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论文_石芳

(井研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31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常规管理)和标识组(常规管理+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差错发生情况。结果:标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并且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管理;护理标识;差错发生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05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ctu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nursing marks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Methods 150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operation room as the object, using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routine management) and group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 logo logo), the occurrence ratio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error results: identify a group of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error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logo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Operation room;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marks; Incidence of error; Satisfaction

在医院所有科室中,手术室是不可或缺的科室,手术室的环境比较特殊,并且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和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节奏快,工作风险高,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因此,必须要对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1]。有些手术室护理风险是由于不安全因素间接引发或直接引发,在护理过程任何环节中均可以能会发生护理风险。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标识较为常见,护理标识不仅可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进行缓解,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发生护理风险,将预后水平提高。本文就对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50例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标识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12岁至70岁,平均(38.22±3.27)岁。标识组男性患者44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在12岁至71岁,平均(38.98±3.31)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施对比,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等,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强。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标识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风险管理基础之上应用护理标识。具体方法为:第一,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全体护士为小组组员。第二,评估风险,制定护理标识计划。小组成员结合以往护理经验明确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控制量表,针对风险因素和评估结果制定标识计划。副组长分析、统计、评估和反馈标识情况,提高护理质量。第三,制作标识。小组成员共同制作标识,运用鲜明的色彩,包括红色、绿色、黄色等,制定标签、床头卡、识别卡、腕带等。第四,环境标识。运用不同的颜色标识来区分手术室的不同区域,污染区用红色标签标识,清洁区用绿色标签标识。运用特殊标签来标识手术室急救设备、标识等。在患有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患者手术室门前将标识牌挂好。第五,患者标识。对患者使用腕带来进行标识,护理人员在腕带上填写好患者的详细资料,为不同类型的患者选择不同的腕带,用蓝色腕带来标识普通患者,用红色腕带来标识重症患者,用粉蓝色标识患儿。手术前为患者带上自己的腕带,使患者的类型一目了然。第六,术中和术后标识。由于手术种类不同,手术用时长短不同,必须要做好预防压疮标识,在输液管道、用药部位做好标记,将药物用途、药物剂量、药物名称、输注时间标识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差错发生情况[2]。运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若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得分在100分至80分之间,则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若问卷得分在60分至79分之间,则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若问卷得分在0分至59分之间,则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差错发生情况包括管道差错、手术部位差错、手术对象差错、用药差错、其他等。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以(%)来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以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标识组75例患者中,46例患者非常满意,27例患者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标识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33%;常规组7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2例,满意29例,不满意12例,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1.33%。标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

3.讨论

手术室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实施系统管理,目的在于将风险降到最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护理标识是一种重要的标识,护理标识的作用在于提醒和警示,通过文字警示或颜色提醒,将患者病情、基本情况、注意事项体现出来。文字警示和颜色提醒二者相互结合,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好的对患者情况进行了解,进而规范自身操作流程,从根本上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通常情况下,患者标识多采用腕部标识的方式。腕带就是具体的体现,通过腕部标识,不仅能够促使医生直观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一般情况,还可以加深患者对于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肯定,进而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务工作者。手术室与其他科室不同,手术室的器械很多,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因此,手术室更加需要应用护理标识。通过护理标识来强化手术器械管理,包括手术器械定点摆放、定人管理、合理分类等,这不仅可以为医生使用手术器械提供便利,还可以将摆放手术室物品的合理性提高,促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加合理的使用手术室器械,从根本上降低了差错发生率,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3]。

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随机选取150例患者,并且对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标识组,两组均使用常规风险管理,标识组患者加用护理标识管理,进而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差错发生率进行记录和比较。本研究结果表明,标识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33%,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1.33%。标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P<0.05。标识组总差错率为2.67%,常规组患者总差错率为18.67%。标识组患者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证实,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春红,黄莉华,赖美梅.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6,01:233-234.

[2]兰玉凤.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2:139.

[3]覃伟梅.风险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7,09:1120-1121.

论文作者:石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  ;  ;  ;  ;  ;  ;  ;  

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论文_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