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教育与提高家长素质_家庭教育论文

论儿童教育与提高家长素质_家庭教育论文

论儿童教育与家长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教育论文,家长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生养了子女的年轻夫妇来说,有了孩子自然就成了父母,成了家长。但自己是否真正具备了做父母的资格、能否教育好子女却是另外一回事。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鸟、养鱼,都先要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把生儿育女做为青年人生理成熟的标志,把能够教养子女做为青年人心智成熟的标志,以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现代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身心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作用日益明显,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发育,还要向他传授生活与科学知识、技能,培养高尚品德和审美情趣,解答孩子疑难,为其全面发展和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如果说以往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容易,那么当今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就更不容易了,必须具备相当的素质条件才能胜任家长的角色。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首先,家长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普天之下的家长(除了极少数不正常者)没有不关心孩子成长的,没有不愿意为孩子的进步吃苦受累、竭尽全力的。但是,仅从朴素的亲情关系出发教育孩子很难避免狭隘的个人主义,容易把孩子成长引入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邪路;同时,这样教育子女的动力系统也不稳固,出现孩子顶撞大人或夫妻闹离等情况时,就可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所以,必须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心、法律意识。不能自己愿意做就做、不愿做就不做,而应当千方百计做好教育子女之事。具体地说,家长的责任心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子女同民族振兴、国家繁荣联系在一起,明确教育子女是现代国家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年轻一代的素质要求,经常思考如何把子女培养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把孩子的进步看做是自己对国家的贡献,把孩子的倒退和犯罪看做是自己的严重过失。

第二,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要主动购买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报、刊,参加家庭教育讲习班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并用科学的家教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实践。勤于思考家教中的为什么,不断总结家教中的经验教训,注意同他人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而不是盲目地教育子女。

第三,认真做好教育子女的每一件事。教育子女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无论家长自己多忙或者有不顺心的事情,都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要根据子女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用心地对他进行指导、帮助、训练、检查,发现教育上的失误,及时纠正和补充。

其次,家长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家庭教育对于家长来说主要是脑力劳动,家长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给孩子传递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如果家长自己知识贫乏,孩子一问三不知就难以承担教育子女的重任。一般来说,家长的知识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培养优秀的子女。前不久南京师范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调查显示:家长是小学或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子女学习成绩差的占25.9%,学习优良的占7.4%,品德较差的占10.4%,品德优良的占28.9%。家长是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子女学习成绩差的占1.6%;成绩优良的占49.2%,品德较差的一个没有,品德优良的占62.3%。当然,这不是说普通工人、农民家庭不能培养子女成才,近几年从初中等文化水平家庭考出的神童、状元屡见报端。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许多家长成功教育子女的经验,一般家长应当达到初中和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才有利于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务。具体地说,家长尤其应当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第一,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和政治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其他各科知识的基础,也是人们最常用到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在单位做不好工作,在家庭过不好生活,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却远离现代文明,教育子女也难以进行。如果连小学三、四年级学的东西自己也不懂,回答不了孩子提的计算、作文简单问题,当然难以赢得子女的尊敬与服从。

第二,体育、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影视常识。这些知识是人们娱乐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内容。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天性活泼,喜爱体、音、美,但又不懂或不甚懂,经常在这几方面向家长求助,家长如果一无所知就会使子女大失所望,减少了共同语言。

第三,饮食、着装、居住、旅行、医药常识。以往人们家庭生活内容单调、要求不高。现代人们家庭生活内容丰富,科技因素——如使用电视、冰箱、电话等增加,质量提高——如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知识成为家庭生活的灯塔。家长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家庭生活质量和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此外,这些知识也是子女将来独立生活不可缺少的,且主要通过家庭途径才能掌握的知识。

再次,家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描绘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他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这是因为,家长教育子女,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不稳定的个人,是具有不同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性别特征和思想倾向的儿童青少年。家庭作为教育的环境,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家庭政治、经济、文化氛围和家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意识或无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子女的成效。家长如果不懂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就有可能花了力气不讨好,甚至对孩子成长起负作用。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加限制,吃的玩的穿的都随孩子便,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所以,家长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专门的教育知识,这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心理学知识。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心理学,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掌握孩子心理变化的规律,为教育提供依据。如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好胜心,鼓励他向科学高峰进军,学好各门功课,课余搞小发明、小制作、小采集之类的活动。

第二,生理学知识。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生理学知识,了解孩子身体发育、器官成熟、体质增强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孩子按生理运动规律饮食、睡眠、运动、保健,积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提高身体素质。

第三,教育学知识。通过学习教育学,了解孩子成长中遗传、环境、教育诸因素的作用,确定既符合社会要求又符合子女实际的成才目标,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子女德、智、体等方面和谐发展。如懂得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智力和品德都是互相依存的,决不能为了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发展。再如懂得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决不用打骂或给钱的方式来让孩子接受大人意见。这些年,不少家长让孩子遭受皮肉之苦,有的把孩子打的死去活来,离家出走就是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表现。

第四,人才学知识。家长通过学习人才学知识,要了解人才的时代特征,人才成长的规律,为子女成才提供合适的家庭条件,指导子女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争取成才,成才后还要根据社会需要与个人实际继续向前迈时。

又次,家长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教育子女的知识,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指导思想问题,有了知识有利于完成家教育的任务,但不一定能做好家庭教育。这中间有一个教育能力问题,即是否有教育子女的技能、技巧。有的家长学得不少家教原理,懂得批评孩子要及时公正、区别对待,但批评的时候词不达意,没头没尾,使孩子不知如何是好,这就是教育能力不足了。教育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经过教育实践发展起来的专门能力,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考力、想象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高,有利于教育能力的发展,但不等于有了较高的一般能力就自然会有教育的能力,我们经常见到许多在事业上能干的经理、厂长对子女成长毫无办法就是最好的例证。教育子女的能力,需要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用心体验和掌握,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以语言为中介的,家长的表达要准确无误、生动亲切,如果语无伦次、罗罗嗦嗦,就会使孩子厌烦,更不要说起教育作用了。有人曾对某小学650名二、三年级调查:你最讨嫌的大人的缺点是什么,结果有410名儿童填了罗嗦。

第二,了解子女的能力。虽然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但要真正全面、深刻了解孩子并不容易,这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透过平时的一言一行,觉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是作弊所为,有的孩子表面听话内心却在想对付大人的办法,这都需要深刻的观察才有揭示,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第三,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须的,总是在品德、学习、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这对家长来说是检验能力重要时机。家长应当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原因、性质、程度、后果做出恰如其分,客观及时的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简单易行的解放办法。如分析孩子学习退步的原因,帮助他迅速赶上去。

第四,教育机智。这是处理字女成长中突发事件、疑难问题的能力。如孩子无端地顶撞教师怎么办、孩子突然被车撞伤怎么办,还有家里受灾无力支付孩子学费怎么办,等等。这对家长来说,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最后,家长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承担的义务是多方面的,不仅要让孩子吃好、睡好、玩好,还要对他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家长不是专职教师和保姆,他有自己的工作和业余生活。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比较紧张,时间显得十分宝贵。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料理家务、教育子女,没有稳定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家长工作异常繁忙,身体不舒,夫妻反目等特殊情况下,心理品质对家庭教育质量的影响更为突出。现在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职工在家待业,有些心理素质差的家长既不主动学习新知识,等找新岗位,也不调养身心,做好家务活,而是闷闷不乐、无端发火,经常用打骂孩子发泄怨恨,这当然是极不应该的。为了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尤其应在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

第一,信心和勇气。家长要在客观地评价自身素质,家庭条件和子女表现的基础上,对自己教育子女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子女一定能够成才,一定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恢心丧心,而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些家境极差的孩子在家长指导、支持下最终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成功的榜样。

第二,爱心和热情。要真正地爱孩子,对他寄予厚望,为他付出辛劳,千方百计引导他走正道,无论家长自己再忙也不敢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满腔热情地做好每一件家教琐事。理解和尊重孩子,不因为孩子失误失足而冷落他。

第三,理智和宽容。家长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急不燥,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冷静地处理棘手问题。既要用成人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因果,谅解孩子的无知、过失,鼓励困难中的孩子,安慰受到伤害的孩子。

第四,恒心和耐心。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还要耐心细致,具体周到,不能马虎,如有遗漏,要及时补上。

当然,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家长备的素质之一。家长只有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才能教育和影响子女进步。如果家长自身品德不端,教育子女就难以奏效,正如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愿我们的家长从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做起,以高度的教育责任感为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新世纪培养优秀的新人。

标签:;  

论儿童教育与提高家长素质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