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与科研成果产业化_投资论文

科技投入与科研成果产业化_投资论文

科技投资与科研成果产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成果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投资的目的是利用资金使科研成果进入规模化生产,使之成为产品,成为商品,或者是利用资金,扩大已有的科技产品的产量,或者扩大产业公司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科技投资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至今仍是一个复杂问题,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科学技术的水平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其表现的形式和运行的形态和方式也各不相同。

企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而科技进步表现的方式是创新和使研究的成果产业化。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成果主要出自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而发达国家则主要出自企业的研究发展机构,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是由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中的科研人员带着科研技术成果出来办高新小企业而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小型企业有两个走向,一是被大公司所收购,二是日后股票上市扩大再生产。我国的科研成果大都出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因而在贴近市场需求、成套性方面不如企业的研发机构。所谓成套性,指一个生产过程,往往解决其中一两个生产环节。此外由于缺乏中间试验阶段的支持,科研成果到产品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也比发达国家的要长得多和多得多。

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应当尽力使我国的科研成果尽快进入产业化。由于我国对技术创新、高科技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限制,必然使我们在科技投资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决断上变得十分谨慎。因为上述因素的关系使得我国科技投资机构造成投资失误的几率也比较高。

风险投资(或称创业投资)的热门话题,我们认为我国主观条件还不成熟,目前有不少有识之士在这方面已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已逐步引起国家的重视。全国已有80多家科技创业公司(但真正按创业投资的做法运行的很少),国家正在研究“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我们认为风险投资在我国还不很成熟。大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创业投资基金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审批和设立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没有规范的渠道,它的设立、运营、监管办法没有形成。

2、经济环境发育还不足以支持创业投资, 市场中介组织不够完善,信息不能充分流通,中介机构及知识产权估值机构、投融资机构等等,没有清晰的职能定位,没有为创业投资机构服务的经验。

3、被投资公司的退出机制不完善, 股票上市及股权转让存在相当的难度,股票上市有额度限制,审批时采用核准制,通过企业上市实现投资收益周期长,特别是在目前的上市条件下,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小企业上市难度更大,未来设立第二板块市场还在讨论,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据说香港要上第二板块即科技板块市场,但也只允许完全民营企业参与,一般的国营企业或是混合经济型企业还要通过中国证券会批准。在目前情况下,上市企业法人股不能通过证券市场作为普通股流通,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不活跃,难以达成股权转让交易。

4、在创业投资中政府的干预作用, 政府在创业投资体系中的基本作用应该是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控制风险。目前创业投资都是政府部门投资控股并委派主要管理人,对于创业投资的项目选择、融资、税收、利润分配的干预是很强的,而所派遣的人员也不一定是创业投资的内行,加之企业对创业投资的认识不足,目前某些地区虽然也建立了创业基金,但都是采用封闭式,企业参与很少,基本上是政府拨款,因此专门的创业基金管理公司也没有形成。

综上所述,我国要真正形成创业投资的环境估计至少还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一、科技投资的风险估计

做为科技投资,首先要估计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和扩大再生产风险,这些问题是应引起注意的。

(1)市场风险。投资项目必须从市场出发, 对科技投资更是如此。因为一些科技性强的高科技项目,它的市场需求情况更不确定,不少是估计、推测出来的,因此在可行性报告中这方面往往是最弱的一面。有些公司的科技报告中最弱的环节就是市场分析。因为缺少完整的市场调研的信息系统,信息残缺不全。比如我国估计某方面市场有十个亿的潜力,我公司至少可占1%-2%,即一、两百万的销售额,然后根据预测的销售额来搞财务测算,即投资计划。往往这些在开始阶段就不确切,所说占市场的1%-2%是没有市场根据的。

我公司投资了三十几个项目,也成立了三十几家公司,可真正按照可行性分析达到预期目标的只有十分之一。其余均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销售能力,没有确切的分析市场风险。

(2)技术风险。产品本身包含了技术含量, 因而产品变成商品后就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因为技术的进步,使老产品淘汰,这是自然的规律。如果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即使是开始一、二年的销售情况很好,但所得利润还没有可能收回投资成本,即遇到激烈的竞争,即使开始估计的情况再好,最后仍导致失败,这也是技术后劲的问题。投资回报率多达15%-20%,平均每个产品本利五年可以返本复息,前两年确实不错,但到了第三年碰到强劲的竞争对手,资金回报率下降到5%-6%,与原来的分析产生分歧,这里面就缺少了关于技术风险中对生命周期的分析,以及碰到竞争问题的分析。还有一个技术性是属独占性还是分割性的问题的分析。这几种性质的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市场占有率都是不同的。如果单个分析的话,就会由于产品周期的局限,造成决策的失误。在投资一个项目时,不单是研究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和生命周期,还要研究开发力量、支持力量是否能使企业产品的周期延长。在没有研究开发力量支持的企业,其寿命是不会长久的,因此技术风险还不能静态地估计它,还必需在国际大市场中考虑它。为什么要考虑国际的情况,殊不知多年的开放政策,中国的市场也已逐步地国际化,不少的跨国公司来华办独资、合资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如此。一些高新技术的小企业遇到引进技术的合资企业很快就在竞争中受到挫伤,这些教训必须认真吸取。因此我们必须动态地估计技术风险并把它放到国际大市场中考虑。

(3)管理风险。国外风险投资家有一句话叫做投资对象, 与其说是对项目,不如说是对人。他们对人对企业班子的成员素质是极为重视的。因此在可行性报告中常常把经营管理者加以分析和论述。我们有的可行性报告中往往缺少这一条,对于经营班子没有做深入的考察。因此有很多很好的项目往往因经营不善,造成失败,尤其是科技型企业。他们往往由科研人员担任经营管理者,有些科研人员是可以承担这种职务的,但不少人是技术专家型的,当总工程师可以,但并不适合当总经理。这方面的实例实在太多,往往很好的项目,是失败在有技术而不懂管理的“能人”手中。

其次是经营的机制及体制问题,我们曾投资于国有企业,也投资于私营民营企业,都有机制、体制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毛病是脱离不了计划经济留下的阴影,不分析市场、不开拓市场,而多数企图靠国家政府的支持来解决一些问题,不是向董事会负责而是向主管上级机关负责,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经营者关系不密切,经营者缺少干劲和动力,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差。至于民营企业也有个机制问题。一般来说民营企业的工作干劲和敬业精神是比较强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用人上往往家族化、亲友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当然也有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以优厚的待遇聘请能人。在经营者中有些人过多地考虑眼前利益,而对一些长远的项目不愿做,太过于急功尽利,有的把风险转嫁给国有企业投资方,更有甚者是把利润转移到自己一方,让合资企业亏损。

在与校办、所办企业的合作合资中,合资企业必须与所方、校方脱勾,完全成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否则其后患无穷,如复星,激光和磁粉。复星为一个上市的民营企业,创建时,只有五、六万资产,现已增至几个亿,是由四个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建立起来的,但正是由于与学校的脱离,更促进了他们的发展。另外,同样一个低磁性材料超细粉末的项目,在三、四年前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但由于学校这个投资方不放手,且同时搞了一个超细磁粉的开发中心,意图是好的,认为企业与开发中心可以互助,但由于机制有问题,许多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教授,工作上无后顾之忧,致使管理出现了问题,最终跨了。第三个就是中科院的一个开发中心,也是激光开发中心与激光企业合并,其结果与超细粉末相同。高校研究所的企业不脱离母胎,要成长是很困难的。而从国内外的事例也可以证明,如联想、四通,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所支持的HP、仙童等等公司,校方、所方和科技公司一样,目的是为国家培育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不是拥有它。正如和研究所培养大学生、研究生一样,大量的是输送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

(4)资金风险。投资一个项目、一个企业, 当然要考虑资金投入后的风险,但资金的投入必须考虑企业的情况和市场的情况,并且要考虑今后上市的安排。有时投入资产量过大,决策失误风险大,但有时投入资金量小,企业成长速度慢,同样也容易夭折。

(5)扩大再生产的风险。 一般说来扩大再生产的风险相对来说风险比较小,因为企业已进入成熟期,已经经过了市场、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考验,而且从发展上来说也更接近上市,用我们的话说切入量不是出厂期,成长期,而是成熟期的初期。但一般来说投入比较大,而且发展的量和度也极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下一步发展的市场容量、技术生命力和产品生命周期,否则看来风险比较小而结果风险却非常大。很多国际上的大企业都是由于某个产品的扩大再生产而遭受失败。

二、规避风险的思考

规避风险,提高投资的成功率,这是科技投资公司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努力要追求的。

1、投资一个科技项目,或者投资一个科技企业, 在战略上一定要考虑到几年后这个企业能够上市,收回投入的资金并得到较高的回报,同时一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受到股民的督促和市场激励,操作会更规范、运行机制也更符合市场的要求。讲起来可能很简单,开始投资时并没有想到,只觉得项目不错,可以赚钱,技术含量很高,却没有想到培育几年后上市。做为一个投资公司,不但要进行产品经营,而且要进行资产经营。

2、根据上述战略思想的要求, 必然考虑该企业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容量的大小,而介入企业的时期是在该企业的产品趋向成熟期,而不是初创期或成长期的初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技术上、市场上、管理上的风险。当然此时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往往需要溢价入股,但即便是这样也是值得的。而投入资金额度应该在千万元人民币的数量级,因为几百万、几十万投资的小项目三、五年内上市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大投资项目和小投资项目成本差不多。

3、尽力培育一个有希望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应该在资金、 干部、内外部环境和机制上帮助它快速发展,这样就使得科技投资公司建立了一条进入股市的渠道,以后投入的项目凡成功者就可以由上市公司来收购。一方面该项目的资金得以收回,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又可以增股配股得以发展,这样在实际上解决了目前第二版块市场尚未建立,以及股权转让有难度、上市限额有限制等等问题。培育一个好的公司,把它做大后上市,成为科技投资公司通向股市一个渠道,然后收购其它的小公司,一方面资金回收,另一方面可以分红配股,不然科技投资公司会变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科技投资公司应是培育公司,制造公司,买卖公司的公司。公司是我们的产品,如变成集团公司,队伍往往将越来越庞大,资金将越来越多的固化,使今后的投资越来越难。而至今我们公司却只有只一个公司真正完成了这个循环,即从投入、到培育、到企业壮大、到最后卖掉。

4、 在资金投入方面应该考虑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及发展趋向,分阶段地投入以提高投资效率。在投入后的股权上可以参照风险优先股的办法,当然这要被投资者所接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概念也逐渐会被人们所接受的。我们从1997年开始参照美国风险投资的办法,抓一些高校和研究所的一些新兴产业,搞了所谓的优先股,即我投入资金但不参加管理,企业获利后,我优先分配,并随时有优先权从企业中撤股退出。开始时段被投资者有些心理不平衡,但现在已能接受,否则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成本会越来越高。

5、投入的企业必需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企业的机制, 总经理班子向董事会负责,摆脱行政的干预。与高校,研究所有关的科研成果,组建企业时一定要与单位脱勾,企业领导班子只对合资企业负责,而不是对某一方投资者负责,最好能组建职工持股会,公司组建时就股份化,经营者要持股,而且其所占比例要比较大,使企业的发展与衰败与经营者、职工利益密切相关,尤其是知识型的高新企业一定要这样做。1997、1998年,我们一共投资了7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要求业务骨干、 职工持股,而持股的比例都在20%以上,实践证明这是成功的。因为软件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潜力无法考核,这几个企业的资金回报率都很高。

6、 由于一些高新技术型企业在开始的时候规模较小又没有销售渠道,要打开销路其销售成本是比较高的,因而往往销售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要素。为了考虑一些新产品是否有市场需要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往往也需要做一些试销工作,成熟产品也要求售后的服务。因而根据中国的特定情况,实践证明投资或组建一家销售公司,建立销售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已投资企业的发展将起良好的推动作用和产品信息反馈作用。

7、投资面向有希望盈利的项目,但更重要的是面向经营者。 经营者不理想,再好的项目的也宁可割爱,这点已被世界上有经验的投资家所公认。因此在考察项目时,必须仔细地考察人,使经营班子在开始组建时就要考虑这个班子是高效的、献身的、有开拓能力的。到察觉班子有这样那样问题时,再来调整,这对企业来说将是件很棘手的事,同时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8、技术上不断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 产品的生命期是企业家和投资家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不少迅速发展的知名企业由于没有创新机制和研究开发成果,而突然毁于一旦。因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我们必须考虑企业创新机制和科研投资。人们对计算机软件公司、设计公司以及生物公司等知识型企业比较重视,因为这类行业每日都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以赢得市场,有些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的,也不排除利用价格优势引进国际先进的公司作为合作者,利用国外的技术支撑力量发展我们的企业,以保持发展的后劲。

标签:;  ;  ;  ;  ;  ;  

科技投入与科研成果产业化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