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电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对社会、民生稳定有重要的影响。随着调控管理发展和技术手段增加,县级调控运行水平不断提升。由于管理和技术不完善,导致县级电力调控运行水平与社会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影响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和安全,给民生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就电力调控运行管理中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去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力调控;运行管理;不足;改进措施
1、县级电力调控运行管理的现状研究
电力调控主要监控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及时断开故障点,组织故障抢修,保证电能质量。目前我国县级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和调控技术手段有待于完善,电力调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素,影响电力调控的稳定运行。如:调压设备的不完善,无功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缺乏,致使用户电能质量下降;缺乏故障判断技术手段,线路查找故障时间过长,造成用户停电时间过长;光伏电站并网、各种高频、中频设备用电产生的谐波对电网的冲击;电力调控人员综合素质不稳定,近年县级电力企业招进许多大学生,他们理论水平较高,但运行经验不足,在故障研判时往往不能及时准确研判故障现象。老员工文化水平又较低,对新的技术手段接受能力较差,这对电力调控运行水平也产生一定影响;电力调控人员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现象,导致在电力调控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电力调控系统本身因素,导致运行质量下降。如电力调控程序的错误以及相关的质量因素,影响电力调控运行的稳定性;电网结构的不合理也影响调控运行的稳定;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暴雨或是刮风天气,引起的跳闸开关增多,导致电力调控运行不稳定;电力设备的继电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保护装置和电网结构影响电网上下级保护配合,造成保护误动或扩大停电范围,致使调控运行水平下降。
2、现阶段县级电力调控运行管理中不足
2.1、电力调控人员缺少必要的管理
县级调控培训较少,培训不系统,业务水平提高不快,特别是调控一线人员调控员缺乏相关的电力设备和继电保护知识,故障研判水平不高;县级调控人员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业务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县级调控直接面向千家万户,配网设备、线路多,调控任务繁重,繁忙时,如果安全意识淡薄,易出现安全隐患;基础资料不健全。设备台账、线路条图不齐全,部分县调仍存在盲调现象。这些管理薄弱环节急待改进。
2.2 、电网管理的局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操作人员数量有限,造成很多电网设备操作停滞,同时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加上 电网发展设备增多,操作难度增加,需要较大的工作量,缺少人员很难有效完成任务。管理层没有合理配置工作人员,造成操作人员没有合理分工,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影响调度运行水平;县级电网配网自动化水平不高,有的县调没有配网自动化,影响及时研判事故,调控员又处于盲调状态存在安全隐患;用户电力设备管理和质量影响电网调控水平。用户电力设备的质量和安装工艺随着市场化,供电部门无法对其把关,加上用户对电力设施管理不到位,造成因用户原因引起线路跳闸增多,影响到电力调控运行水平降低。今后调控与相关部门应对用户(包括并网电源)的电力设备保护、设备质量、安装质量加强管理。
3、县级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优化的改进措施
3.1、对电网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升级
建立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要确保具有统一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参考指标,确保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以及可互换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设电网调控一体化过程中要进行人员的合理配置, 同时通过定期的培训教育来加强员工能力培养,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来奖励优秀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
3.2、采用现代化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县调要有效提升SCADA 系统的智能指数,拓展功能模块。对那些没有自动化装置的线路可通过相应的手工图册进行管理,健全配网条图。 建立基于 GIS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模式,实现配电自动化,这样就能够进行配网的一体化调度, 从而能够实现全天候的配电监控。同时,也可以在 GIS 平台上建立起电子地图,有效体现地理位置, 能够按照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层次进行配网管理。 此种方式能够有效模拟现场的事故情况,使得管理更加直观和高效。
3.3、从电力工作人员方面进行改进
从电力工作人员方面进行改进,能够完善电力调控运行质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设置激励制度,结合工作情况进行激励考核,能够提高工作质量。调控人员应该增加模拟操作训练次数,熟练计算机操作程序,同时优化调控人员的管理,使调控人员更具有专业性。
3.4、从电力企业方面进行改进
电力企业领导对电力调度的重视程度,与电力企业的工作质量有直接关系。企业领导层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电力调控质量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促进员工高质量的完成调度工作。同时潜移默化影响员工对于电力调度的重视程度,二者具有成正比的关系。领导层重不仅需要对电力系统调控质量重视,还需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重视。对员工进行系统安全培训。县级电力调控机构应梳理工作程序,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电力调度部门上下级的联系,在故障处理时及时得到上级调度支持。
3.5、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进
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进,能够完善电力调控运行质量。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1、对电力调控人员交接班时间进行管理和控制,明确交接班的具体工作人员,防止在交接班时间内,出现电力系统运行质量问题;2、对电力系统的监控以及对设备的查看工作,应该进行严格的制度管理。一般情况下,由于电力系统使用自动化设备,电力工作人员会忽略对设备的监视,造成懈怠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调控运行质量下降的问题;3、加强电力系统设备监控、巡视、特巡,防止恶劣环境造成设备运行质量下降;4、在电力设备启用前,按工作标准对电力系统进行调试并验收合格,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设备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该及时解决和处理,避免在后期使中出现运行错误;5、根据自动化设备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设备管理。调度自动化及配网自动化设备应设置保护装置,对自动化以及计算机设备进行相应的保护。6、企业应定期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避免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出现。7、调控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继电保护方案并加强审核批准关,减少保护误动作次数。对变电站综自设备要进行相关逻辑试验,确保综自设备运行完好率、动作正确率达100%。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减小系统短路电流,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8、加强停电计划的管控,确保计划执行的刚性,杜绝重复停电,铸件减少非计划停电,做到“一停多用”,提升调控运行管理水平;9、供电企业规划部门要依据调控部门提供的电网薄弱环节,结合本地经济、市政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电源点,缩短10kV配网吸纳路供电半径,完善配网手拉手工程,主网变电所要真正做到双主变双电源运行,并留有备用容量。山区、灌溉区等通道紧张的地区,通过合理设计,逐渐减少同杆架设线路,采用带电作业方式检修,减少停电次数,从而达到提升调控运行管理水平的要求;10、电力企业要提升设计水平,加强检修安装工艺把关验收,加强用户用电设备的监察,减少重载设备和重载线路,达到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减少跳闸的目的。
总之,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在电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提高人员素质、掌握设备运行概况以及健全运维管理机制等方面出发,努力完善电力调控运行管理机制,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徐艳,黄潇.探究电力调控运行管理中不足及改进措施[J].
论文作者:喻家兴,叶海青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3
标签: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县级论文; 质量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水平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