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杨慧玲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分析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的3月~2018年的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QO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护理过程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为杜绝疾病复发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认知性心理护理;抑郁症;老年患者

抑郁症在老年人群发生率较高,影响也非常严重。在治疗期间,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率,改善不良行为,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对疾病和自身状况的正确认知,是护理工作的重点[1]。认知性心理护理临床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恢复。本文分析了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筛选2017年的3月~2018年的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均有49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5±4.5)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8±2.3)年;其中有初发患者23例,复发患者26例。参照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0.7±4.8)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5±2.1)年;其中有初发患者25例,复发患者2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即:加强病情观察,予以用药指导,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给予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增加认知性心理护理,护理方法如下:①建立优质的互利基础,安排专职的护理人员,治疗开始时即积极落实护理服务,予以热情接待,陪伴其完成各项检查,要求护理人员善于利用理解式交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问题,关注患者心态,表达出足够的耐心,尤其治疗过程患者倾诉想法或关于自己的事情时,予以充分理解和尊重,并从眼神、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的表达方面表示出对患者的关心。治疗期间若患者需外出,要安排护理人员予以陪同,进行全程行为观察。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确保患者有安静的睡眠环境,在晚间做到关门轻、走路轻、交谈轻,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予以引导,适当将白天睡眠时间减少,并为其准备温牛奶、舒缓音乐,嘱咐患者不要于睡前和咖啡、茶叶。②认知干预,为患者及家属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讲解治疗重点、观察要点,说明有效预防复发的方法,将患者应用药物的用法、药理作用详细向患者说明,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予以生活指导,对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和患者一同制定运动康复目标,根据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如打太极、慢走等。③情绪疏导,此类患者多有性格内向、依赖性强、烦躁焦虑、心情压抑、偏执、自卑等心理特点[2],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予以个性化的疏导,是认知性心理护理的重点。在日常注意工作细节,注意和患者交流时的语气、态度,鼓励患者多表达自身的想法,及时发现其情绪变化,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干预,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针对患者的倾诉,予以针对性的建议,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心倾向于自己。和患者共同分析其性格方面存有的不足,教会患者进行放松和情绪调节的方法,举一些既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和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树立患者的信心。④情绪疏导,此类患者多有性格内向、依赖性强、烦躁焦虑、心情压抑、偏执、自卑等心理特点,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予以个性化的疏导,是认知性心理护理的重点。在日常注意工作细节,注意和患者交流时的语气、态度,鼓励患者多表达自身的想法,及时发现其情绪变化,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干预,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针对患者的倾诉,予以针对性的建议,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心倾向于自己。和患者共同分析其性格方面存有的不足,教会患者进行放松和情绪调节的方法,举一些既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和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树立患者的信心。关心患者的内心获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难免面对和人交流时听不懂、跟不上的状况,这也导致患者不愿与人交流,或产生慌乱、烦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沟通时放低语速,并留给患者充足的反应时间,若患者有问题提出,及时的予以耐心解答。此外,老年患者通常有自卑状况存在,有社交场合回避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应适时的为患者创造与集体、个人接触的场合,将病区内患者组织起来,开展一些经验风险活动,或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下棋、唱歌等,并适当设立一些小奖励,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异常促进患者人际交往能力提高。⑤观念和行为纠正,治疗一段时间后,重视患者不当观念、想法、行为的纠正,进行灵活的宣教,树立患者正确的人生观,认知自身价值。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错误观念,利用暗示、疏导等手段,帮助患者重建认知,更加高效的对情绪进行控制。为患者灌输“我可以”的积极观念,将积极的治疗效果如实告知,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患者共同勾勒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提高患者的积极性。重视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动员患者亲友多来探望,用家庭的温暖促进患者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帮助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进行HAMD、HAMA评分。采用QOL量表评估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得数据、资料输入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代表数据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HAMD、HAMA评分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HAMD、HAM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HAMD、HAMA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HAMD、HAMA评分

2.2比较两组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QOL量表评分是(85.7±7.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QOL量表评分是(64.3±6.3)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QO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抑郁症是老年人容易发生的精神障碍,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抑郁症无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发生抑郁症后,持续、显著的情绪低落以及多方面快感严重缺乏是疾病主要特征。抑郁症有病情反复的特点,一些患者病情严重还可能产生抵触治疗甚至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尤其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退化,加上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均有退化,使得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护理难度显著上升,也需要更加的注重此类患者护理工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3-4]。大多数老年抑郁症患者缺乏对疾病和自身状况正确认知,也使得依从性有所下降,因此,在工作中给予患者有效的认知干预,并结合其心理状况予以这针对性疏导,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认知性心理护理是注重心理治疗的护理模式,在运用过程主张促进患者认知程度的提高,并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兴奋行为和观念,加强沟通的有效性,帮助患者有效疏导不良情绪,纠正不当行为,从而促进正确认知的建立[5]。

综合本文结果与以上表述,证明老年抑郁症护理过程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为杜绝疾病复发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婧.老年抑郁症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5(3):55-56.

[2]刘凤霞.老年抑郁症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273-274.

[3]王娟娟,张淑娟,赵海燕.老年抑郁症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0(84):184-184.

[4]杨向群.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抑郁症在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46-2448.

[5]李雪松.抑郁症康复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5):128-129.

论文作者:杨慧玲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杨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