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论文_覃警荣1,张群2

浅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论文_覃警荣1,张群2

1广西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西玉林 537000;

2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摘要: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是推进镇级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廉洁高效政府的迫切需要,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惠民便民、服务优先、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着力构建服务“三农”新体系,实现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农村群众办事不出村”目标,更好地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

关键词: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前言: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通过问题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1农村综合服务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村级综合服务是指在村级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市场流通、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援助、文化体育、就业促进等方面的服务。

目标:对农民群众需要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服务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结,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制”收缴。做到“推开中心一扇门,办成所有审批事,极大地方便人民群众,把便民服务机制切实前移落实到村级基层一线,打通农村惠民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让服务对象事半功倍。

2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服务类型界定不清

传统农村综合服务没有分清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的区别,实行“大包大揽”,结果导致财政支农资金的非效率使用。以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为例,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把农业科技推广作为一项公共品来对待,认为应该由政府来提供。根据公共品的本质属性,农业科技服务不是纯公共品,虽然理论上应该由政府供给,但并非一定要由政府生产,完全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市场主体向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而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加快农村市场建设。

2.2管理手段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村级服务中心的运行模式多种多样,各有利弊,没有统一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制度。如依赖乡镇中心和村级集体承建的村级站,有利于人员调度和设备维护,但农技员积极性不高;依赖农民合作组织、农资营销点承建的村级站,这种模式商业味较浓,站点往往过多重视盈利,对技术的关注较少;依赖农业科技大户个人承建的村进展,不定因素较多,主管部门调控手段较少,直接管理和监管难度很大。

2.3专项资金缺口大,长久运行机制难以保障

目前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大部分依托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支持运行,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保障。一是工作经费缺乏,影响了服务的有效开展,遇到关键农时季节和动物防疫重要时刻,统防统治难以保障。二是农技员的待遇难以落实,仅仅依靠经营收入让村级农技员没有认同感,农技服务可干可不干,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

2.4综合服务中心规模较小,服务设施不健全

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经营规模较小,虽有经营成本低、经营服务方式灵活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抗风险能力差、服务延伸面较小、缺乏长远谋划的弊端。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是支持其完成推广服务的必要条件,而多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点只拥有挂牌场所、服务柜台、热线电话等基本的办公条件,电脑、打印机、媒体放映设备、专家系统等服务设施相对缺乏,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

3加强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对策

3.1加强资源整合,争取多方重视

各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对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关心与支持,为建立村级服务中心建设的长效机制争取条件。可整合村级供销社系统、农经系统和村集体的有效资源,开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从村组干部、专业农技人员中明确一名同志为兼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协管员,并在他们的工资报酬中有所体现,也可考虑招聘一名专职的协管员,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让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专兼职协管员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3.2创新农村居民对村级综合服务需求的参与决策机制

在村级综合服务供给决策方面,其决策程序应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 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村级综合服务供给决策既要体现当前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来自上级政府“自上而下”的特性,同时更要体现村级综合服务受益的地域性原则,即也要体现“自下而上”的特性。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村级综合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信息联动与反馈机制,,将对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村级综合服务供给评价机制。

3.3积极引导,全民参与

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建设主体作用。农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自愿让出土地,积极捐资捐物,义务投工投劳。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农村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现在,走到农村,听到农民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建好自村的文艺舞台、篮球场、文化活动室等。

3.3创新农村居民对村级综合服务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

农村居民对村级综合服务需求的偏好显示与意愿表达需要借助相应的表达机制。要创新村级综合服务需求制度,其前提是必须让农村居民充分、如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意愿。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对村级综合服务的偏好显示与意愿表达较强,而且准确性也相对较高,但现有表达渠道却不畅通。因此,要更加注重通过农村基层群众的组织化,充分尊重村民自治,搭建农村居民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3.4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带领农民致富

一方面,针对当地农业结构和农业特色,镇村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点,组织当地农产品进入市场,并依托镇村新成立的农产品展示展销公司,创办自主品牌,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对接并与电商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联动,发挥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商平台助农增收的功能,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外一方面,乡镇供销合作社加大与有关部门合作力度,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和水产品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增产增收,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服务中心助农增收、服务惠民的功能。

3.5加强协管人员能力建设,强化人员保障

通过学历教育和持证培训,不断提高村级服务协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逐步实现级村协管人员都要有高中以上学历或涉农专业中专以上的学历,全力打造高素质的村级协管人员队伍。可依托组织部门,让服务水平高、群众认可的村级协管人员定期参加指导员培训,考核优秀的村级协管员可享受优先资助,接受涉农大、中专学历教育。

结束语:

当前,加快推进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是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关系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任务的完成与否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努力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肖桂云,张 蓉.农村社会学[M]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1.

[2] 王小林.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3] 安体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影响因素分析及均等化方案设计[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3).

[4] 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构建新型农村治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四川改革,2010 (6).

[5] 朱翠林.浅析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6 ( 3 ):36

[6] 仝志辉.论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部门化”[J]. 山东社会科学,2007 ( 7 ):50- 52.

[7] 编辑部.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 领导决策信息,2005( 7 ):8.

论文作者:覃警荣1,张群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浅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论文_覃警荣1,张群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