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金志彤,王海鸿

浅谈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金志彤,王海鸿

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帽儿山林场

摘要:人工林建设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我国在人工林面积上占据优势,但是在管理方式上受到一定传统模式的制约,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就当前我国人工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国;人工林;质量;问题;对策

人工林是以人工措施形成的森林,营林目的明确,所选用的树种或繁殖材料是经过人为选择和培育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群体结构合理,林木生长整齐且竞争激励。我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之最,人工林的建设,在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但当前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有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1 当前我国人工林存在的质量问题

1.1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就当前我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稳定性较差,尤其是病虫害问题比较严重,防治力度和有效性较低。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多,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危害最为严重,年爆发面积较大。与此同时,人工林生态系统在地狱不正常气候的能力较弱,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风雪灾害的威胁,并且极易遭受大气污染危害。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连作生产力较低,地力退化严重,在育林措施以及育林方式上也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低。

1.2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问题

一般认为在中国由于天然林破坏后,建大面积人工纯林,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适生的物种变得十分稀少,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欧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都发现,人工林比天然林支持更少的鸟种和更低的鸟密度。我国的研究也发现,在大面积的人工林区,鸟鸣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而:

一是树种组成单一。人工林常由一个树种甚至一个无性系组成,这在我国表现得十分突出。迄今为止,从南到北主要为杉木、按树、马尾松、杨树、湿地松、火炬松、华山松、云南松、泡桐、刺槐、日木落叶松等10多个树种大面积栽培。人工林面积较大的优势树种仅为杉木、马尾松和杨树3个。人工造林以针叶树为主,在南方各省阔叶树人工林面积不及5%。虽然我国有十分丰富的树种资源,但未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是群落结构单一。在人工林栽培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林木蓄积量和经济利益,栽植密度普遍偏大,林下植被和可更新的阔叶树发育覆盖度很低。一般培育周期较长的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也要在中龄林林冠逐渐疏开后林下植被才得以生长,约在近熟林以后才能较快发育,形成乔灌草多层的群落结构。因此在近熟林以前,一般人工林群落结构是单一的。

三是基因窄化日趋严重。现代人工林的发展是良种纯度不断提高,无性系造林已在我国普遍使用,但我国无性系育种却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常常一个或少数几个优良无性系大面积种植,从而带来人工林基因窄化,这也是人工林抗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四是人工林种植区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差。我国除杨树、泡桐等一些人工林发展于平原地区外,多数在山区丘陵区种植,而且多是在毁坏了原生植被或次生植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在南方,如杉木人工林不少是在常绿阔叶林被砍伐后造林的,在发展人工林前杉木基地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是非常高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提高我国人工林质量的有效策略

2.1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

一是基于自然力营建人工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遍提倡封山育林,这一过程中所选用的树种属于乡土树种,多为适应性较强的混交林,在维护地力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人工林质量,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造林地,利用自然力回复森林,优化林分组成,加强树种配置和抚育,促进多种混交林的形成,提高人工林生物多样性。

二是合理配置景观。我国人工林的立地条件比较复杂,为保证人工林的稳定性,应当结合区域森林类型分布情况和立地条件,对景观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人工林景观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发展,改善人工林外部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从而切实提高人工林质量。

三是发展林下植被。为促进人工林的发展,应当积极发展林下制备,优化人工林的群落结构,改善生物多样性。与此同时,应当优化土壤结构,稳定土壤性质,防止土壤侵蚀,促进人工林地养分循环,改善生物区系多样性,切实提高我国人工林质量。

2.2提高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

一是要科学营造混交林,结合我国人工林建设实际情况,营造不同树种或不同年龄的混交林,最大程度上维持我国人工林内生物多样性。

二是保留人工林中乡土乔木和灌木树种,可以保留乡土的开花物种和结果物种,通过其花蜜和果实吸引动物和昆虫,改善人工林内部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中国人工林质量。

三是加强人工林造林景观设计。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林质量,应当掌握好人工林区域内的乡土森林和农田等面积,将乡土生态系统与造林景观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优化景观结构,促进性能有练内功的镶嵌体的形成,最大程度上维护人工林生物环境多样性,促进中国人工林质量的提升。

四是间伐。在中国人工林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间伐,为促进乡土植物在下层定居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促进下层动物种的生存,维护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切实提高人工林质量。

2.3加强人工公益林适当择伐过程的监督管理

在我国的森林管理中,曾出现过一放就乱的局面,出现大量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在调整人工公益林完全禁伐政策后,为避免公益林取消禁伐后可能导致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采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无序和过量采伐,保证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2.4加强相关森工企业的能力建设

生态公益林除了早期的造林活动之外,目前由于其生态公益性,没有木材等生产功能,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没有利益驱动,相关森工企业难于进行有效的管护;同时,由于多年经济效益不好,企业的森林管理人才和设施设备等能力也相对落后,难以完成新的任务。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森工企业的森林管护能力建设。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复杂性,其自身结构和演变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一定差异,为推进人工林建设的顺利开展,并提高我国人工林质量,应当加大力度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优化结构,加强经营管理,促进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幸良,巨茜,林昆仑. 中国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 2014(06)

[2]方升佐,田野. 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3]刘庆,尹华军,程新颖,林波,胡蓉,赵春章,尹春英. 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更新问题与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 2010(01)

论文作者:金志彤,王海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金志彤,王海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