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_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_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多元智能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决策。加德纳明确提出以“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为直接的教育目的,即教学目标,试图将知识的传播与能力的培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且还提出以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开放性的教育目标,来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创造性人才。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的教学目标,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并对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健康的心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感的课程。具体目标主要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觉悟和意志品质目标。

1.认知目标。第一,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这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以养成学生稳定的、终生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根本目的,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未来的成功。第二,使学生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增强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第三,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明确基本国情和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方针。

2.能力目标。第一,在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思想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确定的人际关系智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创设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合作学习、冲突管理、服务学习、尊重差异,都提供了有效的策略。第二,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第三,逐步培养识记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对有关知识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加德纳关于“理解的理解”富有较强的现代精神,他提出人的认识理解包括知事之知、知因之知、知窍之知,知人之知四个方面。人的理解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上,还必须对知识运用的方法有所了解,同时对该知识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或对人类的影响,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进行比较、鉴别,达到学以致用。

3.思想觉悟目标。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感。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要“以知导行”,教育学生立志培养爱国情操,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懂得培养自己具有爱国情操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增强培养自己具有爱国情操的信心、决心。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内容的策略。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只注重“纲本意识、教材意识”,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知识常常是“与真实世界”脱离的,而且“通常强调抽象符号的操纵和纯粹的思维”,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死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策略主要集中在“理解并融会贯通课程”的方面,使学生在求学时学到的实用智能,变成其终身学习和获得知识的智能。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然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创造性地拓展教材、挖掘教材。具体来讲,一是帮助学生克服学科教学“非情境化”带来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充分情境化的学习背景,使他们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在此基础上学会一定的学习技巧。二是为学生提供在不同学科学习中自我检查监督工具和方法,这是多元智能中的自我认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这种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手段的策略。多元智能理论,既为教学策略提供了“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思路,又提供了“用多元智能来教”的思路。前者属于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适性教育”;后者则是将多元智能视为多元的思维方式,作为引领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的切入点。当然,“用多元智能来教”,必然都能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获得展示与开发的机会,二者虽然视角有所不同,但是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如果尝试“用多元智能来教”的方式教学,除了更有广度外,也将更有深度。实践证明,用多元智能来教,已经初步改变了非情境化的教学状况,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气,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多元导入——激趣、激思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导入成功与否关系到整堂课的学习情趣。多元导入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借助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导入,从学生喜欢的手工制作导入,从人人关注的环境导入,从动人的音乐导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充分参与,创设思索情境,充分展开想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如初一思想政治(下)第十一课《爱国情操的表现》中,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就是用音乐导入。当音乐响起,学生很快进入了所学习的内容情境当中,并且也初步感受到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如初二思想政治(上)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中的《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用多媒体导入,播放由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量砍伐森林、生活垃圾所造成危害的画面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顿时身临其境,从而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将油然而生。

2.多元互动的合作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如何保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合作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关键问题,而多元互动的合作教学解决了这一核心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政治课教师要想优化教学,提高实效,就需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树立“大众人才”观点,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打破传统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这不仅折射社会关系和教育理念,而且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关系完全可以从彼此地位、沟通水平、情感距离、心理维度加以衡量,其核心是彼此的地位、师生关系能否体现平等和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师生关系的性质。托兰斯曾指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只有这样,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赖、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创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体验创造的价值与魅力,并发展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创新意识。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掌握提取和处理政治信息的方法,不断地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2)以问题为导向,保证互动合作的实效。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一个学生若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说明该学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富于想象,善于质疑,勇于求异,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明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问题在多元智能教学中的功能是用来开发学生潜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问题来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第二,用问题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或创新能力;第四,用问题解决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要尽可能超越一般“美的问题类型”,提出“缺陷性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对于师生双方来说,解决方法并不确定,有的连问题本身也不确定,答案更不是惟一的。提供这类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发散思维,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为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提供空间。以问题为导向,才能使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获得真正的价值和实效。

(3)多元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智育和德育相统一的特殊课程,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仅凭教材、教学参考书是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这门学科,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多元实践教学可以把社会生活、学生生活融入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

例如,时事政治教育,它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不能像教材那样教,因为它是现实社会中每天发生的事。因此为了开拓视野,关心国家大事,要求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关心时事,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还要求学生做记录、动手整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人人爱学政治。学习初二法律时,为了获得典型事例,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要求学生收看《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等节目。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活动获得了积极的体验,从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整体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标签:;  ;  ;  ;  ;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_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