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研究论文_汪翠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研究论文_汪翠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要:近几年,资本市场、医疗保险行业已逐步引入智能合约系统,应用于贷款和保险合同。在不久的将来,各国中央银行发行法定的数字货币之后,智能合约将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现有发展来看,区块链及智能合约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智能合约还有多重法律及技术瓶颈。本文从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入手分析其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法律问题;解决对策

一、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概述

(一)区块链技术含义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它在网络空间建立了一种分布式的一致性标准,对所有的数字事件在分布式数据库上创建确切的无法篡改的记录并且使得区块链中的所有参与方都能确切、可信地了解所发生的数字事件。

(二)智能合约含义

智能合约是涉及相关商业逻辑和算法的程序代码,把人、法律协议和网络之间的复杂关系程序化了。广义来讲,智能合约是一种计算机协议,一旦部署就能实现自我执行和自我验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并且在分布式计算、物联网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区块链技术对智能合约的作用

首先,区块链技术采用纯数学的方法,在不牺牲隐私性,也无需第三方信用机构参与的条件下,可以对所有过去、当前的数字事件,建立分布式的一致性表达。其次,区块链提供了可供用户进行编程的脚本系统,进一步增强了区块链应用的灵活性,如在以太坊中,具备图灵完备、功能强大的脚本系统,使得基于智能合约的更为高级的分布式应用得以实现。

二、智能合约应用场景

(一)数字身份

智能合约可以让用户拥有和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网络,例如个人数字信誉和数字资产等;同时还可以指定哪些个人数据可以或不可以与他人进行共享。

(二)数字记录

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合规性的自动化,提高数据的透明度,降低服务费用,实现记录的自动处理。例如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进行临床试验数据的管理,可以提高数据的透明度

(三)金融贸易

智能合约可以推动简化全球商品转移,带来更高资产流动性。实现信誉证明和贸易支付流程的自动化发起,可以在客户、供应商和金融机构之间创建一种更高效、风险更小的流程。

(四)物联网

利用智能合约在设备之间创建服务市场,创建分散的、共享的经济应用程序,兼顾隐私性与数字资产的价值性,促进服务和资源的共享。

(五)供应链

智能合约能够为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更高的可见性,简化多重机构系统,与物联网设备进行协调,跟踪被管理的资产和产品,降低欺诈和盗窃风险。

(六)保险

智能合约体系下的保险合同都是数字化的,被保存在区块链账本之中,无法篡改;同时可以自动化保险索赔流程,提供接近瞬时的处理、验证和付款服务。基于智能合约的保险业务,可以提供智能定制服务,可根据投保种类、时间、期限、理赔记录等自动匹配最佳投保方案,大大降低传统保险业的服务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智能合约现行法律挑战

(一)合同风险

智能合约不可篡改、自动执行的特质仅仅使其排除履约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介入,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风险,即合同的履行可能因代码漏洞出现瑕疵甚至无法进行。由于智能合约通过数字化合同标的并控制其移转,代码漏洞会导致标的灭失以致履行不能,所谓智能合约能够规避违约的论点也就无法成立。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智能合约无法准确反应和表示合同的原始内容,智能合约的代码要求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条件语句,机器语言的转化也可能扭曲或丧失合同真意。绝大多数基于智能合约的应用平台都使用了预先设定的代码范本,仅允许用户在少数变量上进行修改,使智能合约当前的应用形态更接近格式条款,而非完整合同。

(二)监管风险

全球任何地区都可以设立合约或参与募集资金,这就使特定国家的强行法规难以有效限制合约的履行。由于区块链具有跨国跨地区传输价值的特性,使智能合约能够面向全球不特定地区与人群进行合同的要约、订立及履行,这就让传统的准据法规则难以适用,单一国家的私法构架和强行命令也会被刻意绕开。区块链网络虽然记录了全部交易及合约历史,但合约的现实拥有者却很难查证,这也为洗钱、恐怖犯罪活动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三)律师职业的新挑战

法律顾问密切参与这项新技术的开发,特别是在新市场开发样机的时候。虽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低效率和次优的,但对于理解和接受这项新技术的律师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好兆头。律师需要与计算机专家密切合作,以确保代码准确地体现自然语言法律条款和协议。律师需要了解智能合同流程背后的技术。最后,律师需要验证合同条款是否包含在计算机代码中,并且在协议有效期内保持安全和不变。

四、智能合约法律问题解决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补充和完善法律中对涉及到互联网虚拟社会的各方面规定,从网络互动与现实生活实际中的联系方面探索制定规则。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的金融领域,在通过法律对数字票据等交易过程和产生的应用予以法律地位上的承认之外,还需要对一些从未有规定的地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促进互联网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司法体制机制,为适应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出现给司法带来的挑战,加快法治社会建设,还需要创新现有的司法体制和机制,利用新兴的技术来实现司法监管。保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被有效执行。

(二)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当情势变更适用的情况出现时,当事人履行合同可能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时,当事人可以申请变更或者撤销合同,从而避免因合同履行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在智能合约中,一旦合约履行的触发条件或状态被激活,合约便会进入自动执行程序中,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当事人都难以中止合约的履行,尽管执行的结果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法律规定的救济途径也无济于事。如果想要避免这种结果,当事人或许只能采取以下应对方式:一是,限制智能合约的适用范围,只有那些权利、义务简单清晰,合约履行需要重复、多次支付的合同,可以适用智能合约;二是为避免出现执行的不利结果,需要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充分协商各种可能条件,避免合同的不完全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将缔结合同的成本转移到了合同成立的磋商阶段,背离了智能合约的高效率。

(三)强化对智能合约发展的政策支持

第一,综合运用财税减免、奖励和补助政策,支持智能合约技术的研发。运用财政资助等方式,对涉及智能合约技术研发企业的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补贴。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符合条件的智能合约技术研发企业提供服务。第二,引导创业资本加大对智能合约技术试验性、商业性应用的投入。引导和鼓励各类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与智能合约技术研发企业相结合,完善智能合约研发和应用领域的投融资模式。第三,大力推动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超级计算机等大型高性能计算机平台的作用,为我国开展智能合约技术研发和应用夯实硬件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小苗.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智能合约及法律问题前瞻[J].现代商业,2018(16):153-154.

[2]周润,卢迎.智能合约对我国合同制度的影响与对策[J].南方金融,2018(05):93-98.

[3]郎芳.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2018(03):53-58.

论文作者:汪翠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研究论文_汪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