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信息化走向何方?_信息化规划论文

中国的信息化走向何方?_信息化规划论文

中国信息化向哪里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场汹涌的信息化浪潮正在中国兴起,但中国的信息化将具有相当明显的“中国特色”。

正在深圳召开的全国信息化第一次工作会议确立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24字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这一方针是对信息化中国特色的一个极好注解。

考察广州、深圳市、上海、海南等地信息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努力方向,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信息化正在确立自己的方向。

强化政府领导及统一规划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将不会任由部门自发行动各自为政,国家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将会是一鲜明特色。

人们关注到,那些信息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往往非常注重“第一把手亲自抓”,并极为强调统一的规划。

广东是省长卢瑞华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卢省长在多个场合谈到:美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行动纲领计划不仅仅是个技术和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大战略,因为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信息网络,谁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们要在未来竞争中取胜,必须抓信息化。同时卢省长反复强调广东信息化建设要统一,就是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步调,但统一不统利。

深圳市由市委书记厉有为担任信息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市长李子彬是副主任之一。深圳规划先行,制订了《深圳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深圳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深圳市信息化建设近期实施重点》三个规划文件,并确立了信息化的思路,通过信息应用工程实施,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牵动信息产业发展;通过信息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用大联合的精神和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汇集国内外资源的大信息、互联互通的大网络、国际规模的大产业。

海南则由政府而不是由部门推进。在海南信息化进程中,重大的建设项目均是由政府站在宏观的立场,贯彻“第一把手原则”,由省长和常务副省长亲自加以指导和推动,而不是任由部门自发行动各自为政。这就决定了海南省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就纳入政府的通盘统筹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

据悉,“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已初步审定,而各省的信息化规划将遵照国家的这一规划来制定并需报国家批准。

三网合一是必由之路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联合发展、建设统一大网络已是中国一些信息化发展快的地区的通行做法。

广东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重点便是建设全省统一的网络平台,即在省内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线路把大家连起来,然后与国家连,再与国际连。

海南省人民政府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决定有线电视传输网归口邮电部门建设,并明确干网和接入网要满足语音、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要求(即三网合一)。海南省政府强调:公共信息网络及省内各行业、各部门的计算机网建设都要依托邮电部门提供的公共通信网络,不再另行建设专用的通信子网。海南率先实现的三网(语音、数字、影像)合一为海南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悉,国家将统一建设一个传输平台三个业务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并建设高速试验网。

信息资源开发成重中之重

加快建立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数据库和建立在中文平台上的中国自己的Internet(国际计算机互联网)以避免盲目建网,避免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现象,这已是中国信息化的迫切需求,也正成为国家和各地政府全力倡导的方向。

深圳认为,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深圳一方面建立大型数据库;一方面采用Internet的规范和技术为全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设计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同时建立以全市目录库为核心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体系。目前深圳已拥有各种数据库180个,其中1/4左右可开展对外服务,50多个被编入“全国数据库大全”。深圳还拥有80多个电子信息网络,其中有20多个可向社会提供增值网络服务。

上海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网的做法是:促进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如上海信息交互网不但将六大网(中国科技网上海节点、上海教育与科研网、上海科技网、上海热线、上海经济信息网、瀛海威时空网)原有信息资源互联共享,而且还相互竞争,有力地促进了各网信息资源的开发,目前六大网已建成80多个信息库;动员政府部门对可公开的信息进行剥离,并提供服务,鼓励众多的信息中介机构积极开发市场信息并提供上网服务。

据悉,金融财税、工交商贸、农业、教育科技、政府部门、社会公共领域、国防等领域会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尤其是农业的信息化其重要性将获加强,因此,这些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将极具前景。

推动民族信息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装备及网络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以信息化带动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话题。

一种共识正在形成:没有我国的民族电子信息产业,就没有我国的信息化,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系统和装备都应主要立足于本国的电子信息产业。

深圳信息化的一大特点便是打“中华牌”,把信息化建设与扶持发展民族信息产业结合起来,发展中国自己的信息产业,自己搞应用开发,自己搞科技转化,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出一批“华为”式的企业。深圳提出进行企业集团化改组,建立信息产品生产联盟,组建以“长城”公司等为主的计算机技术产业群;以“华为”、“中兴新”公司等为主的微电子技术产业群。

据悉,软件和系统集成将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同时,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将加大。相关的政府采购及装备政策可能会出台。

健全法制确保信息安全

深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全国人大赋予深圳特区的地方立法权,已着手制订各种法规,包括:《深圳经济特区信息化建设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信息工程管理规定》、《深圳市信息网络运行管理规定》、《深圳市信息市场管理规定》、《深圳市信息资源管理规定》、《深圳市IC卡应用管理暂行规定》等。

目前信息化建设对政府采购与装备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合理资费政策、公平竞争政策、民族文化弘扬政策等期望较强烈,同时,对一些重大标准如“金卡”工程技术标准等的制订希望能形成国家意志。

据悉,国家正加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的修订工作,《电信法》起草、《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及《电子工业振兴条例》的修改审定,并将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安全、网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立法研究。同时,国家将会强化全民族的信息安全意识,重大的网络系统设计与建设将以我为主。

人才培训是重要环节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领导的支持,同时使公众了解信息化,形成有利的社会环境,这已成共识。

据悉,在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上,国家将强化宣传力度,这包括: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将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在政府推进与市场牵引关系上,必须以国家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资源;在引进和自主创新开发关系上,应花大力气消化吸收,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创新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人才培养上,目前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都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必修课,部分大学建立了信息工程学院,相当部分的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教育课程,广大应用部门广泛开展了计算机业务培训。

海南省从1996年开始实施《公务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计划,至2000年,将对未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资格证书的公务员(50岁以下)不晋升职务与级别,或劝其退出公务员队伍。

据悉,国家将大力培育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学术带头人,普及信息化技能教育,并开展广泛的信息化的宣传教育。

标签:;  ;  ;  ;  ;  ;  

中国的信息化走向何方?_信息化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