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探究论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魏 贝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区依托空港发展,成了航空运输过程中的枢纽环节和核心地带,成为连接市场和资源的重要枢纽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所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郑州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郑州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探寻合适的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对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开放型经济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

1 理论概述

1.1 临空经济概述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产生对临空经济的需求,进而会催生临空经济发展的条件,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航空业将不再仅仅发挥运输作用,而是以航空运输为指向,凭借其优势不断发挥聚集效应,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并使得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集聚,形成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1.2 临空经济区概述

临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产业的集聚,并随着产业的集聚,临空经济的辐射效应开始显现,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即临空港经济区。

如今,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国外的临空经济区建设较早,形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临空经济区模式。我国临空经济起步较晚,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也相对较晚,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开始了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及模式探究

2.1 临空经济发展阶段

临空经济从无到有,从功能单一的客货运输的传统空港,到现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临空经济,这一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运输经济阶段。该阶段是指由于航空客货运输业本身而带来的上下游产业包括航空运输企业、飞机设备制造和运输综合保障企业以及空中管制和海关等政府机构的集中而产生的经济影响。在这一阶段,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机场,围绕为航空服务的产业开始发展,主要是传统制造业和航空相关的服务业,水平较低,地域指向性明显,临空指向性差,产业的构成和布局具有较大的自发性,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较弱。

也正因此,对于所说的“问题”就应做广义的理解,即除去已有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外,也是指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疑问或困惑,乃至应当如何去理解与落实某些新的理论思想等.总之,希望通过研究即能“变得更加明智和具有洞察力”,从而也就可以更好地从事教学,包括对理论的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5].

“这是你祖姑婆给你的,对吗?”乌有先生接过玉玦,沉沉生碧,月光里柔美温润,带着女孩的体温。女孩幽兰一般的气息,白玉般略宽的脸庞,灵慧的眼神,热烈而坚定,何其熟悉。今夜星雪海,似是故人来。他想起一个甲子之前的长安,乌有也是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整天魂牵梦绕,想念深宫里明眸善睐的佳人,他满世界去抄龙族、鬼母的传奇送她看,她则托人将冰雪深沃的交州荔枝带出来给他吃,将新写的诗给他念。

头部摆动频率是线虫运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将葡萄糖作为对照组,设置L-阿拉伯糖的浓度分别为2.5、5、7.5、10、20 mmol/L,研究不同浓度下秀丽隐杆线虫的头部摆动频率变化。结果如图1显示,当L-阿拉伯糖浓度为5 mmol/L时,线虫头部摆动频率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6.43%;当浓度在 7.5~20 mmol/L时,出现极显著性增长(p<0.01);与对照组相比,20 mmol/L组的头部摆动频率增加了19.72%;试验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头部摆动频率有显著性促进作用。

2.2 临空经济发展模式

在临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政府政策的扶持倾斜力度、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临空经济的发展。将不同区域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并与临空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临空经济模式。本文将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划分为临空产业经济模式、环境经济模式和枢纽经济模式。

2.2.1 临空产业经济模式

使用DEA软件,查找2014-2016年相应的数据,测度并分析中国31个省市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效率状况。其中,ZX表示综合效率、JX表示技术效率、GX表示规模效率,具体结果如表1。

本文选用区域的基础条件、航空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作为一级指标,同时选择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地面交通便利条件、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航班起落架次、地区GDP和地区人均GDP作为二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来衡量郑州是否具备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条件。

3.1.1 评价体系的建立

环境经济模式对于区域内自然资源的要求较高,所以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位于自然资源比较丰裕的地区的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对于一些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受到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在这些地区建造机场,一方面可以依托航空业发展临空产业;另一方面,又可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此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会利用其天然优势在空港附近发展临空产业。

2.2.3 枢纽经济模式

该模式的发展需要机场具有规模巨大的航空运输量、发达的航线网络等条件作为支撑。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枢纽机场所拥有的空运区位优势、强大的中转功能、对于客货的巨大容纳能力,吸引各种要素在该区域流动、重组、整合,吸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此集聚,进而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3 郑州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探究

3.1 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条件评价

3.1.2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2.2.2 环境经济模式

(2)临空产业集聚阶段。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线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客货吞吐量也在快速增长。机场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空港的交通和服务业在不断发展,机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开始彰显出来,吸引相关产业在临空经济区附近开始集聚,高新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并且随着空港规模、航线、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进而获得更强的联通性,吸引大量的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产业在此集聚,形成多样化的临空产业集群。

该模式主要是依托由于航空运输的发展所带来的地区内交通的便利性,进而吸引航空运输的相关产业在空港附近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一临空经济模式的形成需要通达的航空网络、腹地的协调发展、完善的地面交通设施以及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该模式对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最强,对于人才、资本、技术的要求较高。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完成临空经济区的建设,郑州的临空经济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是特别完善,要完成临空经济区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条件作支撑,本文在参考文献和向专家征询的基础上,建立了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建设临空经济区的条件进行评价。

此外,这里地处奴儿干都司辖区南部,距离辽东都司辖区很近,与辽东都司驻所也只有千里之遥,便于运输、储存物资。

为了更好地对郑州的临空经济区建设进行评价,本文选择了已建成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广州作为比较对象,同时选择同处中部地区,各方面发展与郑州相近的武汉、长沙作为对比参照,确定区域内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最优选择。

由于不同指标的数据来源和表现形式不同,并且指标中还存在专家打分的主所以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熵值和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出综合评价得分,并据以对6个城市的临空经济区建设进行比较分析。

(3)城市经济阶段。在这一阶段,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进行了更好的融合。临空产业更加多样化,由基于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演变成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随着空港的发展,机场附近生活性基础设施也开始完善,为居住和旅游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进而吸引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等产业集聚,并开始吸引大量的人才、资源在此集中,群簇式产业集群开始形成,临空经济区生产要素高度集中,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表1 各城市临空经济区建设评价指标标准值

表2 各城市临空经济区建设评价指标权重

3.1.3 郑州发展临空经济条件的综合评价

根据表1各城市临空经济区建设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和表2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六个城市发展临空经济区的综合得分,如图1所示。

图1 各城市各级指标评价图

根据图1综合得分结果可以看出,在已建成的临空经济区城市中,上海的综合得分最高,达到0.6615,各项指标发展最好,北京、广州次之;在未建成临空经济区的三个城市中,郑州的综合得分最高,其中郑州区域基础条件、机场发展条件都优于武汉和长沙,但是由于作为农业大省和重化工业大省,河南省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落后,所以导致郑州在区域经济水平方面稍显薄弱。此外,郑州的综合评价得分与北京、上海、广州还有差距,这说明郑州在很多方面还不是趋于成熟,但也已具备建设临空经济区的条件,并且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从铝股在最大应力状态下的塑性情况判断,3个仿真方案的铝股塑性区比例与对比项接近。研究证明1 660 mm2导线过张力机后塑性区比例小于13.7%为可接受值[15]。同时,方案3中进入塑性区的铝股数量较方案1,2增加较多,所以从减小夹嘴长度来减重及保护导线考虑,夹嘴长度应不小于325 mm。

3.2 郑州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对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的分析,环境经济模式对自然资源的要求很高,主要适用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旅游业发达的空港,目前郑州航空港的核心区的休闲产业主要是新郑的古枣园,主体区旅游主要是沿黄观光带,不具备利用区域自然环境发展临空经济的条件,所以环境经济模式并不适合郑州航空港。枢纽经济模式,主要是利用枢纽机场拥有的空运区位优势、强大的中转功能、对客货的巨大容量,吸引要素在该区域流动、重组、整合,吸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此集聚。郑州航空港具备空间区位优势,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还比较滞后,所以该模式也不适合郑州航空港。综合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应选择临空产业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依托由于航空运输的发展所带来的地区内交通的便利性,进而吸引航空运输的相关产业在空港附近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是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依托富士康郑州基地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和航空物流为重点的临空经济区。此外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球航空货物集散地、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区域性高端服务中心、国际化航空大都市”建设构想,考虑现有的产业基础及布局情况,临空产业模式应该成为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发展的选择。

2018年调查显示,感到抑郁情绪的医生认为在对待同事时他们会更少地投入工作(42%),更容易被激怒(42%),对周围表达不满(37%),更难表达友善(36%),只有不到22%的医生认为沮丧没有带来这些影响;同时,感到抑郁情绪的医生在对待患者时会更易被激怒(33%),更少投入(32%),导致医疗差错(14%),甚至已经造成差错(5%)。

4 结论

基于上文的分析,本文得出郑州建设临空经济区的综合得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郑州作为中部地区的枢纽城市,已经具备建设临空经济区的条件。此外,根据对临空产业模式、环境经济模式、枢纽经济模式三种模式的分析比较,认为郑州航空港比较适合临空产业发展模式。但是由于郑州作为内陆城市,河南省又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各方面发展还不是特别完善,所以,郑州在建设临空经济区的道路上还存在很多障碍,这需要后期不断地改进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伟新,龚新蜀.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01).

[2] 仝新顺,郑秀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01).

[3] 张华飞.国际化背景下加快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03).

[4] 卓凤莉.探寻郑州临空经济之路[J].北方经贸,2013,(08).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04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郑州西亚斯学院科研课题一般项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2018-YB-21)。

作者简介: 魏贝(1987-),河南商丘人,硕士,郑州西亚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标签:;  ;  ;  ;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