脑病、出血、感染、离子紊乱、便秘、饮食、心理护理,查阅相关文献,针对文献的科研严密性,结论可靠性和临床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具体评价,并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于实施。

1.3护理干预

1.3.1明确肝性脑病分期:肝昏迷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及神经系统表现分为四期:①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②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为主;③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④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譬如病人有无冷漠或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以及扑翼样震颤。观察病人思维及认知的改变,可通过刺激或定期唤醒等方法评估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4]。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无欣快事抑郁、言语不清、健忘、行为异常、嗜睡、扑翼样震颤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肝性脑病诱因的防护:①饮食:根据患者HE分期科学地限制或停止蛋白质的摄入,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与方式。以低脂低盐、清淡的流质食物为主,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应用静脉输液、胃管等方法保证患者每天的营养。患者清醒后需注意营养的均衡,保持维生素的摄入,确保热量充足。忌烟酒、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肝性脑病。②感染,积极完成标本采集进行细菌培养,严格无菌操作,发现感染要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③离子紊乱:避免大量利尿和腹腔放液诱发肝性脑病。关注离子变化,及时纠正;④出血:嘱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吸出积存血液以防窒息及吸入性肺炎。暂禁食水,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做好输血准备。监护一般生命指征,观察测量血压、脉搏,观察尿量与出血量,准确记录出入量。配合医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等药物控制出血,遵医嘱及时应用降氨药物如六合氨基酸、精氨酸。抢救时强调快而不错、忙而不乱。如需要输血应尽量用新鲜血,不用库存血。⑤便秘:遵医嘱应用乳果糖口服、食醋保留灌肠等方式解除便秘,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免诱发肝性脑病。

1.3.3心理护理:肝硬化肝性脑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其紧张情绪,多与病人沟通,对病人的异常表现和行为给予理解,避免患者心灵所受伤害影响治疗效果[5]。帮助病人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心态,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3.4做好基础护理:入院后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向病人和家属介绍肝脏疾病和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指导其认识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因素,以便病人发生肝性脑病时,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诊治;所有表格书写要清晰,描写正确,登记及时;遵医嘱用药,注意特殊药物剂量,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另一人核对;交接班要认真无误;出院时指导病人按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用法服药,并定期随访、复诊,自觉避免诱发因素。

2.结果

本组33例肝性脑病患者治愈24例,好转8例,死亡1例,有效率97.0%;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满意度100%。

3.讨论

通过本组护理可见,循证护理使护士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文献、制定措施这一系列步骤改变了临床护理凭经验和感觉的习惯和行为,促使护士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动钻研业务,提高了理论水平,确保了整体护理质量,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疗效,获得较高的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护理效果的优良度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6],护理工作必须时时尽心,事事认真。为此,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抢救措施,做好预见性护理,努力减少或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服好务。

参考文献:

[1] 宋敏,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初步实践[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57.

[2]李宇华.预防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0):55-56.

[3]杨彩云.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J].西部医学,2011,23(9):1804-1805.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237-243.

[5]王玉婷.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1):120-121.

[6]曹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1):185.

论文作者:于宝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分析论文_于宝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